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生

2024年过去,踏入2025年,香港有什么最值得期待?答案相信是创科发展。可以说,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与铺垫,香港创科堪已万事俱备;配合政府努力煽起东风,创科生态圈的磁石效应加大,准备期已经顺利过去,接下来就是踏入收成期了。

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启用

河套港深创科园落成

赶于2024年底,香港首座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终于落成启用。

人工智能对算力的要求庞大,由学习过程到实际应用皆然,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出现更如是,包括要求从传统的中央处理器(CPU)转为图形处理器(GPU)为核心。据政府委托进行的研究报告指,单单成功训练这些大模型所需的高阶图形处理器,要求不少于1000 PFLOPS的算力(1 PFLOPS指每秒执行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惟此前全港总算力只及60 PFLOPS,而且分布在各间大学及研究中心。

随着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投入服务,首阶段的算力可达300 PFLOPS,已于现水平上大幅跃进,而一年后第二期设施投用,总算力还将提高到3000 PFLOPS。加上人工智能不单对算力要求高,对电力要求同样地高,而香港电力供应一向稳定,特别是“一国两制”下是个自由开放的经济体,这在地缘动荡下尤显珍贵,凡此种种,都大大增强了本地以至海内外来港发展人工智能的吸引力。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2024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报告》里,香港排名去年升至第七,在“科技”“知识”和“准备程度”三个因素里,排名分别为第三、第五、第十五;随着超算中心运作,相信排名势将进一步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于2024年底,河套区港深创科园也将陆续落成。

众所周知,土地供应乃限制香港发展的最大制肘。由数码港到科学园,河套不单是香港指定划出的新一个创科园区,占地面积相当于前两者合起来的两倍,且是两地合作的重大平台,有利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确,香港与深圳各有强项,不必讳言也各有短板,凭借“一河两岸”的地利方便与“一园两区”的合作模式,正好可望争取“1+1>2”的效果。

日前港府发布的《发展纲要》,正提出了香港园区的四大方向,即是: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可以看到,正是善用香港的人才、科研,以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自由开放的优势,类似从昔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前店+后厂”模式,演变为针对创科的“香港软投入+深圳新工业”新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界一直引颈以待,看好河套区将成为新跳板,实现港深创科发展新飞跃。毕竟,河套区的创科定位,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施政报告,时任特首曾荫权还列入为十大基建之一,到2017年则正式确认河套区为香港属地,并将发展为港深创科园;时至今日,这个重大项目卒之逐步竣工,创科业界无疑早就望穿风水,以至磨拳擦掌准备投入。香港园区第一批次合共8幢大楼,首3座大楼将率先落成,2025年会正式进入营运,园方现正进行招租。

“抢人才”十万到位

“抢企业”百亿待发

李家超就任特首两年,第一份施政报告所提出的“抢人才”“抢企业”策略,政策效果也在不断积累发酵。

“抢人才”方面,截至2024年9月底,各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38万宗申请,其中约24万宗获批,约16万人才携同家人抵港,超额完成最初订下的于2023年至2025年内合共引才10.5万的目标。有鉴“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底才正式接受申请,首年即2023年有约8万名人才来港,简单计算可知,即次年首三季再有约8万名人才来港,显见政策效果尚待发酵。毕竟,来港发展甚至举家来港,是件人生大事,需时深思熟虑。随着来港人才累积,对港贡献亦将累积发酵。人才之中,除金融外,好大部分均是创科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企业”方面,自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相关策略,同时成立的引进办已成功引进三批合共逾60家重点企业,料可带来420亿元的投资和1.7万个就业岗位。今年底新公布的一批,更有九成已计划于香港立立国际或区域总部,意味香港的总部经济发展再添多位大员。不问可知,当中主要为创科企业,譬如新一批17间企业,便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新能源和金融科技等。企业初来到步,之后开枝散叶,对港贡献也势逐渐浮现。

人才与企业可以相辅相成:愈多创科人才在港,愈容易吸引创科企业前来,进而再愈吸引创科人才来港;而在港创科人才愈多,自立门户的创业条件亦会更强,亦即可望孕育更多本地创科企业,然后再可培育更多本地创科人才。换言之,“抢人才”“抢企业”与“育企业”“育人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创科生态圈也会由此茁壮。

事实上,以上循环已正发酵。作为内地创科龙头之一的百度,旗下百度智能云便跟香港创科企业连手成立人工智能培育中心——培育中心主要目的,当然是亲手培育人才,特别是最适合本身所需的人才,但过程里,香港的创科人才库亦必受惠,特别是培育出更适合商业化的人才;培育中心主要原因,当然是看好香港创科发展,所以才作长期深耕部署,投入时间、心力与金钱,而过程里,肯定亦会惠及香港创科生态圈。

政策持续播种施肥

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齐升

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形同不断对创科发展播种施肥,包括再推新的“百亿”基金。新一份施政报告再加码投资创科,包括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发挥港投公司“耐心资本”力量,继续引导和杠杆市场的资金,合力吸引创科企业落户和扎根香港。此外,亦会推动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以促进“政、产、学、研、投”紧密协作,亦已开展筹备建设第三个InnoHK研发平台,在现时约2500名科研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人才,等等。

过去每一份施政报告,创科发展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都有新措加码投资,足证港府对此的高度重视。查李家超之前发表的两份施政报告,也分别提出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及设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以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100亿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以推动下游的新型工发展发展等。毕竟,创科作为未来势之所向,而且各行各业均涉创科应用,香港于此落后就等于全面落后。香港不能在创科上缺席,乃是社会共识,也是政府必须有效推动实现的。“十四五”规划里,中央除了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等传统支柱外,“八大中心”的其余中心便以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排在首位。

经过多年努力,香港创科发展已经准备就绪、蓄势待发。展望未来,昔日创科投资将会迎来回报,这不单限于经济增长之量,更包含着经济发展之质,以至遍及整个社会各个环节的高质量发展。香港的创科未来,绝对令人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