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记叙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二十年致力于丝绸之路考古,用探铲在中亚各国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考古学科的话语体系。王建新教授团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该书为陕西省2023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列为2024年全省干部20本读本之一。

海未平, 大学教师,博士,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理事。主要从事跨文化管理、文化比较、文化地理、中亚历史文化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术功底扎实,属学者型作家。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美文》《延河》《秦岭》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

走进中亚

葱岭之西

飞机降落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机场的那一刻,王建新多年来走进中亚的愿望终于落地了。他清楚地记住了当天的日期,2009年6月12日。

塔什干机场第二航站楼棱角分明,在碧空之下透露着传统的厚重和现代的质感,像极了乌兹别克四楞小花帽。沿着大月氏当年的西迁之路,跨越2000年的追寻将王建新带入了中亚。这也契合10年前王建新提出的研究大月氏“先国内后国外”的设想,而这个设想也将使西北大学考古学科最终实现“走向国际”的夙愿。

单凭河西走廊和东天山地区的研究成果,王建新团队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已经站在了国内西北游牧文化考古的前列。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事业角度而言,他们已经被证明,他们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地位、荣誉、待遇和尊重。止于此处,已居巅峰。但对王建新而言,他仍然没有达到最充实的满足感。

大月氏研究需要中亚考古发掘来进行对照和印证,丝绸之路真实的历史状貌需要用中国话语体系进行阐述和还原,而且中国的世界考古学需要有人构建和实践,中华文化在全球的解读和传播需要进一步匡正和扩大。这些不仅仅是学术任务,更是一名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王建新来到中亚,是一种必然。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中亚各国在独立之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加之中苏交恶时,苏联的舆论机器在宣传和塑造中国的形象时并不友好,甚至常常恶意中伤,导致中亚和中国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高耸入云的帕米尔高原,即中国史书所称的葱岭,苍黑色的山体在那段时间犹如一道被焊死的铁盾,隔绝了两边的往来。中国学术界也只是将中亚作为苏联框架下一个并不重要的部分进行研究,关注不够,成果不多,基本为空白。

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五国独立之后,双方逐渐有了接触和联系,但这种接触谨慎而简浅,更多的是官方外交,文化交往尚不深入,民间往来更是稀松。理解那个时期吧,因为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从接触到了解,从了解到信任,这是一个不断消除疑虑与戒备,积攒善意与好感的漫长过程,其间充满了磨合与反复。

中亚各国独立之后基本上都亲近西方,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和学者大举进入,那里突然成了一方热土。然而对于东方邻居,中亚各国反倒关注不够,两边学术界几乎没有联络和交流。王建新不认识任何一位中亚的考古学者。走进中亚,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无门而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进入中亚的机会正是王建新自己寻找并牢牢把握住的。

十年深耕,王建新团队已经引起了世界考古学界的关注,其学术影响和学术声望,让王建新有机会认识在美国从事古代近东考古与艺术研究的吴欣。

吴欣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系攻读考古学博士学位。她的身上散发着东方女性娴雅聪慧的知性之美,举手投足热情大方、雍容得体,眉目之间洋溢着自信和敏锐。吴欣先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和以色列奥尔布莱特考古研究所工作,研究领域也从西亚逐步进入中亚。沿着学术前进的轨迹,她自学掌握了德语、波斯语和俄语,把华人的刻苦、聪明、自律与坚韧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天才的女考古学家是陕西泾阳人。泾阳县位于西安之北约40公里处,号称关中的“白菜心”,自古便是经济文化极其繁荣之地。民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就出生于此。泾阳安吴堡吴氏家族更是赫赫有名。这个家族世代经商,清末时期,在精明干练的寡媳周莹的操持之下走向辉煌,富冠陕西。周莹在慈禧太后避难西安时捐银10万两,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并题“护国夫人”牌匾。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周莹。这个家族在民国时期还出了一位大学者吴宓——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吴欣正是泾阳吴氏宗亲后裔。

吴欣在回国探亲期间,专程前往西北大学拜会了王建新。机遇来临了。2009年,吴欣正在进行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克泽尔特佩遗址考古发掘的准备工作。当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筹划在撒马尔罕举办一次考古学术会议。当吴欣知道王建新想进入中亚开展考古工作的愿望后,便热情地联系会议主办方向王建新发出了邀请。就这样,王建新才得以踏进中亚。

在会议闲余时间,王建新参观考察了撒马尔罕城,仔细品味了她的韵味与风姿。

撒马尔罕,中亚的灵魂。这座城市承载着中亚所有的记忆,是中亚的“活化石”。

被泽拉夫善河滋养着的撒马尔罕,建城已逾2700年,乌兹别克语的意思为“肥沃的土地”。它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成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重镇,从那时候起,世界上的史书就开始记载它的名字、它的繁荣与富庶,以及对它的向往和仰慕。那时候,拜火教盛行中亚,撒马尔罕城建有众多拜火教神殿。

公元前329年,当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攻下撒马尔罕城之后,年轻的国王发出了赞叹:“我所听闻并非虚假,撒马尔罕比我所想更为壮美!”而这个时候,东方的秦国在雄图大略的秦孝公主政之下,已经建都咸阳20余年了。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撒马尔罕的光芒一直辉耀在丝绸之路上。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