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一向爱民如子,不管你是贫穷也好,显赫也罢,毛主席都会一视同仁,把群众当亲人。

可在建国后访问苏联时,毛主席身上却发生了一件"区别对待"的事情:留在苏联学习的21位中国留学生向毛主席讨要签名,毛主席欣然给其中16名留学生签了名,并赠了寄语,却对其余5名留学生"冷眼相待",拒绝了给其签名。

毛主席为何会"区别对待"这5名留学生?

勇赴苏联

194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秘密挑选21名优秀青年,送往苏联学习深造。这些人大多是革命元老的后代,有的父亲还在战斗中牺牲,可以说是共和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楚梅、项英将军的女儿项苏云、新四军军长罗炳辉的儿子罗镇涛......他们都在这支特殊的队伍之中。组织上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不仅能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异国他乡继续革命斗争。

出发前夕,21位学生被召集到一起,参加了政治局专门为他们举行的动员会。会上传达了三点要求:首先是要刻苦学习,力争优异成绩;其次要紧跟国家需要,学习急需人才的专业;最后是服从组织安排,在苏联期间要以大局为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青年才俊都是红色家庭出身,从小耳濡目染革命思想,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非常高。他们听了要求后纷纷表示,一定不负重托,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在专业选择上,他们充分考虑到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叶正大对当年父亲叶挺将军驾驶飞机作战的故事记忆犹新,毅然选择了航空专业;邹韬奋的儿子邹家华,在父亲《抗战中的出版界》一文的感召下,立志投身机械制造;而李鹏、萧永定等人,则瞄准了石油、电力等国家急需的工科专业......

令人惊讶的是,还有5位同学选择了哲学、政治等人文社科专业。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思想的引领和政治的保障。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没什么不妥。但谁能料到,正是这一选择,日后遭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区别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签背后

1950年初,新中国诞生不久,为了加快建设步伐,毛主席率团访问苏联,商讨援助事宜。在百忙之中,他特意抽出时间,去看望那21名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

当得知毛主席要来看望自己时,留学生们激动万分。他们精心准备了欢迎仪式,还想请毛主席给每人签名留念。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叮嘱他们要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回报祖国。同学们见到伟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掏出笔记本请主席签名。

毛主席一向平易近人,对这些革命后代更是关爱有加。他一边仔细询问每个人的名字和专业,一边认真写下赠言寄语。"学习机械的同志,将来要为祖国的机械化事业做贡献啊!"毛主席这样勉励邹家华。"航空专业是国之重器,你们肩负着开创中国航空工业的重任。"他对叶正大说。学电力的、学农业的、学医学的,毛主席都一一赠言相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轮到那5名学哲学、政治的同学时,毛主席却皱起了眉头。他没有落款,反而语重心长地说:"哲学政治固然重要,但脱离中国实际,生搬硬套,反而会误国误民。你们不如改学一门实用的专业,回国后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为何毛主席不赞成?其实,毛主席这番话大有深意。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凋敝,工业基础薄弱。再高明的哲学理论,离开物质基础也难以实施。中国当时最急需的,是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

中西方国情差异巨大,西方的哲学理论未必完全适合中国。照搬照抄,就可能发生水土不服的悲剧。苏联专家就曾多次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新中国成立后又屡屡对华横加干涉。毛主席痛定思痛,深知政治理论必须立足本国实际。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它不是简单照搬马列原著,而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哲学政治虽是显学,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再高深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主席提出,学习哲学政治,要先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意,在革命斗争中去感悟、去思考。空谈理论无益,不如学一门国家急需的实用专业。这番肺腑之言发人深省。那5位同学经过思想斗争,决定尊从主席教诲,转学实用专业,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里求学

中国革命曾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那些从苏联回国的“理论家”们。这些人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几次几乎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

毛主席便是这种现象的直接受害者。他经常遭到这些“理论家”的排挤,因此对他们更加反感和痛恨。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从更深层次反对年轻人学习哲学和政治。在五四运动之前,所谓的“学者”或“大家”,大多是科举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复读机”,只会引用经典、考据大量“故纸堆”,如同“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完全缺乏实实在在的经世济民之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四运动之后,这些“大师”依然掌控着学术界,抱团取暖,互相吹捧,沽名钓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至于像鲁迅这样真正有思想的人,宁可退出象牙塔,也不愿与他们为伍。

毛主席对这类人也极为排斥。与他们谈论诗词歌赋还可以,但一旦涉及如何治理国家、服务社会,便如同对牛弹琴,完全无法沟通。这些“理论家”自以为是,有些人甚至连农村都没踏足一次,却敢对农村改革指手画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类人令毛主席极为厌恶。

因此,当毛主席得知有五位留学生在学习哲学和政治时,他由衷地感到反感。不仅拒绝为他们签名,还要求他们转专业,学习真正有用的学科。

从此,新中国流传出一句新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然,这句话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数理化固然重要,但文史哲同样不可或缺,缺一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毛主席的初衷并非否定文史哲,而是希望提醒年轻人,不要仅仅埋头于书本,而应走出书房,将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学会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毛主席的这一理念,旨在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具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

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脱离实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