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12月17日发布讣告:著名空间物理学家和空间天气学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张效信博士,因遭遇交通事故,于2024年12月15日18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曾放弃美国绿卡,毅然投身祖国空间天气事业

张效信博士1962年9月出生于山东昌乐,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1990年7月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物理专业,2003年8月博士毕业于美国Auburn大学空间物理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效信(资料图 来源:中国侨联网站)

2007年4月,张效信博士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为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其后他毅然放弃美国绿卡,全身心投入我国空间天气事业建设与发展。曾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室主任、国家某专项工程首席科学家、世界气象组织(WMO)空间天气国际协调组共同主席、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气象工作组专家顾问、中国气象学会空间天气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第四届侨联副主席等职务。曾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空间法学会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张效信博士长期从事空间天气相关研究工作,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专项等多个重大项目,创新研究成果卓著,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作为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业务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自主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与平台研发、拓展空间天气服务领域、增强学科社会影响力方面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为我国空间天气业务走向国际舞台发挥重要作用。

张效信博士曾获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杰出高级留学归国人员”称号、中国气象局领军人才、第八届中国侨届贡献奖、WMO观测技术系统委员会(CBS)领导贡献奖、WMO航空气象委员会(CAeM)贡献奖、子午工程项目建设优秀个人、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曾担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众多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长,如今已成为中国空间界的骨干。

已有多位科学家遭遇意外离世

张效信博士的离世令人痛心。不仅如此,近两年,我国已有多位科学家因意外离世,其中“交通事故”频繁出现。

2024年6月22日,中国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传来一则令人无比悲痛的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植物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张大兵同志遭遇重大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6岁。

2024年3月9日, 据“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理事会秘书长,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昊,因意外于2024年3月5日离世公开资料显示,刘东昊曾任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主任等职。

2023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发布讣告:我国著名的高分子材料领域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优秀盟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光远研究员,于2023年12月16日9:55 在吉林长春不幸逝世,享年51岁。据网传信息,周光远是遭遇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2023年9月25日,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讣告,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曹传祥老师因交通意外事故,于2023年9月10日不幸去世,得年41岁。 公开资料显示,曹传祥200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节能粉体薄膜的可控制备,此后曾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23年7月15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文悼念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第七届、第八届通讯委员冯旸赫。 文中称,7月1日我国著名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旸赫先生在北京因车祸不幸逝世,英年38岁。

2019年6月14日,北京交通大学官网发讣告称: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于当天上午9时,在赴世界交通大会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宁滨院士是我国轨道交通数字化、网络化信号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之一,在我国铁路6次大提速、高速和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9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钟扬,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教授、西藏大学教授等; 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他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

2018年12月31日,国防科大陈书明教授因严重车祸离世,年仅57岁,陈书明是军方科学家、微电子专家、中国高尖端武器芯片研发小组领头人。

除车祸外,还有不明原因的突发疾病,如2022年6月14日,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因突发疾病于当天凌晨去世,年仅45岁,孙剑的科研重点是基础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12月15日,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不幸离世,年仅55岁,汤晓鸥是中国计算机视觉AI领域的领军人物。2017年孙剑博士带领旷视研究院,击败谷歌、Facebook、微软等AI领域的巨头企业,拿到了COCO&Places图像理解国际大赛三项冠军(COCO物体检测、人体关键点,Places物体分割)。

国家高端人才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国家栋梁人才频繁意外离世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和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国家培养一位博士绝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而在众多博士人才中脱颖而出一位科研实力称得上科学家的国家级人才更是难上加难,犹如沙里淘金,往往要历经无数次科研实践的打磨、诸多重大项目的考验,还得具备敏锐的科研洞察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以及敢于突破创新的勇气和持之以恒钻研 探索的精神。

这些意外事故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更让国家在相关科研领域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在科学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端人才作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全社会都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为高端人才营造一个安全、稳定且有利于科研创新的大环境,让这些杰出人才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类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而不是因意外事故而早早陨落,徒留无尽的遗憾与叹息。

本文来源:学术桥、政事儿、昆仑策研究院、高分子科学前沿、双一流高教、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