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经过“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区级审批、市级备案”等程序,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中塘镇试验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塘镇潮宗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被选定为2024年滨海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施主体,中央财政按照每村30万元安排补助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自获批2024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后,中塘镇抓重点、攻弱点、破难点,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因村施策 把“好钢”用“刀刃”上
2011年,潮宗桥村成立了天津阳光新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全体村民为社员,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农户种植→储藏保鲜→市场交易→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
“潮宗桥村设施农业园区内种植业目前具有一定规模,且即将开通线上销售渠道,蔬果产量以及销售量日渐增加,之前园区一直采用租赁传统货车的方式进行运输,租赁成本高,且达不到保鲜的效果,运输途中会对蔬菜水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降低了收益。”该村负责人说,“园区内共有个444大棚,棚内土地每年旋耕1-2次,同时园区内光伏大棚间隙有400余亩耕地,按照耕地不可撂荒的原则,每年均种植玉米或高粱,历年棚内土地旋耕及400余亩耕地种植所需的农机具均采用租赁的形式,成本较高。”
根据中塘镇潮宗桥村设施农业园区发展现状,购入一辆新能源冷藏车、两辆拖拉机、两台旋耕机,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户经济收入,项目落地后形成的经济利益归村集体所有,预计每年促进增收约10.8万元。
因村施策 把有限资金用在“紧要处”
试验场村是中塘镇最小的一个自然村,为区级困难村,2017年11月因清洁取暖、湿地保护等原因全村整体搬迁,已还迁至中塘示范镇翔凤花园、朝凤花园楼区。
试验场村紧紧围绕农作物种植、葡萄种植、冬枣种植几项产业,利用村集体的综合优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主经营和管理合作社、葡萄园、冬枣园,几年内,试验场村不断完善种植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存在几个问题。“村内无冷库,每年收获的葡萄及冬枣储存时间极短,只能低价快速售卖,若存至周边村内的冷库,租赁及运输费用很高,且会出现运输途中产品损耗的情况。在耕地耕种抢收及冬枣园的打草等作业中缺少拖拉机,租赁费用高,且在三夏时节,极易错过墒情,不能及时抢种,影响出苗率及作物产量,进而降低收益。”该村负责人介绍道。
项目瞄准短板,购置两个箱式保鲜冷库,在冬枣和葡萄成熟季节,可直接存储至冷库内,减少损耗,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进行错峰销售,提高单价,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购置一台轮式拖拉机,用于土地的耕种及冬枣园的除草等。项目落成后,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先振兴。我们坚持组织引领,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中塘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党建引领是“方向盘”。中塘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基层组织整体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体系,切实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势赋能,促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两村分别成立了以村书记兼村主任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关系协调等工作,为项目有序建设、顺利进展提供组织保证。
找准路子是“驱动轮”。中塘镇充分分析自身短板及资源优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加快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延伸项目产业链等,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附加值,找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项目实施中,我们总结经验做法,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等,深入开展宣传报道;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品牌推广,增强品牌效应。”
团结群众是“续航力”。中塘镇通过教育引导,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和集体经济认同感,形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群众集体经济意识提高,农村经济活起来、群众兜里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稿件来源:中塘镇党建办(网信办)、经济发展办
统筹制作:中塘镇党建办(网信办)
投稿邮箱:bhztzwxb@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