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的奥秘总是充满惊喜

近日,科研人员

在丹霞山发现新物种

昆虫世界又迎来“新成员”啦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贾凤龙教授团队与韶关学院的贺爱兰教授团队,在丹霞山的探索之旅中,分别揭开了2个水生甲虫新种——陈氏佐藤淘甲、丹霞阿牙甲,以及1个蜘蛛新种——黑盾球蛛的神秘面纱。

至此,在丹霞山已累计发现新物种48个,其中包括植物24种、动物17种、菌物和微生物7种,共同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姓氏命名向守护者致敬

此次发现的两个甲虫新种都是亲水物种,生活环境以阴湿峭壁为主。

其中陈氏佐藤淘甲(拉丁名Satonius cheni Liang, Jiang, Bergston, Jia & Ge)是目前发现的甲虫中体型最小的物种,体长仅1.2-1.4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氏佐藤淘甲标本图

佐藤淘甲属此前在中国已知有5种,但陈氏佐藤淘甲是首次在丹霞山发现的唯一淘甲种类,填补了丹霞山淘甲类昆虫研究上的空白。陈氏佐藤淘甲以公园负责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测的陈再雄同志的姓氏命名。

丹霞阿牙甲(拉丁名Agraphydrus danxiaensis Jia & Yang)同样属于体型较小的甲虫,体长2.1–2.3毫米。该种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明显微网纹的唇基、统一黄色的大颚触角节、九节的触角以及四行鞘翅系统刻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霞阿牙甲标本图

贾凤龙介绍,至今在丹霞山区域已发现8个水生甲虫新种,丹霞山丰富的水生环境为甲虫多样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甲虫也常常被用于生态教育和自然保护工作,深受青少年喜爱,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体长仅约2毫米的“微小奇迹”

黑盾球蛛(Orthobula nigra He & Jin, sp. n)是贺爱兰团队在丹霞山发现的第4个蜘蛛新种。

黑盾球蛛隶属于管蛛科盾球蛛属,体长仅约2毫米,为小型蜘蛛。该属生境多样,包括阴暗潮湿的雨林、干旱的草原和沙漠,或生活于树冠,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但多采集于地面落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微镜下的黑盾球蛛标本

目前全球已知的盾球蛛属蜘蛛已达25种(包括本次发现的新种),其中中国占有9种,多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广东则已知有2种。丹霞山此次发现的黑盾球蛛,无疑为该属的物种多样性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沙湿地再迎“稀客”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广州也传来一则好消息,南沙湿地迎来一位“稀客”——灰雁。它的出现,为湿地增添了独特的生态亮色,吸引众多游客和鸟类爱好者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灰雁,民间俗称“大雁”,是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其体型较大,特征鲜明,嘴和脚为粉红色,头部和颈部为黑褐色,胸部和腹部为灰褐色,尾下覆羽为白色,雌雄无明显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湿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冬季来临,南沙湿地成为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大批候鸟陆续飞临,灰雁极少出现在衡阳以南的广东。此次灰雁的现身,不仅丰富了湿地的鸟类种群,也彰显了南沙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湿地黑脸琵鹭数量今年再破纪录。今年年初,香港观鸟会公布了2024年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结果,全球范围内共记录到黑脸琵鹭6988只,相比去年增长5.4%。在普查中,南沙湿地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和越冬歇息地,再次刷新了黑脸琵鹭数量的纪录,成为这一珍稀鸟类青睐的栖息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查结果显示,南沙湿地至少能清晰辨识的黑脸琵鹭数量达到了91只,与黑脸琵鹭混群的白琵鹭数量共计139只。尽管因角度和距离问题,部分鸟类未能准确识别,但这一数字已经足够证明南沙湿地对黑脸琵鹭的吸引力。

蓝天之上,碧水之间

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正记录着最真实的生态之美

欢迎这些“小精灵”的到来~

资料参考:广州日报、广东共青团、广州南沙发布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