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郑州12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梓昂 记者 潘志贤)据不完全统计,10年前,每年冬天约有2000只白天鹅到三门峡越冬,1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了8倍。近年来,在“天鹅之城”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2月19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三门峡是黄河入豫的第一站。在12月19日上午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三门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常务副市长孙淑芳表示,近年来,三门峡市牢筑生态保护屏障、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在生态环境方面,三门峡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孙淑芳介绍,三门峡市建设了240公里的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3%、42%,天鹅栖息地由原来的2处增加到9处,野生鸟类从175种增加到300种左右。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繁昌表示,三门峡市在保护治理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三门峡是矿产资源大市。近年来,三门峡市深入开展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累计完成矿山修复12.45万亩,小秦岭矿山修复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三门峡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介绍,三门峡市已推动存量矿山生态问题基本清零,同时利用新技术对矿山进行监管,规范矿山行业秩序;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新思路,采取“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坚持“复绿”“富绿”结合。相较于以前,如今三门峡市矿山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矿山环境得到改善,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也有所提高。
在水利工作方面,三门峡市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建设潼关至三门峡河段防冲防浪工程26处、69公里,定期维护757道堤坝,有效遏制河岸坍塌。2019年以来,黄河6次编号洪水全部安全通过。
孙淑芳表示,未来三门峡市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黄河干流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实现“百里山河锦绣、千年文明赓续”,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