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数字游民”逐渐进入各地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12月18日,浙江丽水推出“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涵盖支持数字游民来丽、基地(社区)运营、支持数字游民在丽就业创业等。

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数字游民”这个概念,即未来将出现一群用移动电子设备工作的人。因为工作是可移动的,所以,他们在世界各地流动,工作、生活、旅行、娱乐同时进行。而不像传统的工作形态那样,必须限定在一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个预言已经变成现实。现在,浙江、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一些交通便利的乡村已形成数字游民聚集之所。数字游民在一地的停留时间从几个月到一两年,大多来自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

数字游民受到了各地的欢迎。安徽黄山市、四川资阳市等地政府主官近期也相继带队调研当地数字游民聚落,部署搭建面向这一群体的创意创新创业平台。各地对数字游民推出支持政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好事。当然,要想支持数字游民的发展,还需从理论上认识推动数字游民的因素所在。

一方面,是技术进步降低了货物、人和思想的流动成本。城市存在的核心基础是对“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或知识的需求,但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减少了对“面对面”交流的需求。与此同时,因为污染、拥挤、通勤、房价等问题,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此消彼长之下,一些更具移动性的产业、从业人员就会离开大城市,形成数字游民。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当面沟通的需求。人类的生产活动很多情况下是物质的,很多交流需要依靠物质进行。而当编码知识仅需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借助全球通信网络传输之时,交换未编码知识(默会知识)的最佳途径仍然是面对面的接触。技术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交流成本,降低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活动,推高了交流的总量,面对面交流的总需求反而可能上升了。

所以,数字游民的聚集,并不仅仅是因为沟通成本减少,更是因为沟通需求增加。在这两方面的推动下才有了数字游民:从事相同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远程地和产业中心、大城市保持沟通;另一方面,同行之间进行高频的面对面沟通,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意,提高生产效率。

既然如此,那就不难发现在数字游民成趋势的同时,大城市仍然是产业中心。因为技术推动了沟通需求的增加,如技能、知识;有经验的客户、供应商;相关的商业活动,在地理上会更加高度集中。所以,网络时代反而推动各种要素在空间上集聚,加速城市化和大城市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数字游民往往是阶段性的,也离不开大城市。现实也是如此,当下自发形成的数字游民社区,都是一些年轻人,暂时地在某个大城市附近停留。这就意味着,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各地的数字游民政策既应该是积极的,同时也要保持克制,定位于补充,而不能贪大求全。

赶紧关注我们的官方账号吧~

清朗网络空间,我们共同守护!

扫码进入举报不良信息页面

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编辑|李洋

柳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