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谢家祭 赵倩韵 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月19日,在第七届广州市中小学“乐创空间我行我秀”STEM教育活动现场,省实师生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用于教学的电动小车一出场,便吸睛无数。省实构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劳动课程体系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实师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的电动小车。

劳动课历经三个层面的发展

近年来,省实高度重视高中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广州本土产业特色与学校教育优势,精心构建了与科技教育特色相融合的多元、多层、多阶的劳动项目课程群,致力于培养学生改造美好世界的内驱力、高水平的创造力和应用知识的实践力。

省实的劳动课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发展,分别为基础性劳动课程简称“劳作”、劳动拓展性课简称“劳趣”,劳动研究性课程简称“劳智”。

“劳动是我们人类主观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这正好与我们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观念不谋而合——能够出类拔萃地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叫拔尖创新。” 广东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骘对于学校如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融入劳动教育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解释了省实劳动课程经历的三个发展层面:第一层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基础性的劳动课程,主要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即劳动生活课程;第二层是拓展性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制作广东美食,制作手工艺品等;第三层是跨学科融合,能够体现科学教育的成果,即科学赋能劳动型课程。

蔡骘强调,科技赋能劳动体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四要素——内驱力、创造力、意志力和实践力。“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也就是要有很强的内驱力;其次,学校要通过各种课程、平台和项目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敢于突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再次,做成一件事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不被困难打倒;最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即劳动创造。”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省实也鼓励学生在丰富且难度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劳动课程;鼓励学生在亲身、自立、包容、开放的劳动项目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将劳动项目成果惠及家人、社区及弱势群体等,提升改造美好世界的内驱力。

如:钟南山科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的黄家和,在省实高一加入了无线电“三剑客”团队,开展了无线电相关的制作及研究。凭借着对兴趣的执着追求和各自的特长发挥,他们仅用网购的30元零配件制成了价值10万元的无线电设备,并荣获2016丘成桐科学奖全球总决赛优胜奖。黄家和因在高中对无线电研究的强大的内驱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认可,在大一就被选入“龙江二号”卫星团队,并在大二担任“龙江二号”卫星数据处理与软件设计负责人,该卫星拍摄出被科学杂志誉为最美“月地同框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