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的设立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支持。毕竟,通过AI的辅助,教师能够设计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出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

因此,为促进地球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大讯飞联手,共同打造了既能为攻克地球科学领域难题提供新技术,也可使跨学科教学更加有效、有趣的“元古大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什么是“元古大模型”?它对地大(武汉)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及科研等活动有哪些具体的帮助呢?

据悉,“元古大模型”的建成,是研究团队依托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团队在地球生物学领域研究成果,对62万多张古生物化石图片、3000篇地学文献的45万余条地质实体与属性进行数据清理与标注,并用这些数据构成了千亿参数的“元古大模型”基石

当使用者打开“元古大模型”,进入文生图模式,可通过选择一块鱼化石标本,输入体长、宽度、尾巴叉形等描述性文字,生成鱼的复原图;图生文模式,则可通过导入图片,生成化石特征的描述性文字;文生文模式主要是数据抽取,用户可从一篇论文中,抽取想要的实体数据。显而易见,地大(武汉)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为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开启了新的路径,也彰显了该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深厚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作为一个集地球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远古大模型”已经上线的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地质文献数据挖掘助手、古生物学智能知识问答助手,还有即将上线的地学智能搜索引擎古生物科普数字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地大学习者的良师益友”“地学爱好者的百科全书”

例如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它能够识别120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岩石,并能以科学工作者的视角精细化描述化石数量、颜色、外观结构等多维度信息,进而推理出化石种类,助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还有地质文献挖掘助手,它可以通过快速定位获取相关文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大语言模型辅助学生进行地学文献研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学术资源,从而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研究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据宋海军教授所说,面向师生及地质工作者打造的地学智能搜索引擎也将逐步开放。该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元古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可实现地学专业知识的即问即答,并能针对各类地学专业网站科普资源、公开的地学音视频资源等丰富数据进行精准搜索,从而节省大量在图书馆和网络中盲目搜索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地球科学领域已经站在了一个由AI技术推动的新纪元门槛上。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远古大模型”正是利用AI技术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式识别能力,为该校地球科学相关专业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视角和路径,鼓励学生从大模型中抽取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规律,是大家未来发展的绝佳平台。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