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冬季行动”开展以来,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在打击理念、机制创新、科技应用、合成作战等方面综合发力,有效提升打击质效。近日,经过9个月的抽丝剥茧,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振安公安分局成功抓获一名潜逃26年的外省命案逃犯,尘封26年的命案终于告破。

多次盗窃被捕 嫌疑人身份成谜

今年春节前夕,一男子因多次盗窃被振安公安分局抓获,并依法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审讯期间,男子自称是“于某”,62岁,吉林通化人,自幼父母双亡无亲无故,以拾荒为生,多年前流浪至丹东地区。

民警在按照规定对“于某”身份进行核实时,发现“于某”没有户口,其陈述的情况也无从查证。“于某”的遭遇听起来似乎很悲惨,但经验告诉民警,其身份或许存在疑点。为了确定“于某”的真实身份,振安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由刑侦大队联合属地派出所开展调查,并将情况上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寻求指导与支持,全面排查核实“于某”的真实身份。

是流浪汉?还是戴了“面具”?

专案组第一时间将“于某”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于某”提供的信息,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在当地警方查阅老档案、走访当地年长居民后,均未了解到“于某”的情况,专案组的分析工作也没有收获。专案组转变思路,缩小工作范围,根据“于某”的口音,着重梳理东北籍具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工作,仍无进展。

难道真是从未上过户口的黑户吗?在做了大量工作后,专案组仍未放弃,再次转变侦查思路,决定以案筛人,结合“于某”的年龄等相关情况,调取了海量的案件信息以及与“于某”特征相似的在逃嫌疑人,经过近两个月的逐一排查,最终筛选出了三千余名相似人员。三千余人对应三千余件陈年旧案,且这些案件绝大多数都是案发时间较早、侦破条件有限的未结案件,加之已掌握的嫌疑人相关情况有限,核查工作难度再次升级。

距离“于某”的刑期届满已不足三个月。如若其身份确实另有隐情,一旦释放便极有可能如同狼入荒野,再难找到踪迹。“不能放过丝毫的疑问,更不能让隐患流入社会!”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无声战斗,专案组全员继续投身战斗,经过昼夜不停地筛查,结合最新侦查方法,经过2个月持续工作,可疑人员范围不断缩小至100余个,专案组将“于某”的相关信息分别发往相关办案单位跨区域协作,终于在今年10月29日,“于某”刑满释放的前夕,专案组收到了吉林警方传来的消息……

26年的逃亡路戛然而止

经查,“于某”与吉林地区一起命案逃犯的信息高度吻合!经进一步工作确认,“于某”本姓汤,系26年前吉林白山一起命案的在逃嫌疑人。1998年,汤某与同村村民因琐事发生纠纷,持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后潜逃至今。尘封26年的旧案终得水落石出,潜逃二十余载的汤某终于被揭开伪装的面具,逃亡路戛然而止。

“26年了,我四处流浪,风餐露宿,过着隐姓埋名、抬不起头的日子,就是怕这一天……没想到,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铁证面前,“于某”感叹道,低垂的眉眼间多了几行泪水。

目前,汤某已被依法羁押,待移交吉林警方。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讯员 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