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主持人在直播中自曝,感觉自己最近心悸越来越频繁,害怕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对鸡蛋过敏,她表示,自己之后的三个月没有吃过含鸡蛋的食物,心悸的症状也随之消失。报道称,过敏还引发了身体的炎症,炎症容易产生结节。据本人自述,她的甲状腺和肺上都已经长了结节。
心悸是因为对鸡蛋过敏?这个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热搜,网友们也纷纷晒出自己的奇葩过敏经历。
为什么吃鸡蛋会过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奇葩的过敏理由?南方+#健康深一度#栏目对谈我院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肖志文副主任医师,一一揭秘各类过敏原。
QUESTION
南方+:鸡蛋过敏的原理是什么,为何多年后才被发现?长期鸡蛋过敏真的容易长结节吗?
ANSWER
肖志文:鸡蛋其实是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之一,其过敏发生率在婴幼儿过敏源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牛奶。鸡蛋引发过敏的物质主要是鸡蛋白,研究发现鸡蛋白中存在20多种过敏原,主要是卵粘蛋白、卵清蛋白等,充分加热或烘培的鸡蛋可相对减弱鸡蛋引发的过敏反应。
这位主持人可能以前就对鸡蛋过敏,但因为过敏反应较轻,没有什么症状,所以可能没有意识到。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年龄变化,工作压力、情绪、饮食、睡眠等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出现一些相对明显或者严重的症状。
一般来说,食入性过敏原的常见症状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皮肤瘙痒、风团等,心悸并不是常见症状。
食入性过敏原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及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反应,比如胃炎,食管炎,肠炎,皮肤粘膜肿胀、瘙痒、风团等,但是这些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和身体其它器官的炎症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一定会导致肺部结节和甲状腺结节。
QUESTION
南方+:除了鸡蛋过敏,还有哪些奇葩的过敏原因?
ANSWER
肖志文:大多数奇葩的过敏其实并不小众,反而很常见,大多数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只是因为症状相对较轻,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去做相关的检测。
总体而言,过敏主要是因为接触到了过敏原中的一些异种蛋白而发生,而过敏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食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是牛奶、鸡蛋,还有人对鱼、虾等过敏。在西方国家,花生、小麦、大豆过敏的发生率也很高。
当然确实有一些小众的过敏原。由于现在人们的活动范围广、吃的东西比较杂,有些人追求新颖的、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比如某些地方的特色是昆虫或者菇类,接触到这些小众的异种蛋白,有些人就会出现过敏症状。有的症状出现的很快、很典型、甚至很重而危及生命,如过敏性休克。还有一些人会对香葱、姜、蒜,甚至对酱油过敏,这些确实比较少见。
第二类是吸入性过敏原,比较常见的是螨虫、花粉、蒿类、柳絮等,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甚至哮喘等症状。一些人吸入污染物,如汽油、煤油、油漆,甚至香烟、二手烟也会出现过敏症状。
第三类是药物性过敏原,比如看医生时都会被问有没有青霉素过敏、头孢类过敏、止痛药过敏或者其他药物过敏的情况。
第四类是接触性过敏原。有些人发现系皮带的位置老是出现红肿、瘙痒、脱皮等不适,其实是对皮带的皮革或金属部件过敏。有些女士戴手链、手环、耳环等金属饰品时出现过敏。还有一些人会对洗发液、沐浴乳、洗洁精、肥皂等化工产品过敏。有些人甚至会对光、紫外线、冷、热敏感。
第五类是感染性过敏原,病毒感染,如肝炎、EB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如链格孢属、分枝孢子菌属、烟曲霉等。
QUESTION
南方+:出现过敏症状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ANSWER
肖志文:首先是遗传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比如经常接触工业废气、工业污染物以及螨虫、柳絮等环境过敏原。还有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如果对多种物质都过敏,那么就容易产生多种过敏症状和体征。
QUESTION
南方+:身体出现哪些变化可能是过敏了?
ANSWER
肖志文:如果是食入性过敏原,可以出现速发型的食物过敏反应,如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皮肤表面会起一些风团,瘙痒;如果是迟发型的过敏反应,起病较为缓慢,可出现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食物吸收不良综合征等。食入性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情况,也跟当下机体的免疫状态、胃肠道微生物环境相关。
如果是吸入性过敏,吸到过敏原或者到了过敏原出现的季节,比如花粉多、柳絮翻飞时,就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眼睛痒、咳嗽甚至哮喘的症状。花粉是季节性过敏原,对花粉过敏的患者,会在花粉季出现过敏症状,花粉季结束后,症状消失;而粉尘螨或户尘螨是常年性过敏原,对粉尘螨或者户尘螨过敏的患者,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因为接触该过敏原而产生过敏症状。
如果佩戴首饰、穿戴皮革制品的地方出现红肿、风团、瘙痒等,就可能是出现了接触性过敏。
QUESTION
南方+:出现上述过敏症状怎么办?
ANSWER
肖志文:整体而言,只要不接触到过敏原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无论是食入性过敏原进入消化道,吸入性过敏原进入呼吸道,还是皮肤触碰到接触性过敏原,都是一种“接触”。
所以,如果发生了食物过敏,之后就要尽量避免吃到这一类食物;如果接触一些首饰、皮革、化纤产品后出现过敏,那就要记得下次不再接触这类物品;但对比避免接触吸入性过敏原,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像螨虫这类常年性过敏原。由于不同类型的过敏原产生的症状有所不同,因此出现过敏症状,请及时就医。
另外,有的过敏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婴幼儿时的鸡蛋、牛奶过敏,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通常是可以缓解的;而坚果类过敏患儿,常常是持续性的,绝大部分患儿,成年后仍然会过敏,这可能跟肠道菌群、遗传因素等相关。
还有些人在小时候不存在某些过敏症状,长大了反而开始过敏,这可是因为随着人体的发育成长,吃的食物种类变多,与外界的接触也更多,就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新的过敏原。
本文指导专家
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
肖志文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
学术任职: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耳内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听力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青年组组员。
医疗专长:擅长耳廓畸形无创矫形或手术治疗,治疗各型耳聋(突发性耳聋、传导性耳聋、遗传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耳鸣,面瘫,急性/慢性中耳炎,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等,并在中耳炎、鼻咽癌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Oral Oncology,PLOS One,Frontiers in Immunolog,《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项。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周五上午。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南方+
记者:梅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