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北京军区形势严峻,无人主政的情况出现混乱的局面,党中央急需找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将领出来。这个人不仅能够主持大局,迅速改变混乱的局面,还得需要统帅的才能,指挥部队不在话下。

林帅立马向毛主席提交候选人名单,遭到了毛主席的质问:都是四野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帅瞬间沉默,毛主席心知肚明,他想要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也得看毛主席答应不答应。

林帅推荐的那些人只是一个小插曲,其实毛主席的心中早已确定人选。

他就是郑维山将军,以敢打敢拼出名,强劲的作战风格让他成为了军队中的独一份,虽然在工作上出了一些差错,但依旧是毛主席的第一人选。

郑维山到底有什么魅力,竟让毛主席极为称赞?其实这还得归功于他在抗美援朝中的作战。

抗美援朝陷困境,力排众议终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原计划,不成功,拿我人头!”

“金城战役”打响之前,郑维山率领的部队与敌军陷入焦灼状态,当时的敌军占据三处高地,从形势上看比我方志愿军占据优势,一时间并没有解决的办法。

当时的郑维山便看到了附近山林的灌木丛,想要三方突击,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他找来作战的将领,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实施近身战,埋伏下3500人。

在敌军据点的山脚处埋伏着自己的人,挖坑道,一边囤积弹药与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目的就是消除敌军占据三座高地的优势。

计划提出之后,在场的将领一顿沉默。郑维山也了解计划的不确定性。

毕竟当时的军队弹药缺乏,人力不足,如此还需要匀出3500人以及大量的弹药,还不能保证计划的成功,这种不确定性令在场人陷入沉思,更多的人持反对意见,只有两个人同意这个计划。

这个大胆的计划当然也遭到了总部的反对,命令郑维山放弃这个计划。总部也是多方面考虑,毕竟如此冒险,可能会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政委亲自打电话来让郑维山停止行动,在严峻形势下,郑维山依旧坚持自己的计划。

当夜,3500余人潜伏在敌方看不见的树林中,此时他们只距离敌方200米。

19个小时的潜伏换来的是战役的胜利。

敌方部队看着这突然冒出来的志愿军也是一脸懵。谁能想到与他们对战的军队已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隐藏着。终于敌方的据点被攻破,这可以说是瞬间扭转了局势。

这场战役让郑维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让众人记住了这个敢拼敢打的人。

郑维山之所以这么肯定计划能够成功,其实还是源于丰富的经验,粗中带细才是他独有的作战风格。

敢打敢拼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仅十几岁的郑维山就早早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黄麻起义中,郑维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承担起给革命战士送信的任务,一些重要的信件需要人亲自去送。小小年纪就知道凭借年龄优势能够钻空子,有了郑维山的帮助,他们才能顺利地在敌方的眼皮子底下交换情报。

在加入红军之后,成为了红一军的传令员,也认识了带他走向革命的重要人物——徐向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徐向前只将郑维山当成一个传令员,直到他所带部队陷入敌人的包围圈无力脱困的时候,郑维山的“妙计”瞬间让徐向前找到破局之法。

徐向前这才能正眼看自己旁边的年轻传令员,连他都没想到小小年纪居然有着这般心思细腻的见解。

此后枣阳、辛集等战役的成功都离不开郑维山在徐向前背后出谋划策,在此期间徐向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能力,便是带兵打仗的能力。18岁的他建立诸多战功,被提拔成了红四军的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政委的第一仗,便是夜袭陇南五里墩,靠着迅速快捷,俘虏了敌方300余人,这对于一名年轻将领来说,是极大的功勋。

在此后的黄猫娅战斗中,身为政委的他率领“夜老虎”团,歼灭敌军14000人,此时他的作战风格逐渐定型,给人一种“近、快、猛”的战斗风格。

金城战役中不正是他带领部队在距离敌方200米的距离,以迅雷不及掩耳地速度打了敌方一个措手不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当时的傅作义采取的是“暂守平津”的方式,在那个时候还在等待援助。

此时郑维山临危受命,作出战略部首,隔断敌军与怀来的联系,于是郑维山指挥部队与敌军激战,此时的毛主席指挥着军队插入敌军的腹地,彻底断了敌军接受援军的机会。

在此次战役中,郑维山一接到报告,就立马作出战略部署,制定相关计划,他的快准狠为战役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带兵打仗他是一方好手,工作部署也是井井有条,这方面体现在红军长征。

历尽艰险,万里长征显本领

当时的红军长征时期,我们都知道他们每一步都迈得艰险,物资是红军长征不可或缺的资源。

红军之间的相互接应才能帮助他们走向最后的胜利。

当时的接应工作就落到了郑维山的身上,他们不只是在原地等待红军的到来,而是需要踏过红军即将涉足的地方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们还需要带上充足的物资,早一步接应才能减少损失。当时的红军长征经过雪山地带,郑维山所带的接应队伍也需要前往雪山,刺骨的寒风、陡峭的山崖,郑维山的部队历经千难万险才看到了红军部队。

在看到郑维山的接应部队后,长征队里也是一片欢呼,毕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充足的物资,还有着振奋人心的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不是带兵打仗,郑维山往那一站,就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感觉。

总的算起来,他曾经三次爬过雪山,三次过草地,泥泞的艰险让郑维山九死一生,上面所说的仅仅是他长征途中的一次。

他曾经在过草地的时候,需要援助红军北上,那个时候作战迫在眉睫,需要郑维山迅速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