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遍地练习单腿站立,腿部肌肉不停颤抖,稍不留神可能会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高举着沉重的道具,手臂酸痛得仿佛要断裂,但还在咬牙坚持;在开着空调的宽敞舞蹈室编排,依然汗如雨下……

今年暑假,一群来自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在珠海金湾三灶镇,跟着谈锦徽学习一种名为“三灶鹤舞”的民俗舞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为青年大学生“三灶鹤舞”表演队队员教授鹤舞

谈锦徽,是一名“90后”,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三灶鹤舞的区级传承人。

在哪里能找到谈锦徽?

可能是非遗工作室里的“制衣间”,或是进行公益培训的舞蹈室,又或者是表演的队列当中……

“三灶鹤舞是三灶的一个非遗文化名片,它不应该一直只在三灶,而是在全国都能够有所传播。”谈锦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_⊙)?广场上的这群“毛绒绒”是干嘛的?

“三灶鹤舞”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倒数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在骨子里的非遗记忆

三灶鹤舞是三灶人民的传统民俗舞蹈,兴起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当地民间用于迎春接福、贺老拜寿、相互祝福的一种喜庆活动。表演时,以锣鼓伴奏,间唱吉祥的“鹤歌”,场面显得欢快、热烈、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灶鹤舞表演。2011年5月,三灶鹤舞被批准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了解谈锦徽和三灶鹤舞之间的故事,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谈森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森荣,2021年被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为优秀传承人

父亲谈森荣是三灶鹤舞的省级传承人,从小学开始,谈锦徽就跟着父亲学鹤舞。当然,要说到对律动的认识,还可以从3岁说起——

他3岁打锣鼓,7岁习鹤舞、醒狮,12岁成为醒狮队的核心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曾经也是醒狮队的主力成员

而18岁那年,他代表珠海非遗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谈锦徽在上海世博会参加表演

从小到大的学舞历程中,他不但学技艺,也一直跟着三灶鹤舞的前辈们一起助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推动这项非遗文化进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灶鹤舞”进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鹤舞的舞台,越来越大了

如今,32岁的他在家乡成立了一家非遗工作室,专门推广和传承三灶鹤舞,希望能把这个项目作为终身事业来发展。已经学习和传承了20多年的他,在父亲的培养和带领下,深知创新求变的重要性,他知道,只有这样,非遗文化才能焕发出崭新而持久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森荣与谈锦徽。父子俩常常夜以继日地磨练每一个动作,力求将鹤舞演绎得更加完美

因此,他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审美,从鹤衣的制作,到鹤舞的钻研、鼓点节奏的改进等,都下了许多功夫,目的就是要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在工作室制作鹤衣

除此以外,三灶镇开展三灶鹤舞公益培训班,他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走进村(社区)、校园,向青少年传授三灶鹤舞技艺。如今,非遗体验已经转变成常态化教学,让新一代青少年学习、接触到非遗文化,为非遗传承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灶鹤舞公益培训班里,谈锦徽解答问题、教授动作技巧

而文章开头的一幕,是今年青年大学生“三灶鹤舞”表演队跟着谈锦徽学舞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8月,在金湾区文化馆、共青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共青团三灶镇委员会的共同促成下,青年大学生“三灶鹤舞”表演队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0日,表演队首次亮相表演,谈森荣为表演队学生代表授旗

表演队的首批学生队员,来自广科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白鹤仙仙”薪火传承文化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突击队在金湾区文化馆和学院团委的支持下,打造了音乐剧《白鹤仙仙》。截至2024年6月,在多地开展了5场惠民演出,活动吸引了1.3万余名观众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谈锦徽带领表演队赴香港进行表演。精彩的表演展示了这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灶鹤舞队亮相香港贺国庆75周年活动

“希望更多跟我一样的返乡大学生、年轻人回到家乡后,能积极参与到本村非遗的保护传播中去,把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一个标签,用青春力量为家乡文化发展添砖加瓦,也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

这是谈锦徽对非遗传承纯粹而真挚的想法。

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热爱、分享并传播三灶鹤舞,是他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返乡后,他做的还不止这些

谈锦徽除了投身非遗文化传承,还在家乡发展了自己的其他爱好。

读书时候,从拥有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他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摄影。大学期间,谈锦徽担任了学校摄影协会会长,与摄影的接触越深,他的热爱就更加浓烈,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还在分享中获得了许多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大学时的谈锦徽

实习期间,他曾加入环中国美食之旅的拍摄,跟着国内一些美食博主中国游,吃遍当地美食,体验各式人文文化。毕业之初,他留在了北京继续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在沙漠里拍摄

后来,他则选择了返乡创业。遵循自己的内心,他开始摸索和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成立了摄影工作室,给客人拍出满意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带客人在三灶拍照

与此同时,他还想到了自己平日能让自己放松、享受生活的方式——喝咖啡。

当咖啡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突发灵感,再次决定把爱好融入到事业当中。2024年,“良冶咖啡”开业,他把自己的家庭庭院打造成咖啡店。学过做咖啡的自己,还顺便教会了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锦徽的咖啡店

“勇于尝试每一个挑战,去追逐一切喜欢的事情,在'挑战'中我们能看到全新的自己。”

谈锦徽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中成为了一名“斜杠青年”。

他可以是摄影师,也可以是咖啡店老板,更可以是非遗传承人。今年,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谈锦徽还成为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学员。

年轻人说:“拍照可以找小谈老师,他懂年轻人的风格!”

老人家说:“表演鹤舞可以问问小谈,这小子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灶鹤舞公益培训班

如今的年轻人,会的可真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于2023年12月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培育,为返乡兴乡青年提供系统性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支持,培养“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

自计划开展以来,已有近5万人通过“兴乡青年学堂”参加“火种线上班”,1025名来自广东21个地市的创业青年、村干部、乡村振兴志愿者及返乡大学生青年参与“千人创客班”培训;在千名兴乡创客中,选拔115人参与“百人典型班”,搭建起了“百千万”兴乡青年人才梯队。

来源:广东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