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挂过12人画像,最多一次9人集体亮相,有一人“格格不入”

这是“寿命最短”的一幅毛主席画像!

1950年,天安门广场换上毛主席新画像,参加庆祝活动的群众方阵,却对这幅画像意见很大,说“眼睛和耳朵都不对劲”。

要知道,伟人画像从策划、绘制到悬挂,都是有着严格流程的,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

从1949年到如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历经八次更迭。

伟人像第一次出现,是在1949年的2月12日,当时是为了庆祝北平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像的下方,还悬挂有朱德、聂荣臻、叶剑英等,一共9人。

第二次是在1949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同时挂上了毛主席和朱老总的画像。

要知道,在1966年之前,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将毛主席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

随后才成为一种常态,执行至今。

可是在1950年,先后有两幅毛主席像遭到质疑,引起了轩然大波,怎么回事呢?

1950年,先后有两幅毛主席像遭到质疑,引起了轩然大波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等于是为刚成立的新中国,提供了一个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十多万群众涌入天安门广场,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群众手持毛主席像和斯大林像庆祝,各国媒体也纷纷报道。

然而眼尖的人却发现,斯大林身穿元帅服威风八面,毛主席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在气势上就输给了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等到伟人回国后,中央当即决定,要找人重新绘制一幅伟人的标准像。

负责宣传工作的胡乔木,选中了知名画家辛莽,请他进入中南海参与绘制。

这幅画像高6米,宽4.6米,辛莽顶着巨大的压力,经过20多个不眠不休的日夜,绘画团队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一版画像较之上一版,更加凸显了毛主席昂首挺胸、目视前方、高瞻远瞩的形象,领导表示相当满意。

并于五一劳动节当天,被正式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画家辛莽如释重负,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

谁也不曾预料到,这一版的伟人画像,比上一版的争议还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很多市民纷纷表达了不满,大家指出:

为什么毛主席的视线是向上的,而非平视,是否有些“漠视群众”?又为什么只画了,毛主席的一只耳朵?从形象上就不够“美观”,似乎还另有所指。

要知道,当时毛主席正带着各级领导,开展整风运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给毛主席只画了一只耳朵,是在暗示“偏听偏信”吗?

在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汹涌的民意几乎将创作团队给淹没,这幅画像只挂了一天,就被摘了下来。

画家辛莽在创作时思路是毛主席的侧面照

高层当即做出回应,决定挑选新的照片,还是让辛莽绘制。

为什么主席画像,会引起如此“误会”?

除了毛主席,又有谁的画像,曾经亮相天安门呢?

原来,画家辛莽在创作中,采用的是毛主席的侧面照,只有一只耳朵。

他基本上是按照毛主席的照片绘制的,除了尺寸外,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伟人的眼睛“向上看”,没有和群众“平视”,这明显不符合他老人家亲民的形象。

这是因为画像尺寸过大,创作者在脚手架上绘制时,是平视视角。

而当群众仰望天安门时,就会产生这种视觉“误差”。

中央领导虚心地接受了群众的意见,第一时间就将画像撤了下来。

辛莽等人重新绘制后,再次悬挂的毛主席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天安门城楼上曾挂过12个人的画像,毛主席并非第一人

事实上,天安门上第一幅画像并非毛主席,而是袁世凯,随后是孙中山像、蒋介石像。

最多的一次有9人“上榜”,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等人。

1953年,天安门举行斯大林逝世悼念大会,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随之被斯大林遗像所取代,看似“格格不入”,实则是对苏联老大哥的尊敬。

这是天安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悬挂外国领导人的画像。

1980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采访邓公时,上来就问了一个火辣辣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在北京,到处都能看到毛主席画像,今天我从饭店到这里,只看了一幅画像,那就是在天安门上,你们以后还会保留毛主席像吗?”

邓公瞬间明白了她的企图,这是以此为借口,希望能得到中国领导人,对于毛主席的评价。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回答:“会永远保留下去!”

他还补充说,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了,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

在国人的脑海中,毛主席像已经成为,天安门的重要标志。

这是让后代铭记,伟大领袖的光辉事迹!点击头像加个关注,查看更多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

1.天安门城楼上挂过哪些伟人像?最多一次挂了9人 凤凰网

2.64年來天安門上毛澤東畫像有幾個版本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