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限制孩子使用手机?
工作、生活节奏这么快,怎么才能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内核稳定”的人?
“也许我们可以与孩子充分讨论,并设定明确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陪伴不只要看投入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家长是否全心全意。”
“我们要始终珍视孩子的梦想……”
一边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一边是专业的观点分享,坐得满满当当的报告厅内,讨论热烈,气氛却轻松自在。上周,一场特别的家长沙龙在新区安生学校举办。
哈佛大学前校董、美国加州原教育部部长阿兰·伯辛博士,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科研员、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林静博士,与现场200多位家长、老师交流分享,并展开深入讨论。
懂比爱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被看见。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理念?
“本次沙龙讨论的话题,都是平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后总结的共性问题。”安生学校国高部主任张红介绍,“家长们渴望获取科学、先进且贴合实际的指导,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类似的沙龙活动,让家长直接与教育专家互动交流,避免陷入误区。”
例如,最让家长们“头痛”的手机使用问题。是否应该限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社交媒体的使用?
林静博士表示,当前,孩子们往往视手机为娱乐工具、社交平台和信息来源。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应该简单地“断网”,而要与孩子充分沟通,制定明确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她认为,只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足够的温暖、支持,才能减少其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关于这个问题,阿兰·伯辛博士也结合自己使用人工智能(AI)的经历提出观点——父母应将AI等技术视为教育潜能而非威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提升自我。
关于高质量陪伴、个性化培养等重要话题,两位专家都表示,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差异、鼓励追求个人兴趣。
林静博士特别提出,懂比爱更重要。这也引起现场家长的共鸣,不少家长提出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并与两位专家交流。观点碰撞中,教育的力量也在静静涌流。
教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参加完这场沙龙,我也有了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新想法。”一位孩子家长表示,“养孩子如养树,总要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
不只是这样与顶尖教育专家、学者深度交流的平台,在安生学校,还有许多“家校共育”的活动:不仅有让家长走进学校的家长开放日、PBL项目展示活动,还有家长讲坛、行思课堂等让家长相互学习的平台。
“每周一次家校沟通,每月一次家校活动。”张红介绍,这样的家校合力,也让学校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父母对孩子发展更有信心,孩子更信任父母,应对学业、社交、心理等多方面挑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就在上周五,安生学校小学部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方会议”。每个老师摆出自己的“摊位”,家长们则带着孩子按照预约时间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度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孩子个性化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下一阶段学习目标。
一位家长在参加完活动后,发了一条朋友圈:“这种模式的家长会,是我一直期待的。我一直认为家长会的主角应该是孩子,而且他必须在场。”
正如这位家长感慨,当学校、家长共同参与进孩子的未来,一个对孩子茁壮成长更为有利的环境也由此构建。
懂比爱重要,关于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我们还可以有更多思考……
素材来源 | 南京安生学校
文 | 高媛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