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诊疗路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从早期筛查、诊断到长期管理的多个环节。糖尿病诊疗路径的优化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摩熵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与药物多渠道市场数据分析》,探讨糖尿病的诊疗流程、症状与筛查、临床检查项目、临床治疗以及跟踪与管理,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糖尿病诊疗路径解析。

一、糖尿病的诊疗流程概述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有效的健康管理对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早死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患者发现与临床检查、患者治疗与跟踪管理两个阶段。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流程,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

随机血糖:通过检测任意时间点的血糖值,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糖状态。

空腹血糖:在患者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检测血糖值,以评估其基础血糖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通过让患者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值,以进一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A1c(HbA1c):作为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HbA1c是诊断糖尿病及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依据。

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口服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时,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通过注射胰岛素,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

中药与中成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适当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

二、糖尿病的症状与筛查重点人群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数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化验检验成为发现糖尿病的关键手段。

1. 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这些症状通常被称为“三多一少”。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皮肤瘙痒以及易感染等非典型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视力下降、水肿、贫血,以及对称性的手指、足趾感觉减退、疼痛、麻木或异样感,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糖尿病筛查重点人群(成年)

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需要对特定人群进行筛查。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及相关研究,以下人群被视为糖尿病筛查的重点对象:

有糖尿病前期史者;年龄≥35岁者;体重指数≥24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者;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者;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有黑棘皮病者;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者。

3. 糖尿病诊断指南

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化验检测结果。对于典型症状的患者,一次血糖异常即可确诊;而对于多数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则需通过两次或多次血糖检测异常方可确诊。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糖尿病的临床检查项目

静脉血浆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A1c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随着诊断分型方式方法的完善,T1DM、T2DM及单基因糖尿病的鉴别要点也日益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1DM、T2DM及单基因糖尿病的鉴别要点(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1DM、T2DM及单基因糖尿病的鉴别要点(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与药物多渠道市场数据分

1. 疑似LADA人群的特征:有T1DM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体重指数<25 kg/m2(国际共识为27 kg/m2);起病年龄<60岁。

2. 疑似T1DM的特征:起病年龄<20岁;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起病前非肥胖;病程1年内刺激后C肽<600pmol/L;依赖胰岛素治疗>6个月。

3. 疑似单基因糖尿病的特征:6月龄前发病;起病年龄<2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起病年龄为20~3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非肥胖;持续性轻度升高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代家族史;新生儿期有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母系遗传,伴听力受损、视神经萎缩或骨骼肌表现等;与肥胖程度不符合的显著黑棘皮表现,有严重胰岛素抵抗;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缺陷、脑畸形、视力听力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腹泻、肾发育异常或其他自身免疫病等可疑与基因突变相关者。

4. 随访C肽变化:病程3年内随机C肽<200 pmol/L,考虑为特发性T1DM;如C肽>200pmol/L,考虑为T2DM。

四、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方面。

1.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合理的膳食与运动,减少糖尿病及其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对于T2DM患者,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尤为重要。但需注意,在某些急性代谢并发症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下,应禁忌运动,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

通过膳食与运动,减少糖尿病与糖尿病治疗对于患者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成人T2DM患者,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有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患者只要感觉良好,一般不必因高血糖而推迟运动;如果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时血糖 >16.7mmol/L,则应谨慎,确保其补充充足的水分。

2. T1DM依靠胰岛素治疗,T2DM可选择多类型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依靠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多类型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方案

MDI方案:T1DM 患者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进餐前使用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常规)胰岛素,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或NPH(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 2 次)。

CSII方案:也称胰岛素泵治疗。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一种胰岛素给药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与MDI相比,CSII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改善血糖波动。

(2)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方案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T2DM),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选胰岛素治疗;若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与T1DM难以鉴别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如基础胰岛素用量已达最大剂量血糖仍未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4. 治疗药物——非胰岛素类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糖原合成,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向肠道排泄,提高GLP-1水平。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降糖药、降糖作用良好、多种潜在益处、优越的费效比、良好的药物可及性、临床用药经验丰富、单独使用无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治疗药物——胰岛素类治疗药物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已开发出多类胰岛素,包括速效、短效、长效及其类似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与药物多渠道市场数据分

五、糖尿病的跟踪与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需要患者与医疗机构共同努力进行管理。通过定期的随访与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监测能力,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共同维护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糖尿病患者医院选择偏好

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患者数高于二级医院,这种趋势在高龄患者群体中愈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数据包含糖尿病并发症

结语:

糖尿病的诊疗路径涉及从症状识别、临床检查到治疗和长期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持续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糖尿病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糖尿病的诊疗将更加精准、高效,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以上内容均来自摩熵咨询{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与药物多渠道市场数据分析}报告,如需查看全文或下载报告,可通过浏览器前往“摩熵咨询”网页-资源大厅-报告大厅(https://consult.pharnexcloud.com/report)搜索报告名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