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车壹条

“听说有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出事儿了?二手极越2万就能买?”很多汽车圈外人士,最近对极越提起了很大的兴趣。

不难看出,极越此次暴雷,已经不单单是汽车行业新闻,而是已经正式“出圈”,上升为一起社会性事件。这过程中,消费者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已经购车的车主自发组团为极越声援,曾准备购车的车主果断放弃,但还有一批消费者,萌生了借机捡漏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宣布原地解散不久后,网络上甚至开始疯传,只需两三万就能买台极越的二手车。这个价位,几乎只有极越新车指导价的十分之一。

传闻不属实,捡漏还需等待时机

“我们不会收极越的车”,一位北京的二手车商告诉《车壹条》。一方面,极越在市场的认知度不高,不光消费者不了解,甚至二手车商有些也不是非常了解。另外一方面,极越本身价格较高,但受舆论和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二手车商的出价很难达到车主的心理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二手车商表示,“最多只能给到3折,不然完全没有利润,还很有可能砸手里”。

拿一台24款的极越01 Max性能版举例,新车指导价是30.99万,二手车价估计在10万左右。然而,车主根本无法接受短短一两年新车亏十几万。有些人就此放弃,表示宁可当废铜烂铁也不愿意贱卖,二手车商则认为,收极越的车等于刀尖舔血,不愿意收也不敢收。

可以看出,极越虽在二手车市场备受冷落,不过并不等于可以贱卖贱卖。“有价无市”应该是极越在二手车市场正在面临的处境。

此外,《车壹条》在不同的二手平台看到,极越旗下二手车价格一般在10万以上,根据地区车况年限车型不同或许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没有夸张到两三万元就能买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有些平台标出了2万元的价格,可套路也是防不胜防。比如有部分卖家引导买家脱离平台私下协商,也有打着卖车的幌子行“租车”之实,赚取流量。

根据租车商的出价来看,目前一台极越01 Max一天的租金是1500元,这个价格并不便宜,目标人群也十分明确的指向了那些想要借极越火上一把的“互联网个体们”。

对于“2万买极越”的说法,明眼人都清楚并不属实,但如果价格的确够低,那么持币观望的捡漏爱好者的确也不在少数。“就算没有办法用智驾也无所谓,就当开了一辆普普通通的汽车开,总比五菱宏光参数图片)MINI EV之类的要强太多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极越出事后,车主和消费者最关心的无外乎车还能不能正常开,智驾还能不能正常用,售后去哪儿解决等等问题。对此,百度和吉利已经出面“兜底”,承诺将为极越汽车的智驾技术和售后服务提供保障。

表面看上去,短暂平息了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但经此一事外界对品牌的信任度已经土崩瓦解,只有想捡漏的人还在默默等待时机。

在这部分用户眼中,那些智能化配置本来就是汽车的附加价值,没有了也不影响汽车本身的驾驶功能,如果确实便宜,还是值得入手的。“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二手车商同样给予了极越这样的评价。

二手新势力,降价快也换的勤

新势力们已然开启大洗牌模式,极越并不是第一个。前期被淘汰的威马、高合早已成为过去式。

这些品牌在二手车市场同样不好过,大多只能以3-4折,甚至更低的折扣出售。有二手车商无奈的表示,当初收购威马、高合的二手车本以为有利可图,现在菜全都烂在自家的地里,并且在与买家的沟通中,二手车商已失去了议价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个别的新势力品牌放宽至整个新能源市场来看,其实也正呈现出“低保值率+高换手率”的特点。根据瓜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新能源二手车三年之后普遍折价过半,而大部分燃油车型三年保值率仍然在50%以上,并且,新能源汽车的换车周期也要远低于燃油车,前者一般是3-5年,后者则大致在6-8年左右。

此外,根据中汽协最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纯电动车型一年保值率榜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特斯拉Model X,保值率最高,为81.9%。其次是特斯拉Model S,保值率为77.4%;第三名为蔚来ET5T,保值率是75%。

此外小米SU7的保值率被评估为90%以上。而在插混/增程车型一年保值率榜单中,能进入前十名的新势力品牌只有理想L7、L8、L9三款车型。

也就是说,即使正常运营的新势力品牌,在二手车市场接受度上也未见得有更好的结果,至于本身面临经营困难,销量增长乏力的品牌,显然要更加逊色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与燃油车“混战”的市场环境下,二手车保值率也逐渐成为燃油车企与新势力竞争过程中的“大杀器”。比如途观L Pro上市期间就提出“拥车成本概念”,以三年八折保值回购政策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这背后不能说与大厂实力的托底没有关系。

对比新势力企业而言,二手车市场的生存境况其实已经折射出消费者对新势力的态度,加之“极越们”暴雷状况频出,一方面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不断提速,另一方面整个二手车体系也同步进入了调整和重构进行时。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能不能入手新势力?什么时候入手新势力?仍是个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新势力车企经营逐渐成熟化,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