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德国政坛突然变天,朔尔茨政府未通过信任投票,欧盟加紧对俄制裁,普京一招反制,称“榛树”导弹必须量产。
当地时间12月16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信任投票,294票反对,导致朔尔茨政府将于27日下台,2025年2月德国将重新举行联邦会议选举,产生新政府。与其邻居法国一样,今天的德国深陷政治乱局。这标志着德国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这一政治风波的背后,也揭示了德国乃至欧洲许多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欧洲各国普遍存在政治碎片化趋势,尤其是传统政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不断下降。除德法政党体系分裂,政府不稳定之外,在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荷兰、瑞典、英国等地,也出现右翼和极右翼政党逐步加强,民粹主义崛起,在各国政治和欧洲议会中占据着重要席位,导致政治极化加剧。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移民问题突出,让各国面临社会不稳定的难题。朔尔茨政府的下台只是欧洲政坛的一个缩影,其背后的原因反映出欧洲整体的矛盾。
自2021年秋季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以来,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交通灯”联合政府,标志着德国长期以来由两党主导的政治格局的破裂。然而,三党联盟的成立并未解决德国政治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反而暴露了各党派之间在经济、财政、能源政策等方面的巨大分歧。
德国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在理念上的差异,从一开始就为政府的稳定性埋下隐患。自民党强调财政紧缩和债务控制,反对增加政府债务,而社民党和绿党则主张扩大财政支出,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些分歧导致了联盟政府在决策上的严重僵局,最终引发自民党退出政府,使得朔尔茨政府成为“少数政府”。
这一局面不仅凸显了德国政党的碎片化,还加剧了政治极化。随着德国政治格局的分裂,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反映出民众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失望。在这种背景下,朔尔茨政府即使提出信任投票,也无法解决当前政治僵局,反而加剧了不确定性。
德国的经济困境也是当前政治动荡的一个重要推手。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俄罗斯曾占德国天然气进口的近40%,但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德国面临高能源价格考验,进而推动通货膨胀,引发消费需求下滑,加剧经济萎缩。根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预测,德国经济在2024年将萎缩0.2%,失业率可能上升至6.3%,2025年可能陷入经济停滞。长期的经济低迷,加上劳动力短缺、能源价格上涨等结构性问题,导致德国的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
经济问题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对政府的信任。在社会治安恶化和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的背景下,德国选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加加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选民选择支持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这一政党提出的反移民、保护主义政策获得了部分民众的认同。与此同时,社民党和绿党主导的政府未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使得议员们最终无法信任这样的政府。
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和政治支柱,其内部的政治动荡无疑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和德国被视为欧盟的“双引擎”,两国的政治稳定对推动欧洲一体化和改革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期法国总理的更替和德国政府的危机接连发生,这种内部的政治动荡和政策不协调,也影响了欧盟的决策效率和合作能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尽管欧洲双雄现在自顾不暇,其他国家也在纷纷观望局势发展的时候,欧洲依旧没有放弃对俄罗斯的打压和制裁。12月15日,俄罗斯石油船只在亚速海和黑海遭遇暴风雨泄露,造成燃油泄露。欧盟对俄罗斯提出制裁,并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通过第15轮对俄制裁。一向强硬的俄总统普京对欧盟和西方的举措进行反制,在国防部委员会上表示,将在近期内启动“榛树”导弹的批量生产,同时要求俄军非战略核力量继续演习,保持战备状态。
普京宣布批量生产“榛树”导弹的决定,首先展示了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压力时的坚定态度。普京表示,西方国家不仅没有放弃其对俄罗斯的经济打压,反而持续推进在军事领域的扩张,俄罗斯需要为可能的军事对抗做好准备。“榛树”导弹的生产,作为俄罗斯军备升级的一部分,表明俄罗斯将进一步增强其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所采取的军事自卫策略。
据俄媒报道,美国正在加紧在亚欧地区的中导部署,并且向波兰提供了40亿美元的军事贷款。这与目前日趋紧张的俄乌局势紧密相关。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俄罗斯在前线优势更为明显,12月16日,普京表示今年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框架内解放了189个居民点,在交火线沿线掌握战略主动权。与之相对应的是乌克兰在前线节节败退。因此,此时的美国也需要考虑俄乌冲突的善后工作。对波兰的援助便是与俄罗斯对抗的第一步。
普京明确表示,如果美国部署中程导弹,俄罗斯也将解除相关领域的限制。这一言论为西方国家在军事领域的扩张划定了“红线”。此外,普京的声明中还强调了俄罗斯现代化核武器的比例已达95%,这一比例的提高显然是俄罗斯在增强自卫能力方面的重点。普京的表态释放出一种信号:俄罗斯将在军事上与西方国家持续博弈,并通过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力量确保国家安全。普京的这一举措或许与美国的部署形成对抗,引爆下一轮冲突。
与此同时,欧盟第15轮制裁将会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和其他关键领域造成了直接影响。此次制裁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对俄罗斯的“影子舰队”,即俄罗斯通过这些船只绕过制裁,将石油卖给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欧盟希望通过这些制裁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渠道,进而削弱其收入来源。
这次制裁可能会对俄罗斯石油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长期来看,效果不会太显著。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只单方面切断,无法实现长期阻拦的效果。尤其是印度已经成为俄罗斯石油最大进口国,并且采用卢布结算,以规避西方的金融制裁。欧盟在俄罗斯石油出口中的份额已从44.6%锐减至了8.2%,“归零”的英美则更是已在“消失”。而与此同时,印度的份额已从2021年的约1.4%猛增至了去年的约26%,土耳其和中国的比重增长也非常明显。
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多样化策略使其在面对西方制裁时保持了较强的抗压能力。欧盟此前对俄罗斯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与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联系。这种转型不仅帮助俄罗斯减轻了西方制裁的压力,也加速了全球能源市场的重组。根据IMF的预测,俄罗斯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其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不仅保住了石油收入,还在全球石油供应链中重新定位了自己。因此,这次的制裁无法成为彻底阻断俄罗斯的石油出口。
总的来说,德国政坛风起云涌,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欧洲政治碎片化,党派林立,纷争不断,经济疲软,人们对政治期许更加保守,政治极化现象更为严重。在欧洲政治频频出现问题时,欧盟对俄制裁依旧不停,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方面开展新一轮制裁,特别针对其幽灵运油船只。俄罗斯对欧盟的制裁和美国的部署,采取加大战备力度,生产“榛树”导弹的措施。可以看得出,俄乌冲突快要走向终点,各方势力已经考虑事情的善后收尾工作,至于准备行动是否会成为下个引爆点,需要静待时局的变化。
正所谓:“ 世事如棋局局新,输赢看透有几人?”无论是德国政坛的党派斗争还是俄乌冲突中相关大国的持续较量,世界上的斗争从无休止。对于人民来说,唯有和平与安定才是最终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