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木工、金陵竹刻、水耕农场……12月18日下午,“校本课程展示课”活动在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举行,这也是本学期该校校本课程的最后一课。学校邀请了家长为27门校本课程打分。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校本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育人功能。校方表示,校本课程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3点25分,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木工坊,学生们跟着木工老师学习制作各种小物件。初一(12)班学生王滢展示着书立架,她告诉记者,秋季学期开学学校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校本课程,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木工课,“虽然是女生,但是我很喜欢做一些小物件。这是我做的书立架,两边还刻着图案,一边是猫,一边是老鼠。我还想做一个钥匙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第九初级中学副校长代怀安说,校本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学校“新活力”教育的重要抓手。本学期,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通过“本校自设”和“校外引进”的方式,开发了涵盖学科拓展、人工智能、体育艺术、国防教育、通用实践、综合素养等多个领域,共27门校本课程。

体育课程包括《与“绳”共舞》、《青春舞蹈》、《谁“羽”争锋》、《活力乒乓球》、《迎“篮”而上》,让学生提高了体育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也让学生通过运动塑造了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协作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艺课程包括《演唱与合唱》、《中国舞》、《民乐合奏》、《走进昆曲》。在展示课中,合唱团的学生用他们纯净的嗓音传递了动人的旋律;舞蹈团的学生先展示了本学期所学舞段,又进行了个人舞蹈展示。

科技课程有《人工智能与Python》、《仿生机器人》、《机器人总动员》、《物理大冒险:发现与创造》等课程,学生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金陵竹刻》等手工类课程中,同学们用刮、刻、铲、磨等技艺,在方寸竹片间,完成了令人满意的竹刻作品。在《水耕农场》校本课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扦插绿萝和鸭趾草,利用数码显微镜观察它们的微观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部曾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校本课程建设要注重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注重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丰富载体形式,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区、高校等资源,把资源进行整合开设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课程要有育人功能,让学生接触、感受、参与。”代怀安说。

《“医”路护航,健康成长》由南京鼓楼医院健康教育学组的资深专家亲自授课。“我们有一个14人群,根据自己擅长的项目为学生们授课。像我来自急诊科,主要教学生止血包扎,之前有青春期知识,护眼知识,以及中医方面知识。每个周三都会过来,学生们都很喜欢,互动性很强。”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护士赵春喜说。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张静芝带着学生们学唱昆曲,“昆曲历史非常悠久,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两年多前,九中老师告诉我,学校想引入非遗文化进课程。因为是初中生,我们专门为孩子们定制课程,请了专业人士结合古诗词谱曲,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忆江南》《峨眉山月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当然我们也会带着学生们学习昆曲传统唱段,比如《牡丹亭》,让传统与创新结合。”张静芝说。

初一(7)班学生高明睿说:“我从来没有学过昆曲,学习传统文化,更多的了解,更好的传承。比如《牡丹亭》,我很喜欢,也会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门课好不好,谁来打分?学校特别邀请了家长走进学校,按照不同维度打分,“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实施效果”“课程亮点”“综合评价”等。初一(9)班徐明坤的爸爸说:“儿子选的是木工课,我们就报名来看看。教学环境很好,设备很专业,课程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让脑袋里面想的东西和实践结合。这门课我打满分。”

校本课程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南京第九初级中学副校长代怀安说:“提供了一个参考表格,对我们上课老师也是引导。校本课程,首先要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第二是综合性,要区别平时课程。第三是实践性,在这个时间段更多是学生的时间。后期我们也会根据学生喜好,家长打分等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通讯员/刘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