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已经101岁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但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足足软禁了54年之久。
蒋介石将其释放后,张学良已经是一位89岁的老人。不过,他却没有继续呆在中国,而是前往美国,一直到生命的最后。这位百岁老人在逝世前,写下了自己的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赠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一消息传出后,顿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张学良的财产完全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各种珍藏古宝、历史藏品、名画、名书等更是数不胜数。在张学良病逝后,他的儿子便遵从了父亲的遗愿。
张学良儿子意想不到的是,被软禁五十多年的父亲,账户中竟然有上亿元的存款。对于张学良的遗嘱,不少人为此疑惑不解。他究竟是为什么不将这些财产捐给中国呢?
他收藏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物,至少应该把这些捐给中国。张学良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会有这样的决定?然而,现在仔细想来,张学良先生的这一决定确实是周全的。
西安事变,张学良软禁五十四年,财产却源源不断
张学良在记者采访中说道:跟蒋介石的冲突,没旁的,就是冲突这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他回忆说道:“当时和蒋介石骂得很厉害。”当时,蒋介石的秘书,汪日章还说,“我从来没听见有人敢跟他这样子吵的。”
其实,激怒张学良的是蒋介石计划在学生运动的时候,用机关枪打。张学良对此非常恼火,说道:“机关枪不去打日本人,怎么能打学生?”他说道,就是因为这句话,才会有之后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就一直被蒋介石软禁。不过,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贫困潦倒。换句话说,蒋介石在吃穿用度上,从来没有亏待过张学良。就拿他抽烟的事情来说,蒋介石每个月会拿出10000元供他抽烟。
张学良曾经说过一句话:“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关于张学良的一生,很多人表示疑惑,还有他的巨额遗产更是好奇。其实,不少人疑惑的是张学良被软禁了足足有五十四年,他究竟是怎么留下财产的?
首先,张学良作为二代东北王,在东北坐拥数十万精兵。当时就积攒了不少财富。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成都《民视日报》刊登了关于当时的“大中华区富豪榜”。其中,张作霖就以5000万财富高居榜首。
据介绍,当时报纸上公布的这个数据是张作霖公开的,实际财富当然更多。说实话,5000万的财产对张学良来说,一点都不夸张。要知道,他晚年时还说道,他们家收藏的土地、工厂和古玩字画,加起来有2.5亿美元之多。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后,很多财富都被日本人收入囊中。但尽管如此,张学良还是溜了一火车的真金白银。但其实,张学良的大部分财产,和一个叫于凤至的女人有关,她是当时富商于文斗的女儿。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婚姻都是被父母左右的。张学良作为军阀之子,不仅仅只是包办的婚姻,背后还有政治目的。因此,在他年仅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张作霖就自作主张,替他与富商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1912年,张学良跟着父亲来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省城,奉天(今沈阳市)。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见识到了另一个广博的世界。当然,这里也将是他大展拳脚的开始的地方。
张学良被军校录取后,自愿进入讲武堂,成绩优异,他所有的考试成绩全部第一。1916年秋天,张学良遵从父命同于凤至完婚。据说,于凤至的母亲担心女儿在张家被人小看,便送了两家银行作为嫁妆。
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当天,整条街鞭炮齐鸣、锣鼓震天,迎亲场面可谓非常壮观。但张学良从小就接受西方的教育,非常不接受这种包办婚姻。因此,一开始他就比较抵触和抗拒于凤至。
不过,于凤至非常明事理,而且她还有很高明的理财能力,这些都让张学良对她尊重不已。虽然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相处起来也是相敬如宾。尽管在张学良在1936年被蒋介石软禁,于凤至也仍然继续默默陪在他身边。
长期软禁的压抑环境中,让于凤至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直到患上了乳腺癌。于是,张学良特地向蒋介石请求,希望他允许于凤至去美国疗养。1940年,于凤至被送往美国治疗,临走时,她说道:“等我身体痊愈,马上回来陪你。”
然而,于凤至回来后,她却高兴不起来。此时,张学良身边已经有了赵四小姐。她脑海中突然想到了张学良的话:“到了美国之后,先把身体养好,再将三个孩子安顿好。”
其实,张学良的意思就是希望于凤至长久地呆在美国罢了。随后,于凤至带着孩子们前往美国,但每天的生活开销非常大。身处异国他乡的于凤至,开始想办法赚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美国的股市,开始学习一些炒股的知识和技巧。很快,于凤至便通过炒股赚得了第一桶金。慢慢的,她凭借自己的能力积攒了更多的财富。于凤至将一部分钱汇给了张学良。
另一部分自己留着在香港做起了地产生意,很快,于凤至便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拼,于凤至眼神坚定地说道:“我希望张学良被释放后,可以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于凤至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很快便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为了切断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关系,蒋介石强迫她在与张学良的离婚协议上签字。在于凤至看来,离婚协议并非张学良本意,或许和当时的局势有关,便签下了离婚协议。
1964年3月,离婚协议寄回到张学良的手中。赵四小姐在张学良身边呆了30多年,但始终没有获得一个名分。一直到她53岁,于凤至同意后,她才和已经64岁的张学良结为夫妻。
虽然两人已经是白发老人,但能够和张学良结婚,是赵四一生中最大的愿望。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去世,尽管她已经和张学良离婚,但她仍然坚持将自己的所有遗产转增给张学良。
在于凤至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她与张学良已经有五十年没有见过。然而,她赠与的那笔钱也成为张学良遗产中一笔巨额。关于她究竟给了张学良多少钱,外界无从所知。
不过,于凤至在美国留下了好几处房产,完全可以推断出于凤至留下的那笔钱肯定是一笔巨款。临死前,于凤至还特意嘱咐自己的女儿:“在我死去后,将我埋在洛杉矶城外最高的山上,在我的坟墓旁边,替我挖一个空穴留给张学良。”
由此完全可以看出,于凤至对张学良的真情实意,一直到生命的最后,还在惦记张学良。张学良来到美国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子女儿孙。但遗憾的是,他的前妻于凤至已经去世。
张学良来到于凤至的墓地时,不禁潸然泪下。墓碑上的字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说实话,张学良这一生对于凤至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也是残忍的。连他自己都说,他一生都在亏欠于凤至。
不过,关于前妻于凤至留给他的高额遗产,他并没有拒绝。其实,除了于凤至留下的这笔巨款外,在张学良的遗产中,还有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给他留下的财产。要知道,张作霖当时被称为“东北王”。
在那个年代,张作霖有着不一般的商业头脑,他四处投资,不论是在银行业,还是纺织业,或是轮船行业、煤矿行业,多多少少他都有涉足。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个古董收藏爱好者。
常常会收集文物、珠宝、古玩等,家底可谓非常殷实。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在张作霖的家里搜出了足足八万根黄金,加起来有几百万两。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珍宝和古董。
有相关资料记载,早在1925年的时候,张作霖就将400多万元的存款放到朝鲜银行。在正金银行、天津银行、上海汇丰银行存款均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张作霖的这些财产加在一起,差不多有2850万元。
这些巨额存款,在张作霖死后也都留给了张学良。张学良在台湾软禁期间,蒋介石还帮他把这些钱,从大陆转入了张学良台湾的账户中。所以说,张学良被软禁了五十多年,财产却源源不断,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张学良将遗产捐给哥伦比亚大学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竟然在自己逝世前留下遗言,要将自己的遗产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因为这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学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为何不将财富留给台湾、大陆,而是选择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呢?
很多人好奇的是,他对大陆有什么想法和态度。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他想不想回东北老家,张学良眼神中透露着渴望,且无比坚定地说道:“当然是特别想回到家乡看看,看看故乡的人,再看看故乡的风景。”
另外,他停顿了一会儿后还说道,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叶落归根。其实,大陆也非常重视张学良,毕竟他是一代人才,是救中国于水火的爱国将领。大陆曾多次邀请他返回大陆参加重要会议。
甚至还派了他当年的副官吕正操上将前往美国迎接,东北大学的校长还曾写信邀他回国,但他始终没有要回来的意思,每次都回绝。不过,当别人问及他为何不返回大陆的原因时,张学良却一直保持沉默。
就算他很想返回中国东北,但一直到张学良去世,他都没有返回中国大陆,甚至还没有将自己的巨额遗产捐给大陆。他看着中国的地图,对家人们说道:“我不是不想回国,是我无颜面对东北的老乡,是我害了他们!”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完全可以揭开他直到去世都不愿意回国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是他将东北拱手让人。从那之后,他便一直怀有愧疚之情,无颜面对自己的东北老乡。
关于张学良不愿意将遗产捐给中国,或许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在张学良去世后,从他的捐赠中发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东北军和蒋介石的通信材料。
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高级将领、两党之间的重要隐秘,如果说,当时他将这些资料捐赠给大陆,或者台湾的话,很有可能影响两岸的关系。然而,这并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众所周知,哥伦比亚大学拥有相当强的汉学研究资料和汉学文献保管能力,张学良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对他的那些历史资料来说,也算是另一种归宿吧。
据介绍,张学良的好友唐德刚,还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李鸿章、伍廷芳、慈禧太后等人,都曾给哥大捐赠过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学良的财产中最宝贵,甚至可以说是无价的,是各类收藏品。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有收藏古董的习惯。据介绍,他收集的各类历史名人字画、珍藏古董,足足有600多件。上至魏晋唐宋,下至明清近代,应有尽有。例如:王献之《廿九日帖》、《舍内帖》,还有宋徽宗的《敕书》等等。
不得不说,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件藏品都是古董级别的。有专家对此进行股价,藏品总值超过百亿。不过,他的很多藏品,大部分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甚至在今天,在日本博物馆中还有他的藏品。
比如王献之行书名迹《舍内帖》,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敕书》等作品,还在日本藏馆中。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恐怕就是这个道理,他有亿万家产也一点也不奇怪。
当年,张学良恢复自由,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后,张学良还拍卖了自己的所有的藏品。在这些藏品中,包括张大千的名画,郑板桥、任伯年的真迹。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他一共拍卖了207件文物,约合3000万人民币。
将遗产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子女是一种庇护
关于张学良处理自己遗产的事情,还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张学良为什么不将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呢?其实,是因为他想让自己的子女和自己没有一点瓜葛,平平安安地度过完一生。
而且,一直以来,张学良对子女的态度都是平安、快乐就好。毕竟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张学良也明白只要走错一步,就很有可能酿成大祸的后果。因此,他不愿意让子女未来和自己一样。
因此,他没有将一分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女。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父亲。关于张学良这一生,前半生可以说是无限风光,前途无量。但自从他犯错后,便开始忏悔,一直到老年还在忏悔,愧对父亲、愧对前妻、更愧对祖国。
张学良父亲张作霖虽然曾经与日本合作,不过,在涉及到民族大义的问题上的时候,绝不退让。因此,之后被日本针对,发起了皇姑屯事件,列车都被日本人炸毁,乘坐的人无一幸存。
然而,当时张学良不但没有为父亲报仇,反倒是敞开大门将父亲誓死保护的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或许,对他来说,这也是不敢返回中国东北老家的原因之一。
不论张学良做过多少错的的决定和错的事情,他始终光明磊落,敢于承认,也敢于改正。面对日本军队肆无忌惮地侵略时,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发起西安事变。无论他做了多少错事或决定,始终光明磊落,敢作敢当。
不过,话说回来,关于遗产的相关问题,选择捐赠给谁,那是别人的自由。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并没有太多指手画脚的权利。张学良先生在逝世前,选择将遗产捐给美国,一定是他当时深思熟虑的决定。对此,我们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如今,我们的国家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百姓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就这个世界而言,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一定要对此前为争取和平付出努力的先辈们表示感谢,更要将他们永远地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