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在当今全球化的金融格局下,货币的国际地位与支付份额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近期,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基于 SWIFT 国际银行信息交换系统的数据分析,在全球支付领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人民币与日元的竞争态势备受瞩目。

回顾过去,SWIFT 长期以来在全球银行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几乎处理着世界上所有的银行交易。然而,2014 年西方国家首次威胁将俄罗斯脱离该系统,引发了连锁反应,促使各国开始探索并建立替代系统。俄罗斯推出了金融信息系统,中国则打造了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印度也有了自己的转账系统。这些替代系统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全球金融交易的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SWIFT 的绝对垄断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 11 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常用货币,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在今年 9 月,日元在 SWIFT 结算中短暂回位至第四。不过,在 11 月的最新数据中,人民币再次发力,其份额上升了近 1 个百分点,达到 3.89%,从而再次超过日元,稳居全球支付使用量第四位。而日元占比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以 3.44% 的份额滑落至全球第五大常用货币。

与此同时,美元依旧保持着其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在本月的份额增加了 0.6 个百分点,达到 8 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47.68%,欧元份额则下降了 0.6 个百分点,目前占 22.29%,英镑在 11 月份的份额也略微下降,从上月的 7.31% 降至 7.27%。

有分析指出,从经济结构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是人民币份额上升的重要支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与众多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结算需求的不断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从而推动其份额的稳步上升。相比之下,日本经济在近年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元的进一步国际化拓展。

在国际地缘政治与金融战略层面。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促使各国重新审视金融安全与货币自主性。一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元和 SWIFT 系统的过度依赖,转而寻求多元化的货币结算方式。

人民币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潜力的货币,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积极推动的 “一带一路” 倡议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沿线众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合作中逐渐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从金融科技发展与创新角度而言,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也助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数字货币研发等在全球处于前列,这些创新成果使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时更加便捷、高效,吸引了更多国际用户的青睐。而日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步伐相对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元在全球支付市场的竞争力。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份额再次超过日元这一事件,是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贸易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也凸显了日元在面临国内经济困境和全球竞争压力下的相对弱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全球金融体系而言,这一变化意味着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美元虽仍占据主导,但其他货币如人民币正逐渐崛起,挑战着传统的货币格局。各国在未来的金融战略中,将更加注重货币的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单一货币或系统带来的风险。

而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包容的国际金融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