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歼战又称“坎尼战”,古今中外,所有将军都把围歼战作为军事生涯的终端目标,是战争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皇冠。

每个将军都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坎尼”——艾森豪威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神粟裕

人民解放军自成立起,到底一共进行了多少场完整的大型围歼战?具体由哪些人指挥?每一场又是什么数据和形态?

本篇将详细盘点我军战史上全部21场大围歼战(1万人)战例,及数据、时间、形态等相关内容,主要是以下要点:

1.围歼战的概念:达成合围是围歼的前提,四面包围是合围的基本要素

2.围歼战的鉴别:大鱼比例是区别围歼战和击溃战的简单直观的方法

3.我军战史21场完整大围歼战统计——粟裕独占7成

4.21大围歼战的各项数据详细盘点

5.粟裕围歼战多的原因之一:在于对围歼兵力比例的要求远低于历史水平

6.粟裕围歼战多的原因之二:在于合围的速度快出其他人百分之70

7.分割围歼是粟裕的专属技能,大大扩展了围歼的适用范围和提高了围歼效率和威力

战役/将领/规模/时间(注:不包括攻坚战战例)

1.黄桥(粟裕)(1.1万)(1940.10)(首场和投入少)

2.如黄路(粟裕)(1.7万)(1946.8)

3.宿北(粟裕)(2.1万)(1946.12)

4.峄东(粟裕)(3.5万)(1947.1)

5.莱芜(粟裕)(5万)(1947.2)

6.孟良崮(粟裕)(3.2万)(1947.5)

7.沙土集(粟裕)(1.3万)(1947.9)(前7场由粟裕包揽)

8.清风店(杨得志)(1.7万)(1947.10)

9.金刚寺(粟裕)(1万)(1947.12)

10.公主屯(林总)(2万)(1948.1)

11.瓦子街(彭总)(2.4万)(1948.2)

12.龙王店(粟裕)(5.4万)(1948.6)

13.西范村(徐向前)(3万)(1948.7)

14.辽西(林总)(10.1万)(1948.10)

15.窑湾(粟裕)(1.6万)(1948.11)

16.碾庄(粟裕)(10万)(1948.11)

17.双堆集(刘/粟)(10.2万)(1948.11)

18.陈官庄(粟裕)(26.2万)(1948.12)(规模大的还是粟裕)

19.湾沚(粟裕)(1.3万)(1949.4)

20.郎广(粟裕)(10万)(1949.4)

21.衡宝(林总)(2.9万)(1949.10)

合计:21场,其中粟裕14.5场,林总3场,徐向前、彭总、杨得志各1场,刘伯承0.5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战史大围歼战统计(1万以上)

共6个人21场,其中粟裕一骑绝尘,到达14.5场,占总数的7成,其次是林总,有3场,其他都至多1场,更多的人则是1场都没有。

一.围歼战的概念

一.合围的概念

合围是围歼战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形成合围的战役,必然不可能是围歼战,这一点其实显而易见,那么关于合围的概念:

1.词典定义

合围:(1)四面包围(2)合拢

2.伟人定义

以一部打敌正面,以另一部包围敌之两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即是说四面包围敌军,方能奏效。——《给敌以歼灭与歼灭性打击须同时注重》

3.军事术语定义

合围:从不同方向敌实施攻击或机动,对敌达成“四面包围”,目地是为全歼被围之敌创造条件。

无论原始词意,伟人定义,还是军事术语,合围的基本要素是必须达成“四面包围”,而两面或三面的包围,则构不成合围。

二.达成围歼的要求

根据军事战役词典的解释,完成围歼战的需要达成以下要求:

1.预见敌人突围的可能性,及时查明敌军可能突围和增援方向,地点,时机,预做准备

2.合围时,不间断地协调各集团地行动,力求边合围边分割敌人

3.合围中,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制止敌人逃跑、迅速行动、断敌退路、按时“封口”

4.达成合围后,需坚决紧缩合围圈,为速决敌军创造条件

5.敌军增援威胁较大时,需增加阻援集团力量,坚决阻击或歼灭

6.对处于不同位置或强弱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合围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

1.首先要达成合围圈,除四面包围外,还要断敌后路,封闭缺口

2.合围圈要严密,阻止合围圈内敌军逃跑和突围

3.防止合围圈外,敌增援部队解围

4.压缩直至合围圈清除,将圈内敌军全部消灭

三.围歼战的鉴别

1.战役过程分析

一场围歼战应该如何鉴别,首先可以对照上述达成围歼的要求,尤其是以合围为重点,对战役过程进行分析。

比如是否达成四面包围,包围圈特别是后路封闭是否严密,是否有重大缺口导致敌军撤退或逃跑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战役过程的分析得到结论

2.大鱼数分析

除过程分析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结果分析,就是考察相关战役俘虏或击毙的大鱼数和相关建制的比例(注意是比例),通过对历次战役大鱼统计可知:

1.围歼战首虏大鱼比例高,击溃战(或歼灭性打击)战例,上限的也只有围歼战下限的一半,普遍差距更是至少几倍以上

2.围歼战不仅比例高,而且层级饱满,每个层级都有相当数量,而击溃战不仅比例少,而且会常常出现断层,例如:

扶眉:1个兵团4个军9个师,只有军级,且仅1个参谋长

沙家店:师旅2级,旅有1个旅长,师级则为0

杨家杖子:师旅2级,只有1个旅长,师级则为0

上党:打援部分,只有师1级,有3名师长(总共7个师),3个军部无1人

定陶:师旅2级,只有整编师师长1人,旅级为0

阳江:1个兵团2个军7个师,只有正副师长各1人

高山铺:师旅2级全为0

地形隐蔽性,搜捕严密性、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突袭司令部、意外情况,等等多种要素都会影响大鱼的首虏。

但是只要是围歼战,必然有一个相当高的基础比例。而击溃战则必然很低(即使有运气成分),这一点通过大量战例统计可知,没有一个例外。

另外过程和结果是互为表里的,只有在过程中形成围歼,才会有足够多比例和层级饱满的大鱼数,反之也是如此。

二.相关数据概念

一.首虏数据

1.歼敌数据

2.大鱼数据

单个军:只计算正副军长,正副军参谋长,正副师长

多个军:只计算正副军长(包括司令),正副军(兵团)参谋长,师长

其他处长、主任等都不计

二.时间相关

包括总时间,合围时间,和合围后围歼战斗时间,以0.5日为单位

三.兵力对比

1.整体兵力对比

只含包围圈中间战场兵力对比,远离包围圈中间的双方兵力不计入

2.攻防兵力对比

攻防双方围歼兵力对比,即不含对外阻援部分

四.形态分类

1.静态和运动

对相对驻止之敌的围歼,和运动敌军的围歼

2.孤立和会战

对孤立之敌的围歼,和对集中敌军的围歼

3.主动和反击

主动向敌军展开围歼,和敌军先进攻,反击式围歼

4.分割围歼战

对同1路或1支敌军,进行分割包围的围歼战

三.21场大围歼战具体盘点

一.黄桥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0.10.4-10.6

歼敌数据:1.1万

兵力对比:0.7万——1.5万(1:2)

攻防比例:0.6万——1.2万(1:2)

围歼时间:2日,合围1.5日,围歼0.5日

围歼形态:静态/会战/反击

主要大鱼:

军级:89军军长李守维

师级:独6旅旅长翁达、33师师长孙启人、117师副师长孙玉

旅级:99旅旅长苗瑞林、99旅副旅长白振聲

说明:117师师长在海安,未进包围圈

注:仅有以半而围之的战例

二.如黄路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6.8.25-8.27

歼敌数据:1.7万

兵力对比:3万——2万(1.5:1)

攻防比例:3万——1.7万(2:1)

围歼时间:2日,合围0.5日,围歼1日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主要大鱼:

师级:99旅长朱志席、副旅长刘光国、187旅旅长梁采林、副旅长麦霞冲

三.宿北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6.12.15-12.19

歼敌数据:2.1万

兵力对比:6万——5.3万(1:1)

攻防比例:4万——2.4万(1.5: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反击/分割围歼

围歼时间:3.5日,合围2日,围歼1.5日

主要大鱼:

军级:整69师师长戴之奇、副师长饶少伟、参谋长张秉莅

师级:预3旅旅长魏人鉴、副旅长周昭宝

注:我军和粟裕头个分割围歼战战例

四.峄东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1.2-1.4

歼敌数据:3.5万

兵力对比:8万——12万(1:1.5)

攻防比例:7万——3.5万(2:1)

围歼形态:静态/会战/主动/分割围歼

围歼时间:1.5日,合围1日,围歼0.5日

主要大鱼:

军级:整26师师长马励武、副参谋长牛奔

师级:44旅旅长蒋修仁、副旅长于显文、169旅副旅长童懋山、副旅长丁孑人

说明:整26师处于峄临兵团(26.77.51.20师)和陇东兵团(59.64.70师)的结合部。兵力部分不计算跟进的20师和70师

五.莱芜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2.20-2.23

歼敌数据:5万

兵力对比:12万——5万(2.5:1)

攻防兵力:12万——5万(2.5: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3日,合围2.5日,围歼0.5日

主要大鱼:

兵团:指挥所主任李仙洲、副参谋长王为霖

军级:73军军长韩浚、副军长李琰、参谋长周剑秋、整46师师长韩练成、参谋长杨赞模

师级:新19旅代旅长巢威、175旅旅长甘成城、188旅旅长海竞强、15师代师长杨明、193师师长萧重光

注:统计不包括和庄围歼的77师,我军兵力不含2纵(未赶到)

六.孟良崮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5.13-5.16

歼敌数据:3.3万

兵力对比:13万——10万(1.5:1)

攻防兵力:9万——3万(3: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反击/分割围歼

围歼时间:3日,合围1.5日,围歼1.5日

主要大鱼:

军级:整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

师级:51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57旅旅长陈嘘云、副旅长明灿、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贺翊章

说明:兵力对比具体是

我军——1、4、6、8、9纵

敌军——25师、64师(附20师1个旅)、65师、83师(欠44旅主力).74师

七.沙土集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9.7-9.9

歼敌数据:1.3万

兵力对比:14万——6万(2.5:1)

攻防比例:6万——1万(6: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反击

围歼时间:1.5日,合围0.5日,围歼1日

主要大鱼:

军级:整57师师长段霖茂、副参谋长李梯青

师级:117旅旅长罗觉元、副旅长张毓彬、预4旅副旅长王理直

注:整57师副师长廖运升在徐州,未参战

八.清风店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10.19-10.22

歼敌数据:1.7万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兵力对比:4万——1.4万(3:1)

攻防比例:4万——1.4万(3:1)

围歼时间:3日,合围1日,围歼2日

主要大鱼:

军级:3军军长罗厉戎、副军长杨光钰、副参谋长吴铁铮

师级:7师师长师长李用章

九.金刚寺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7.12.24-12.26

歼敌数据:1万

兵力对比:5.5万——1.2万(4.5:1)

攻防比例:5.5万——1.2万(4.5: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分割围歼

围歼时间:2.5日,合围0.5日,围歼2日

军级:整3师副师长路可贞、参谋长李英才、副参谋长邹炎

师级:3旅旅长雷自修、副旅长王举才、20旅旅长谭嘉范

十.公主屯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2-1.7

歼敌数据:2万

兵力对比:22万——11万(2:1)

攻防比例:12万——1.6万(8: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反击

围歼时间:5日,合围2日,围歼3日

主要大鱼:

军级:新五军军长陈林达

师级:195师师长谢代蒸、副师长阎资筠、43师师长留光天、43师副师长程化龙

十一.瓦子街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2.28-3.1

歼敌数据:2.4万

兵力对比:6万——2.5万(2.5:1)

攻防比例:6万——2.5万(2.5: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2.5日,合围1.5日,围歼1日

主要大鱼:

兵团:29军军长刘戡、参谋长刘振世
军级:整90师师长严明、参谋长曾文思、整27师副师长李奇亨
师级:31旅旅长周由之、47旅旅长李达、61旅长杨德修

十二.龙王店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6.27-7.4

歼敌数据:5.4万

兵力对比:17万——20万(1:1)

攻防比例:7万——3万(2.5: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主动/分割围歼

围歼时间:6.5日,合围1.5日,围歼5日

主要大鱼:

兵团:兵团司令区寿年、参谋长林曦祥、炮兵指挥官郭定远

军级:整75师少将师长沈澄年、副参谋长胡旌奇

师级:6旅少将李邦华、16旅代旅长卢济时、新21旅旅长李文密

十三.西范村(晋中)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7.7-7.16

歼敌数据:3万

兵力对比:5万——3.5万(1.5:1)

攻防比例:5万——3.5万(1.5:1)

围歼形态:静态/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9日,合围2.5日,围歼6.5日

主要大鱼:

兵团:野战军司令赵承绶、副司令元全福、太原绥署炮兵指挥高斌

军级:33军军长沈瑞、参谋长曹近谦

师级:暂46师师长卢鸿恩、暂44师师长杨楼凤、暂40师副师长辜和鸣、暂73师师长王檄垣,暂37师师长雷仰汤

十四.辽西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0.23-10.28

歼敌数据:10.1万

兵力对比:40万——12万(3.5:1)

攻防比例:40万——12万(3.5:1)

围歼形态:静态/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5日,合围3日,围歼2日

主要大鱼:

兵团:9兵团司令廖耀湘、参谋长杨昆

军级:新6军军长李涛、副参谋长黄友旭、71军军长白凤、49军军长郑庭笈、参谋长袁冠南,新1军副军长文小山、炮兵指挥官张哲元、新3军参谋长李定陆

师级:新22师师长罗英、169师师长张羽仙、14师师长许颖、54师师长宋邦纬、105师师长邹玉桢、195师师长罗莘求、87师师长黄炎

十五.窑湾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1.8-11.12

歼敌数据:1.7万

兵力对比:5万——1.8万(3:1)

攻防比例:5万——1.8万(3: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3.5日,合围1日,围歼2.5日

主要大鱼:

军级:63军军长陈章、参谋长宋建人、代参谋长陈文瑞

师级:152师师长雷秀名、186师师长伍少武

十六.碾庄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1.8-11.22

歼敌数据:10万

兵力对比:32万——35万(1:1)

攻防比例:15万——10万(1.5: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主动

围歼时间:14日,合围3日,围歼11日

主要大鱼:

兵团:7兵团司令黄百韬、参谋长魏翔

军级:44军军长王泽浚、64军军长刘震湘、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100军副军长杨荫、参谋长崔广森、25军参谋长陶修

师级:159师师长钟世谦、44师师长刘声鹤、150师师长赵璧光、162师师长杨自立

说明:敌军兵力不包括汪贾起义的3绥区

十七.双堆集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1.19-12.15

歼敌数据:10.2万

兵力对比:25万——12万(2:1)

攻防比例:25万——12万(2:1)

围歼形态:静态/孤立/主动

合围时间:26日,合围7日,围歼19日

主要大鱼:

兵团:12兵团司令黄维、副参谋长韦镇福、副参谋长文修

军级:10军军长覃道善、副军长王岳、参谋长周穆深、副参谋长詹璧陶、14军军长熊寿春、副军长谷炳奎、参谋长梁岱、18军军长杨伯涛、参谋长吴亭玺、副参谋长姚纪昭、85军军长吴绍周、副军长张文心、参谋长陈振威

师级:114师师长夏建勋、10师代师长潘砌、85师代师长吴宗远、11师师长王元直、118师师长尹钟岳、23师师长黄子华

十八.陈官庄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8.12.1-1949.1.10

歼敌数据:26.2万

兵力对比:24万——30万(1:1)

攻防比例:24万——30万(1:1)

围歼形态:运动/会战/主动

合围时间:41日,合围3日,围歼38日

主要大鱼:

兵团:剿总指挥所司令杜聿明、参谋长文强、2兵团司令邱清泉、参谋长李汉萍、13兵团参谋长吴家钰

军级:5军副参谋长温顺恺、8军军长周开成、9军军长黄淑、副军长李荩宣、副参谋长顾隆筠、41军军长胡临聪、副军长陈远湘、47军军长汪匣锋、副军长李家英、64军参谋长项金洪、70军军长邓军林、72军军长余锦源、副军长谭心、参谋长宋敬文、74军军长邱维达、115军军长司元恺、副军长刘顺佳

师级:45师师长崔文凯、46师代师长郭方平、200师师长周朗、42师师长伍子敬、170师师长杨绪剑、166师师长肖超五、3师师长周藩、253师师长王青云、112师师长于一凡、124师师长严翔峰、125师师长陈玲、127师师长张光汉、32师师长恭世英、96师师长周志道、34师师长陈渔浦、233师师长李芝、233师师长徐华、37师师长李宝善、180师师长陈芳芝、新44师师长王屏南

十九.湾沚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9.4.24

歼敌数据:1.3万

兵力对比:4万——1.5万(2.5:1)

攻防比例:4万——1.5万(2.5:1)

围歼形态:运动/主动/孤立

围歼时间:0.5日,合围0.5日,围歼0日

主要大鱼:

军级:20军军长杨干才、副军长陈亲民、副参谋长胡显荣

师级:20军134师师长李介立、副师长朱泰岳

二十.郎广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9.4.22-4.29

歼敌数据:10万

兵力对比:40万——12万(3.5:1)

攻防比例:40万——12万(3.5: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7日,合围6日,围歼1日

主要大鱼:

军级:4军副军长李子亮、参谋长罗矿、28军参谋长黄疆强、45军副军长陈阵、66军军长罗贤达

师级:59师师长林方策、90师师长唐连、230师师长骆周能、80师师长李西开、暂7师师长袁英、291师师长廖定藩、13师师长王炽生、268师师长李慎言

二十一.衡宝围歼战

战役时间:1949.10.6-10.11

歼敌数据:2.9万

兵力对比:25万——12万(2:1)

攻防比例:15万——2.5万(6:1)

围歼形态:运动/孤立/主动

围歼时间:4.5日,合围3日,围歼1.5日

军级:7军副军长凌云上、参谋长邓达之

师级:171师师长张瑞生、172师师长刘月鉴、176师师长李祖霖、副师长刘克威

四.数据解析

一.兵力和攻防对比

1.兵力对比

1.黄桥——1:2

2.鲁南——1:1.5

3.宿北——1;1

4.陈官庄——1:1

5.龙王店——1:1

6.碾庄——1:1

7.孟良崮——1.5:1

8.晋中——1.5:1

9.如黄路——1.5:1

10.公主屯——2:1

11.双堆集——2:1

12.衡宝——2:1

13.莱芜——2.5:1

14.沙土集——2.5:1

15.瓦子街——2.5:1

16.湾沚——2.5:1

17.清风店——3:1

18.窑湾——3:1

19.辽西——3.5:1

20.郎广——3.5:1

21.金刚寺——4.5:1

合计——44:22.5=2

粟裕:15场——29.5:16.5=1.8

其他:6场——14.5:6=2.4

林总:3场——7.5:3=2.5

2.攻防比例

1.黄桥——1:2

2.陈官庄——1:1

3.宿北——1.5:1

4.西范村——1.5:1

5.碾庄——1.5:1

6.如黄路——2:1

7.峄东——2:1

8.双堆集——2:1

9.莱芜——2.5:1

10.瓦子街——2.5:1

11.龙王店——2.5:1

12.孟良崮——3:1

13.清风店——3:1

14.窑湾——3:1

15.湾沚——3:1

16.辽西——3.5:1

17.郎广——3.5:1

18.金刚寺——4.5:1

19.沙土集——6:1

20.衡宝——6:1

21.公主屯——8:1

合计——63:22=2.9

粟裕:15场——40:16=2.5

其他:6场——23:6=3.8

林总:3场——17.5:3=5.8

3.整体分析

从数据看,每次围歼战,兵力对比比例平均是2倍,而围歼攻防比例是2.9倍,即每次战役集中2倍兵力,其中围歼兵力为3倍。

以上还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因为粟裕占到其中7成以上,需单独列出;

粟裕平均兵力对比是1.8倍,围歼兵力则是2.5倍

粟裕外平均兵力对比是2.4倍,围歼兵力则是3.8倍

4.粟裕和普遍情况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粟裕平均每次战役,在战役层面,只需集中1.8倍的兵力,2.5倍的围歼兵力即可以完成1场完整的大围歼战。而其他人平均则需要集中2.4倍兵力,3.8倍的围歼兵力,才能完成1场围歼战。即每次战役集中2.5倍兵力,围歼兵力达到近4倍

1.8倍的优势,只满足击溃战的相对优势,很容易达成,如果考虑粟裕面对敌军的相对质量,优势则更小,以至于敌军甚至不觉得劣势。

2.4倍则很苛刻,因为达到这个比例已经是绝-对优势,除非个别情报误判和冒进的情况,敌军或小心翼翼,或进行固守,不会轻易给你围歼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粟裕能常态化进行围歼战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围歼战的兵力对比要求远远低于历史上任何人。

而粟裕以外,要完成大围歼战,需要抓住“机会球”,即敌军严重失误的情况,例如清风店,瓦子街围歼战等,这种机会很少,需要把握住。

5.林总情况

除粟裕外,林总是仅有的有复数场次的(3场),具体数据是:

林总平均兵力对比是2.5倍,围歼兵力则是5.8倍

从数据看,平均兵力,林是2.5倍,这个数据和其他人(粟以外)的2.4倍大致相当,但是围歼兵力达到5.8倍,远远大于平均水平的3.8倍

也就是说林集中的围歼兵力达到6倍,而一般情况只有4倍,这一方面再次印证,林作战“保守”的普遍认识,但把6倍兵力投入围歼战中,本身就是一种很强能力。换成其他人,或者没有这样集中意识和组织能力,或者打草惊蛇,抓不住敌军。

这也解释为什么,在同样“机会球”的情况下,为什么林能抓住3次,而其他人1次也难,原因在于林集中兵力和抓住战机的能力很强,这一点不是凭空的,是林学习模仿粟裕的围歼战战例结合自身特点,发展而来的(以后会专门分析)

二.合围速度对比

1.合围速度统计

被围兵力/合围时间=(单位:万人/日)

1.黄桥:1.2万/1.5日=0.8

2.如黄路:1.7万/0.5日=3.4

3.宿北:2.4万/2日=1.2

4.峄东:3.5万/1日=3.5

5.莱芜:5万/2.5日=2

6.孟良崮:3万/1.5日=2

7.沙土集:1万/0.5日=2

8.清风店:1.4万/1日=1.4

9.金刚寺:1.2万/0.5日=2.4

10.公主屯:1.6万/2日=0.8

11.瓦子街:2.5万/1.5日=1.7

12.龙王店:3万/1.5日=2

13.西范村:3.5万/2.5日=1.4

14.辽西:12万/3日=4

15.窑湾:1.8万/1日=1.8

16.碾庄:10万/3日=3.3

17.双堆集:12万/7日=1.7

18.陈官庄:30万/3日=10

19.湾沚:1.5万/0.5日=3

20.郎广:12万/6日=2

21.衡宝:2.5万/3日=0.8

平均:51.2/21=2.4

粟裕:14场(不含双堆集)——39.4/14=2.8

其他:7场——11.8/7=1.7

2.合围速度分析

由上述统计可知,粟裕平均每次围歼战,每昼夜(日)合围2.8万,而其他人每昼夜只有1.7万,差距百分之65,如果去掉两边峰值(陈官庄和辽西),粟裕每昼夜合围2.3万,其他则是1.3万,差距百分之76,相差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峄东围歼战——合围快速的一场围歼战

换句话说,粟裕的合围速度比一般人快出百分之7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概念,速度超10-20,无论是战争,还是竞技,已经能够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优势,差距达到70,已经不是一个次元的游戏。

这同样也可以表明,粟裕围歼战断档多的另一个原因,即合围的速度或者说效率,远远超出了历史,其他人没有这样的速度,完不成合围,自然就谈不上后续围歼。

同时要指出的是,上述合围速度差异,还不能完全反映差距,实际上粟裕的合围不仅速度惊人,而且质量更高

例如:宿北每昼夜合围1.2万,账面上相对慢,但是合围完成的同时,完成了战术分割,形成4个局部包围圈;郎广每昼夜2万,也不是很快,但6天时间贯穿400公里,打通会师,完成闭环,速度超过了二战中苏军白俄罗斯战役的明斯克东部合围(也是1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郎广围歼战——远距离对进合围的超大型围歼战

三.围歼形态分析

1.孤立和会战围歼

孤立围歼(11场):1.如黄路,2.莱芜,3.清风店,4.金刚寺,5.瓦子街,6.西范村,7.辽西,8.窑湾,9.双堆集,10.湾沚,11.郎广

会战围歼(10场):1.黄桥,2.宿北,3.峄东,4.孟良崮,5.沙土集,6.公主屯,7.龙王店,8.碾庄,9.陈官庄,10.衡宝——粟裕(8场),林总(2场),其他(0场)

会战围歼难度和复杂程度较大,孤立围歼相对容易,我军会战围歼,粟裕有8场,林总2场,其他人只有孤立围歼,这一点和围歼技术成正相关,普通人只能进行简单的孤立围歼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风店围歼战——典型的孤立围歼战

2.分割围歼

分割围歼是围歼中的高级技术,理论上拥这种技术,可以将围歼战的适用范围推广到几乎所有场景,使围歼门槛大大降低,使围歼效率大大提高,我军分割围歼战战例有:

1.宿北,2.峄东,3.孟良崮,4.金刚寺,5.龙王店

5场全系粟裕,可以说是粟裕的专属技能,也是围歼技术断挡领先的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良崮围歼战——典型的分割围歼战

分割围歼的威力有多大,对手深有体会,下面是敌方的总结:

一.峄东(峄枣)围歼战

某军之钻隙隔绝战术(分割围歼),各个解决之战术。其蕞初与蕞成功的一例,为三十六年一月二日黄昏,56军鲁南峄枣之役。

一部(解2D,119D)向傅山口我44旅太子堂阵地钻隙隔绝,至三日晨,该旅伤亡过半,阵地陷落,旅长蒋修仁阵亡,至影响整26师整个阵地瓦解。

二.孟良崮围歼战

至黄昏时(14日),整74D主力经过战斗后到达孟良崮高地,同时敌4CD,5CD乘我整25D西移桃墟陡山之际,向孟良崮完成包围态势。

5月15日敌4CD,7CD,8CD,9CD陷我83D万泉山阵地及整25D桃墟北侧高地,围攻孟良崮,敌6CD乘我整64D,20D行动迟缓,钻隙袭取垛庄,亦参与合围孟良崮。

三.龙王店围歼战

三十七年六月底至七月一日,区寿年在杞县和睢县间地区之龙王店附近被围,与增援部队之隔绝战史应澈底研究

我N21B在陈小楼,整75师1个旅与师部及兵团司令部在龙王店,另2个旅在榆厢铺,回示铺,与整75D师部距离约8公里,而2旅间之距离亦有3、4公里,因兵力分散致遭敌切断联络,各个包围击破。

五.后续

上述就是关于21场大围歼战的数据盘点和解析

粟裕一人独占恐怖的14.5场,在围歼战这个皇冠荣誉的赛道上,拥有历史独一档,向下空几档的优势,通过分析可知原因是:

1.对兵力对比要求低

2.合围速度惊人

3.专属分割围歼技术

上述原因只是体现出来的现象,更多深层原因,和围歼战的更多相关内容,以后会结合具体战例进行逐步探索。

另外关于疑似围歼战的苏家埠,篇幅所限,这里不展开,之后会有专篇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