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氏征,临床上常用这个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疼痛明显,慢性胆囊炎疼痛轻一些,也可能完全不疼。
简单了解胆囊炎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在肝脏的下缘,是一个囊状结构,可以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进食时,就会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当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时候,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发烧、恶心、黄疸等症状。胆囊炎的疼痛部位一般是右上腹,右侧肋骨下缘,有时疼痛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
检查方法是患者平卧床上,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将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其余四肢放在右胸前下方,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动作,吸气时肝脏下移,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患者如果感觉疼痛就会突然屏气,就可以说明墨菲氏征阳性,这是诊断胆囊炎时必须进行的一个查体动作。
胆囊炎出现的原因
胆囊结石是最容易导致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原因,通常是由于胆结石突然出现梗阻或者嵌顿到胆囊管上出现的剧烈疼痛,在以前寄生虫病流行的时候,寄生虫及其代谢物也可能出现梗阻的症状,胆囊管扭转、肿瘤、细菌感染也是胆囊炎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近年由于肥胖人群的增加,血脂升高,也是胆结石多发的一个因素。
胆囊炎的症状和治疗情况
胆囊炎分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病变时会疼痛特别剧烈,出现发烧、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这些起病比较急,进展比较快,属于急腹症范畴,那种疼痛为刀绞样痛,一般是很难耐受的,需要尽快到医院来处理。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相对比较轻微,有时会出现疼痛的情况,但有些人会单纯表现为腹胀,进食后不舒服,食欲不好、恶心等症状。在查体中心,有时会看到有些查体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也会发现一些慢性胆囊炎的表现,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症状。
可以自愈的胆囊炎存在吗?
这些人群可能就是自己认为我胆囊炎已经自愈的情况。这时只是症状轻微,但是胆囊的形态基本已经发现了异常,可以表现为多发的胆结石,胆囊壁增厚等炎性表现。
这些症状轻微的慢性胆囊炎,在患者看来,可能认为没有症状就是治愈,但是对于医生来说,还是会劝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因为存在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如果暴饮暴食,油腻的食物进食过多等因素就会诱发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成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这种症状和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危及情况是一样的,非常危险,甚至出现急性胆囊穿孔,诱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而危及生命。
慢性胆囊炎如何才能自愈
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预防非常重要。不要认为我存在慢性胆囊炎,但是我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特殊注意,那么你可能就会离急性发作不远了。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减肥、低脂饮食、不要抽烟、饮酒,坚持锻炼,减重,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
胆结石形成原因
因为胆囊结石是胆囊炎的主要的发病因素,而胆囊结石的成分根据成分分析认为胆固醇结晶更为多见。
缺乏运动: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也会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形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就容易形成胆结石。
不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出现胆囊炎。坚持吃早餐,胆汁流出,就可以降低一夜储存胆汁的粘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风险。
高脂、高糖饮食:肥胖者爱吃高脂、高糖的饮品或者零食,这些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胆结石,避免胆囊炎的出现。
胆结石治疗办法
结石数量不多,患者无疼痛和胆囊炎情况,可以在以上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胆囊的观察,如果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则要积极治疗,如口服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等进行治疗。
如果经检查存在胆结石数量比较多,胆囊壁增厚比较明显的情况,医生一般都会建议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来防止急性胆囊炎的出现。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切除胆囊的治疗。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我们也能够保留胆囊,如果胆囊功能正常。
日常生活的无节制没有规律,尤其是早上不好食早餐,中午晚上多饮多食,就会让外邪入侵,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分泌 减少,甚至逆行返流入胃与胃酸作用对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痛、胃胀、打嗝、烧心、嗳气、胃酸过多、口苦等诸多 胃的不适,这个混合后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对肠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肠道不适
了解清楚了,也就析然了许多,相信大家也有同感,闲时无事到附近农村野地刨点紫花苦菜,大小棵皆能用之,一般在不开花前使用,煮好后,方可放入些红糖调之,原产地连云港灌南,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平时少食生冷辛辣类的,尽量早点休息,保持好的积极的心态。
在肝胆外科的早期,没有进行保胆取石的技术、设备,因此基本上采取的都是直接切除胆囊的治疗。但是存在即合理,任何脏器存在总是有它的道理的,胆囊切除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提高肝总管解释的发病率,会造成十二指肠也和胃液的反流,对胃粘膜、消化腺会造成损害。
现在采取的微创保胆手术,体表创伤比较小,内镜下直视进行,能够提高胆囊结石的成功率,基本不伤害人体的组织,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胆囊内结石的残留,减低结石的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