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有一些社会舆论和舆情大家也能看得出来,一些罚款收费的名目不清不楚,而且背后有异常,说白了背后都是有猫腻的。
就像前几天有博主爆料。在某高速路口引导进入服务区,然后进行罚款,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已经超速了。
这背后就透露出来一种非常诡异的现象,按照我们的法律常识来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够在高速路口和高速公路上设卡。
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问题,可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高速路的罚款项目究竟怎么来的?
我相信大家心里面有一个判断的想法。
不少的司机在互联网上也抱怨,进入高速某一段时期,突然给你整一个限速,前面没有任何的提示。
按照法律来看,在高速公路上各路段的行驶应该有相应的提示,有警示牌,可是有些地段没有,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侦测,引导你进服务区,然后罚款。
问题就在于这些罚款的项目最终去向了哪里,用途也不明不白。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变得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国务院也关注到了罚没收入的异常,很多网友都在强调趋利性执法确实要敲响警钟了,该警惕了,该反思了。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趋利性执法变成了一个以罚款为目的、以创收为目的的手段,这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现象。
罚没收入是反映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没收款、赃款,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收入,包括公安、交通、税务、法院、市场监管等一般罚没收入,以及公安、市场等缉私罚没收入。
罚没收入属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的比重约10%,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较低。尽管如此,罚没收入关系企业百姓切身利益,一些“过罚失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事件引起社会空前关注。
在相关媒体撰写的文章摘句当中,大家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引起了社会空前的关注,很多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我看到媒体发布了这样一件事情。
国务院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要求审核和落实从。
一些媒体公布的消息来看,有一些地方罚款收入增长非常快。
相当的异常,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相关的部门都已经关注到了此类现象。地方上存在着名目繁多的罚款事项,比如说骑电动车不带安全帽要罚款。
戴不戴安全帽,这本来应该是大家市场经济下的一个选择,可问题在于,一些地方变成了规定,规定的背后又有一些出入。
说白了,很多地方以当地的规定来审视罚款的名目,骑电动车戴不带安全帽,这是一个明文规定的事情,如果要执行,就应该所有的地区一视同仁,问题就在于有些地方给出的罚款标准、审核标准完全不一致,这就让一些人觉得匪夷所思。
甚至按照媒体的报道,某个地区的相关部门一年罚款的金额高达两个亿,相当于一个县区一年财政收入的20%,所以看到这样的数据之后,大家心里面应该有一个判断的想法。
如果全国各地罚款收入异常的增加,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从很多行人、路人身上大量的创收。
而且最近这些天来,关于趋利性执法,还有所谓的“远洋捕捞”,已经造成了剧烈的社会舆论。
对于经营环境、经商环境也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会让大家觉得心里面有担忧,所以按照法律严格执行,做到公开透明才符合大家的意愿。
很多网友对此意见相当大,比如说一些网友就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自己家门口的道路边画了大量的停车位,自己还交了钱,结果仔细一打听才发现这些停车位不是单位的,而是给了一个第三方的公司。
说白了。
停车位变成了一些公司经营创收的项目,这背后有没有猫腻,我相信大家心里面应该有一个判断的想法。
罚款收入异常的变化背后折射的是一个信任危机,也是地方财政的一种创收困局,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审核到位。
能够立刻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