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医生在我国大名鼎鼎,不过实际上,在同时期的中国,还存在着更多来自国外的医护人员。他们不光救治伤兵,还建立医院,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的事迹并不广为人知,韩德生医生(Dr.DavidG.Anderson)就是其中一例。
白求恩
1908年8月29日,韩德生生于浙江台州一个英国宣教士家庭,父母都为在华医疗宣教士。韩德生是他们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他在山东烟台的芝罘学校毕业后,回到英国上大学。1933年,韩德生与未婚妻盖尔姑娘(Miss Marjorie E.L.Kerr)加入内地会,于1934年初离开英国,3月中旬到达上海。
在沪学习中文后,韩德生被教会派遣到山西省长治鸿恩医院工作;盖尔则被派往长治以北的襄垣工作。1935年3月26日,即抵华一周年后,他们在天津市举行了婚礼。婚后同在长治鸿恩医院从事医疗宣教工作。
当时,鸿恩医院有十位宣教士同工,20位本地同工。工作人员看似很多,可其宣教区域甚广,共有服务七个县镇及附近偏远的地方,共约二百万人。其中窦润生医生夫妇负责驻院工作,大部分病人是来施行手术的,因为居民相信施手术是西医见长。韩医生初到,便成了窦医生的好助手。虽然医院分为男、女病院,但比例上是男病人多,常要在内院加病床。
1935年,韩医生主持流动医院,他到附近城镇医病传道。特别在大型庙会之时,他与同工倪忠道(女医疗宣教士)等人更是把流动医院带到百姓当中,一面医病,一面举行帐幕布道会。1936年9月底,窦润生医生回美国进修,韩德生遂成为院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9月日寇进犯山西,太原会战爆发。虽然中国军队顽强阻击,但仍挡不住日寇的攻势,11月8日太原失守,接着太谷、平遥等地相继沦陷。当时,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与日寇在山西作战,付出了不少伤亡,鸿恩医院就担负起了救治伤员的重责。韩德生与同工夜以继日地抢救八路军伤员。在药品、医疗器材奇缺的情况下,他们倾尽全力救护他们。
到1938年,鸿恩医院因病人太多,伤兵只能在室外治疗。同时在战乱中,流动医院并不适用,为了潞城本身的需要,便增设了潞城医院,由韩医生主持院务,故他需要兼顾两间医院,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同时,由于当时日本尚未向英美等国宣战,鸿恩医院是英国宣教士开办的,避免了日寇的骚扰(医院屋顶特意涂上米字旗,日机不敢轰炸)。因而除了伤员、病患来到医院救治以外,还有更多贫病交迫的难民来此避难。医院人满为患,病房不够,许多患者只得在户外接受治疗。根据医院记录,当时两所医院除了五千个门诊病人外,还有住院伤病员的五百多人。
当时一位临汾医院的护士芮美恩姑娘(MissRoseS.Rasey)与柯爱嘉姑娘(MissEthelCober)到战地医院工作,记下当时的情况:
这里有上千的伤兵急需护理。但只有一位中国军医,因此韩医生常来协助动手术。可是各类仪器用品奇缺。尤其是衣服和纱布没经消毒,不少内脏手术暂时做不成,只能做手、臂、腿等开刀和拔子弹头的手术。许多伤兵躺在地上,只有简单的被褥,如果天气继续冷下去,真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我们和红十字会两位男工作人员照料35位伤势较重的病人。但到了下午,我们却调往另有75位伤兵的病房,他们全躺在两排长炕上。当时我要护理一位有严重坏疽症的伤兵,他的手臂已成黑色。我每天靠主赐力量来应付这些难题,有时跪在地上护理他们,弄得腰快要断了。求主给我够用的恩典,更多的救护他们!
韩医生不辞辛苦,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让不少人转危为安。在这样的繁重救伤工作里,韩德生医生透支了过多体力,这位沉默苦干的基督精兵,并没有接受地上的荣耀;1939年6月21日他被传染得了不治的伤寒症,离世回到天家,接受天上荣耀的冠冕。那时韩德生医生还未满31岁,遗下师母、四岁半的大女儿和未满周岁的小女儿。
韩德生为拯救中国人,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国。他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但是他留下的遗产并没有消失,那就是今天的长治市人民医院。该医院始建于1946年5月,其前身是清咸丰年间由英、美、德等国传教士创立的教会医院——鸿恩医院,是长治市最早使用诊治疾病的地方,也是韩医生长期工作过的地方。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市地级综合医院。
或许是由于其宣教士的身份,韩德生医生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他与白求恩一样,是中国人民值得尊敬的朋友。我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客观地说,宣教士并不仅仅是传教而已。许多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就是洋和尚,其实在过去的中国,宣教士要没点看家本领,这个教真传不了。
宣教士同时也是医生,也是熟知法律的人员,这在当时都非常稀缺。77事变后,日军在正定进行了大屠杀,很多难民逃到了天主教堂。屠杀结束后,日军派兵到教堂要花姑娘,被教堂文致和主教拦住,并以国际法严辞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当日下午,日军再次来到教堂,枪杀正在救治的九名中国士兵,并绑走八名宣教士,当晚将他们杀害。
此事经披露后震惊世界,成为当时国际知名事件,影响非常之大。在欧洲国家和罗马教廷与日本进行激烈交涉后,日方被迫做出让步,进行道歉,派人出席葬礼,并树立纪念碑,至今仍存。
而在战乱中的中国,还有更多如同韩医生、文主教一样的宣教士,在投入救死扶伤的事业,甚至是直面地狱。
例如南京大屠杀中的鼓楼医院。南京失守后,除了中国军队的野战医院,其他中国医院都撤了,只有天主教鼓楼医院还保留了部分医护人员。到最后连中国军队医院都撤了,全南京只剩下一个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一开始救治伤兵、市民。城破后救治被砍刺的中国人、被强奸的妇女,再然后救治传染病患者、看性病、为妇女堕胎。来看病的难民没有钱,只有极少数能支付医疗费,其他人都是免费的。而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们也尽可能找红十字会和私人化缘,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
在那血肉横飞的日子里,他们所行确实是天使之事。他们所做的,要远远大于我们所知道的。当年来华的那些医学传教士们,如韩德生一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背井离乡来到偏远落后的中国。很多宣教士离开祖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长眠于异国他乡。
你当然可以说他们的神是假的,他们的教义也是假的。你也可以说他们是借治病传播教义,但教义你可信可不信,并非强迫。而他们的善举是真实的,留下的遗产也是真实的。
在1895年宣教医院的年度报告中说,全国每年接受治疗的病例不少于500000例,施行约70000例手术,其中约有8000例属于重大手术。
1921年的统计表明,主要省区均有教会医院,具体是:河北:医院24所,独立药房(即不在医院内)7个;安徽:医院8所;浙江:医院19所,药房9个;福建:医院41所;河南:医院16所,独立药房11个;湖南:医院18所;湖北:医院27所,独立药房8个;甘肃:医院2所,独立药房12个;江西:医院12所,独立药房19个;江苏:医院34所,药房6个;广东:医院39所;广西:医院4所;山西:医院11所,药房12个:贵州:医院3所,独立药房6个;东北三省:医院25所等。
1936年《中华年鉴》统计,全国20个省有教会医院426所。根据复旦大学2022年中国医院Top100排行榜。2022年全国最好的前20名医院其里前身大都是教会医院。
1930年的北京协和医院
时至今日,中国几乎所有知名医院,其前身均为教会所办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前身都是教会医院。地方上更是数不胜数,拿我所在的无锡来说,1908年3月16日,美国医药传教士、医学博士李克乐创建了无锡第一所医院——圣安德烈医院(普仁医院),这是江苏省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也是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
这还不是全部,医院只是当年传教士做的一项工作,其他的还有现代学校,医学院,孤儿院,养老院。根据1915年统计,在华教会学校23所,各类护士学校、药学校、助产学校36所。
这些机构全部不收门票,最重要的,当时不管你信不信教,人家都医治你、收留你,没有说区别对待。除了你家人,你还见过几个对你这么好的人?因为当你是赤贫阶层时候,你的孩子要饿死要病死的时候,只有牧师们爱你,其他的都不爱你了。很难形容,这是怎样的感动。
以前我对宗教嗤之以鼻,现在我依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我认为,直面过地狱却仍不放弃的宣教士们,确实配得上弥赛亚精神一词。
行他人不可行之事,赴他人不敢赴之战。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战胜了死亡,也铸就了他们所信仰的天主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