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关向应如若活到授衔时,必受元帅。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观点表示,其被授予元帅有点勉强。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看关向应的革命履历。
说来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与繁荣地都在南方,中国共产党比较著名的起义也几乎都在南方。因此,后来的开国将领以南方人居多,北方人极少,东北人就更少了,关向应就出生于东北辽宁的大连市。
关向应,1902年生人,是满族镶白旗瓜尔佳氏的第十一世孙,祖上是实打实的显赫贵族,但到了他爷爷那一代,家道就已中落,全家只有三间茅草房。
但关向应还是从小就被父亲送去读了私塾,并于1922年考入了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科。
毕业后,关向应先是去了日华兴业株式会社当会计,待遇虽然非常之好,但他不愿意听从日本人使唤,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然后去往《泰东日报》社当了印刷工人。
1924年,经李大钊委派到东北建立党团组织的李震瀛介绍,关向应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大连市的第一个团员。
同年5月,关向应跟随李震瀛去了上海,在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学习。从这时起,他正式使用关向应这个名字(原名关致祥),取“响应主义之召唤,为之而奋斗”之意。
随后,在李震瀛的推荐下,关向应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关向应由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不久,“五卅”运动爆发,关向应被派回了国内,他先后在山东、湖北与河南等地做党团与工运工作。
由于关向应的出色表现,在1928年的中共六大上,他被选为了23个中央委员之一,六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七位政治局候补委员之一,在1930年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被选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期间,关向应还先后出任军事部副部长、军委委员,军委书记。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关向应已经进入了中央领导层。
关向应与项英上升原因类似,除了本人优秀以外,又适逢向忠发(实际为李立三掌权)当了党内一把手,正是工运派走红的年代。
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盛行时,关向应先后出任了长江局军委书记、长江局书记的职务,待王明一伙1931年上台后,他看不惯王明狐假虎威的作风,同时也受到了李立三的牵连,被降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调到上海中央职工部去搞工人运动。
同年4月,因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的出卖,关向应不慎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狱中他经受住了严刑拷打,一口咬定自己叫李世珍,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随后周恩来命令陈赓积极组织营救,因为证据不足,关向应有惊无险地出狱了。
出狱后的1932年,关向应被派往了湘鄂西苏区,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3军(1931年3月,红2军团改编为红3军)政委,与红3军军长贺龙一起领导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初来湘鄂西时,正值夏曦大搞肃反之时,关向应虽对夏曦的做法颇多不满,但因此前受“立三路线”影响,心理包袱很重,未能大胆并有效制止,前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夏曦的工作。
这样,贺龙的处境常常是处于一比二的状态,好在1934年7月中央来电严厉批评了夏曦,及时制止了肃反扩大化行为,关向应由此与贺龙密切配合,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愉快合作与深厚友谊。
1934年10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贵州南腰界会师,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并同时成立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关向应任副政委。
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红2、6军团和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出任副政委。
随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不久,任弼时调往中央工作,关向应接任二方面军总政委。
抗战中,关向应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与师长贺老总一起,率部进入敌后创建了晋绥地区抗日根据地,多次重创日军,功勋卓著。
1940年秋,关向应得了严重的肺结核,从此的几年中都在与病魔作斗争,虽有挂职,但长期处于休养状态。
期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在延安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养病期间,这一职务由高岗代理。
后来又成立了晋绥野战军,关向应兼任政委,仍然搭档贺龙,但因病未到职。
在1945年的七大上,关向应被选为了中央委员,按得票数排第十位。
在患病多年后的1946年7月,关向应于延安病逝,享年44岁,一颗将星陨落。
看完了关向应的革命生涯,我们回到开头所提的问题,如果关向应倘若活到建国后,能否被授予元帅?
如果仅从历史上关向应曾出任过军委书记、二方面军总政委以及120师政委等军事要职来看,似乎授予元帅有一定的道理。但综合详细分析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似乎离元帅都有一点差距。
首先,在军队初创期,虽然关向应担任过军委书记这一要职,但时间很短,只有在周恩来去苏联后的五个月时间,周回来后复职,关转任军委常委。
在军事中枢工作期间,关向应也未领导或参加过创军的各大著名起义。我们知道十大元帅均有参加过我党三大起义的经历,这是关向应的一个短板。
其次,在红军时代,关向应于1932年才赶赴湘鄂西苏区,期间贡献不小,但大部分时间里仅仅是作为一个军(军团)的政委,而且该军并非主力军团(相较中央红军的一、三军团而言)。
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才成立,成军时间本身就很晚,存在时间也很短,关向应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是从任弼时手中接任的,都已是1936年12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以后的事了,时间很短暂。
再次,到了在抗战期间,关向应担任了120师政委,这一职务可是实打实的从一开始就担任的三大主力师政委,这点毋庸置疑。
但120师由于客观上保卫延安的战略任务以及晋西北的贫瘠所限、主观上一些内部小矛盾以及指挥员能力有限等等的缘故,在三个主力师中发展得并不是很好。
就连担任军事主官的贺老总也慢慢淡出了一线指挥,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搞起了大后方支援任务。
以彭德怀军政双优的能力以及强势的性格,即便关向应身体健康,估计彭还是军政一肩挑,一野政委一职由关向应担任的可能性极小,关向应应该还是在大后方继续与贺龙搭档,在内战期间大放异彩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我们再来把关向应与其他两位师政委,即115师的罗荣桓与120师的邓小平横向比较一下。他们一位被授予了元帅,另一位则够资格并曾进入过元帅名单。
先说罗荣桓。罗荣桓虽早期资历比较低,但在抗战期间,其独立经略山东根据地,搞得风生水起;在解放战争中,其所在四野所向披靡,其战功更是卓著。这是关向应无可比拟的。
还有就是,罗荣桓作为秋收起义与政工代表,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们接着说说邓公。邓有领导百色起义建军之贡献;其所在129师在抗战中发展得最好;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邓公又是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重要的是,邓公无论在抗战还是内战期间,虽是政委,但都是大战略区的一把手。这些也都是关向应比不上的。
综上,我们认为,倘若关向应活到建国后,最大可能是到了地方从事党政工作。
在上世纪末官方评选的36位军事家中,关向应也未入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侧证,他是跟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一样,是被当作优秀的党政工作者来对待的。
即便还在军队,关向应被授予大将军衔是足足够的,而被授予元帅的可能性不大。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向关向应这一革命前辈致敬。在他去世后,各方面对他评价也很高。
毛主席在挽词中写下了“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的字样;
任弼时在致悼词中称:“关向应同志对于建党建军有很大的功绩,当湘鄂西红军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下,被迫退出时,由于他和贺龙同志的正确领导,得以保存了红军的实力。在抗日中120师的发展和晋绥解放区的创立,也是他的功劳……”
而对于关向应的离去,最悲痛还是情同手足的贺老总,他屡次哭昏,不擅文笔的他写下了著名的《哭向应》:“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读后,令人动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