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天下的皇帝,在完成了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伟大壮举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彰显自己无上的权力,几乎动用了国家的全部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中国规模空前的宏大工程。

尤其是其中有六项堪称“世界级”的建造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能折射出秦始皇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千多年过去,这些曾经伟大的工程,在岁月的洗刷中,有些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只剩下遗迹一直伫立在大地上,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而有些即便是在今天,依然能享受到它们带来的便利和作用,让我们深深的感叹始皇帝真的是一位罪在当时,功在千秋的伟大人物。

秦始皇陵

嬴政刚继位成为秦国君主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墓地,因为他活着想当世间的王,死了想当地下的王。

秦始皇陵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才竣工,前后历时39年,前后动用了将近百万名劳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皇帝陵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陵园分为内外两城,外城仿照秦都咸阳,而内城则模拟皇宫的布局。墓室内璀璨的“星空”天花板由珍珠镶嵌而成,地下河流则是用水银铸成,仿佛是一个神州大地上的山川湖海的缩小版。

几千年过去了,虽然秦皇陵地上建筑早已是破坏殆尽,可地下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上个世纪七十年年代,秦始皇陵墓外围的兵马俑出土,就震惊了世人。

要是哪天能够打开秦始皇墓,相信那绝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里长城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决心构建一条横贯北方的防线,于是他在原先秦、燕、赵三国北方边境修建的防御墙基础上,要建起一座长达万里的长城,以此来抵消北方匈奴的威胁。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间里,数十万劳工崇山峻岭间开始艰难的工作,用无数尸骸和鲜血,才堆砌出了这座雄伟的防线。

长城的建筑并非单纯的砖墙堆砌,而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的壮丽工程。为提升防御效果,工人们还在长城上修建了烽火台,使得敌情一旦出现,烽火就能迅速传递,形成一条千里之外的预警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城作为古代工程的巅峰之作,不仅为秦朝带来了短期的安全保障,也为后面王朝带来了实质性的防御效果。

如今过了千年,长城的工程量,依然令不少感叹,因此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历史遗产之一,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成为了华夏的代名词之一。

郑国渠

关中平原一直面临着干旱的问题,在农耕时代,水资源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为了攻克水缺水的问题,嬴政让水利专家郑国修建一条灌溉渠。

郑国虽初时被怀疑有意拖垮秦国,但当他亲眼见到秦国的潜力后,深受嬴政的宏伟蓝图所折服,毅然投身水利工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灌溉渠这事并不简单,它起源于泾水,穿越无数山脉,最终要将黄河水引入关中平原,期间的工程量可想而知的艰难。

在秦始皇的全力支持下,郑国带着几十万劳力经过数年的辛勤劳作,灌溉渠才终于完工。

有了灌溉渠,关中农田灌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专家郑国,便将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如今过了千年,郑国渠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渠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把目光投向了南方,为了征服南方的广大区域,他接连派了七十万大军南下,希望能够实现对岭南地区的统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后勤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后勤问题,他决定将长江与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于是下令开凿出了灵渠。

这项工程起始于湘江,贯穿五岭山脉,最终到达珠江,为秦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

灵渠的开凿工程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山高水急、地形险峻,工人们艰难地在这些复杂环境中作业。

最终灵渠的贯通为秦军提供了“生命线”,极大地提升了南征的速度和效率。这条水渠不仅为秦始皇的南方征战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灌溉、航运以及城市供水有很大帮助。

正是因为灵渠的出现,广大的岭南地区,才逐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真是一件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长城的蜿蜒曲折到郑国渠的灌溉滋养,这些工程不仅是古代建筑与智慧的结晶,更是秦始皇强权与野心的体现。

它们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跨越千年的文明纽带,至今依然震撼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