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再告诉你们不能追击,理由说得那么充分,你们就是不听,你们以为我们不想早早结束这场战争吗?不想回到祖国而在这里挨冻受饿吗?早日结束这场战争,我比你们的心情还要迫切。可是,想归想,做归做,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
1951年1月,志愿军赴朝作战已经完成三轮战役,中朝军队一举突破“三八线”,解放北朝鲜国土,军威打出来了,世界再度被震撼。
图|抗美援朝
要知道,如此令人振奋的战果,是中朝军队30万将士付出惨烈代价换来的。
就在鏖战8个昼夜之后,中朝军队攻占韩城,就在先锋抵达“三七线”之际,彭德怀突然下令停止追击,第三轮战役宣告结束。
如此命令,全军将士不甚理解,尤其是朝鲜方面,金日成来到志愿军司令部一再要求彭德怀乘胜追击,而前面提到的那段感叹正是彭德怀的回应。
对于当年的抗美援朝历程,后人多以为中朝合作极为融洽,要知道,取得如此战果,恰恰是彭德怀一再坚持正确作战策略的结果。
要说从抗美援朝一开始,彭德怀与金日成就有多次会晤与商讨,争论不断在所难免,彭德怀的据理力争又是什么原因呢?一同了解一下。
一、彭德怀风尘仆仆,单枪匹马入朝会晤
对于彭德怀的作战才能,“谁敢横刀立马,为我彭大将军”,毛主席的这句赞许足以说明一切,只不过,想要做一位常胜将军,依靠的绝非运气这么简单。
1950年10月8日,就在毛主席发布志愿军抗美援朝命令后,彭德怀也开始了不眠不休的备战工作。
当时,出于对志愿军司令部的安全考虑,尤其要避开敌机轰炸,毛主席一度建议将司令部安排在鸭绿江北岸的隐蔽位置,彭德怀直接回绝了。
按照他的作战思想,指挥部必须距离前线要近,才能有利于了解战场情况,还能有效联络部队,最重要的是,彭德怀还有更加深层的忧思忧虑。
10月19日晚,彭德怀乘坐吉普车第一次跨越鸭绿江,几乎是单枪匹马入朝的,原因便是,那一天的他仅带着参谋杨凤安、两位警卫员,还有一辆装载电台的卡车。
10月20日,彭德怀抵达朝鲜边界新义州,此时的他已经昼夜不停工作10多天的时间,先前往返于北京、沈阳,与相关中央领导商讨战略决策,又要与入朝部队的领导布置行动计划。
即便整个人已经到了双眼红肿、面颊消瘦、十分疲惫的程度,他还是不肯休息片刻,在与随行人员的交谈中,他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这几十年打仗下来,像现在这样不清楚敌情、也不清楚友情的仗,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见,真是要多被动有多被动!”
图|彭德怀与金日成
看似一句有些发牢骚意味的感慨,实则精悍地总结出了当时彭德怀率领志愿军的处境,虽说历经战火的中国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可“不打无准备之仗”也是硬道理。
除此之外,一句感慨恰恰说明彭德怀对于战事的负责任,他很清楚一点,带兵打仗如若不能多为冲向战场的将士们多多考虑,再多的战斗力也只有被消耗殆尽的一天。
10月21日黎明,颠簸整整一天两夜的彭德怀单枪匹马来到朝鲜昌城郡东仓与北镇之间的一座小山村,名叫大洞。
当时,中国驻朝使馆负责人柴成文迎候彭德怀,看到老首长身心疲惫的那一刻,柴成文满心都是崇敬之情。
简单洗把脸,两人就开始了交谈,因为柴成文有着军事情报干部的身份,又是3个月前受总参谋部派遣来到朝鲜展开情报工作的,源于此,彭德怀从他口中得到了战局第一手资料。
清晨之际,两人已经交谈了好几个小时,索性来到田埂上转一转,边走边谈,根本顾不得吃早饭。
9时,金日成派人来请彭德怀,两位领导人终于开始了首次会晤,而朝鲜领导人们也才开始慢慢领略到彭德怀的大将风范。
二、“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彭德怀见到金日成后,两位领导人经过简单寒暄便步入正题。
彭德怀介绍了志愿军第一批入朝的先头部队,共有4个军、3个炮兵师、高射炮团、工兵团、汽车团等,兵力总计25万人,已经从三个方向入朝。
至于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共计6个军,约30多万人,之后中国派出的兵力还会根据朝鲜战场实际情况进行增调。
金日成听闻援军规模如此惊人,不禁露出久违的笑容,毕竟,此时的朝鲜战场情形已然岌岌可危,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就连首都平壤都惨遭联合国军的占领。
可就在彭德怀与金日成对战场局势进行一番商讨之际,两人有关于部队指挥权这件事却起了争执。
在金日成看来,中国此次出兵朝鲜,算得上是将部队借给他调遣,既然是来帮助朝鲜人民军守护家园的,自然由朝鲜方面说的算,可彭德怀对此并不赞同。
爱兵如子是一方面,彭德怀坚决不同意出让指挥权的原因还不止于此,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金日成根本不是中朝军队联手后最佳的指挥人选。
事实上,就在中国没有决定抗美援朝之前,彭德怀就在紧密关注朝鲜战局发展,他身为中国军方的重要人物,自然很清楚朝鲜人民军作战不力的一些深层原因。
与联合国军交战之前,中国领导人们就提醒过金日成一定要小心应战,还要做好与对方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成想,金日成求胜心切,一出手就把所有兵力通通派上前线,败局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最初,朝鲜人民军有10万兵力,几轮交战下来,仅剩3万人。
图|彭德怀与金日成等人在大榆洞前合影
单凭这一点看,金日成的指挥作战能力与联合国军的指挥官相比根本就是相差甚远,还有就是,他本人也没有指挥过几十万兵力协同作战的经验。
反观彭德怀,早在百团大战之际,他就统领过几十万军队,打得日寇这块硬骨头节节败退,作战经验丰富,相对于金日成,他才是真正的战场老手。
眼看金日成反复纠结军队指挥权这件事,彭德怀不得不当场反问道。
“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显而易见,彭德怀说这句话的深意便是,暗示金日成他能力不足,彭德怀真的将指挥权交到他手中才是不负责任,无论是对志愿军还是朝鲜战局。
为了将指挥权这件事彻底落实,彭德怀随后联系毛主席,将此事做以汇报,而毛主席也对此征求了斯大林的意见,最终得到了一个确定性的方案。
对于中朝双方合作对抗联合国军的紧张局势,斯大林也考虑到金日成和彭德怀的意见,指示成立“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由彭德怀任联司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如今回看,恰恰是彭德怀对于指挥权的坚持,才得以中朝军队的作战真正有了主心骨、灵魂人物,在他的指挥下,才会在日后的战斗中重创联合国军。
可要说中朝双方对于战事的争执在此后还在继续,正是彭德怀的坚持与真知灼见才得以保证战事朝着有利于中朝军队的方向发展。
三、“对不起,误会你了!”
抗美援朝第三轮战役结束之际,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情景,当时,志愿军上下也都不太懂得彭德怀的意图。
“要说现今这打联合国军比当年咱们打老蒋还容易,既然取得胜利了,就应该趁热打铁才对啊,速战速决,把那些外国鬼子赶回家,咱们也好回家过年啊!”
最初,彭德怀认为“速胜”思想在志愿军上下传播得十分广泛,索性召开中朝联军领导干部会议。
“同志们,第三轮战役的确奸敌1.9万,向前推进至少80公里,汉城也被收复了,拥有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败退,我们的确胜利了!不过,我现在是有喜有忧,咱们中朝联军能够取得胜利自然是值得庆贺的,我最担心的却是这场胜利背后的阴影,唯恐上了美国人的当啊!”
在彭德怀看来,麦克阿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就连汉城被我军夺回都是他的应急措施而已,退败到一定程度后,联合国军必定会卷土重来。
就在看重“速胜”的将士们扭转观念后,彭德怀却又遭到了质疑。
先是苏联驻朝大使兼人民军顾问拉佐瓦耶夫前来质问,认定彭德怀思想右倾,甚至扬言要以此状告斯大林。
随后,金日成也来到中朝联军司令部,对此项彭德怀发出质问。
“好戏才开场,咱们跟联合国军才接触没几天,怎么就要鸣金收兵呢?再说,这么大的事情,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啊?”
彭德怀意味深长地再度分析战局,事实上,志愿军此时已经出现5万余人的伤亡,还有病死、冻死、饿死的5万多人,志愿军虽说胜利了,却付出了惨重代价。
图|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虽说金日成耐心听着彭德怀阐述供给不足、伤亡惨重、敌方阴谋,却还是想要坚持“速胜”战略,如此,也就惹来彭德怀的那句无奈感叹。
至于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金日成,此时也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只见斯大林对彭德怀的战略战术给出高度评价。
“彭德怀是天才的军事家,今后一切要听彭德怀的!”
金日成当天羞愧地拉着彭德怀的手表达歉意。
“对不起,误会你了!”
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真正让全军上下信服的,恰恰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抗美援朝真的迎来节节胜利,事实必定胜于雄辩。
结语
历经3年时间的抗美援朝,彭德怀率领百万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横刀立马、所向披靡。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朝鲜与联合国军作战,他无时无刻都要在军事、政治方方面面进行权衡,甚至要在多方压力下指挥战争。
可彭德怀必定是战争艺术家、战略家,透过战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力挽狂澜推进胜利,他的据理力争才是联合国军惨败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