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在军长傅崇碧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参战。

六十三军187师入朝参战后,奉命于五月中旬向南朝鲜军第6师发起进攻。从5月16日起,187师先后夺取甘泉、寺洞南山3113高地、佳日里、鸡谷里、盆洞、凤尾山,全部占领北汉江与洪川江之间地域。

5月21日,187师奉命撤往洪川江以北地区,559团负责掩护师主力部队过江。

此时,江南正面的美军第1军以坦克为先导,分数路向北逼近,559团依托鸡谷里阵地与敌激战,连续打退敌数次进攻。

5月22日,部队在后撤中遭敌炮火猛烈袭击,部队损失惨重。其中,代号为“701”的559团团长壮烈牺牲。

打仗互有伤亡,实乃兵家常事。然而,当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把“701”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坐镇中南海的毛主席破天荒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此人的遗体抢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约20万志愿军英烈牺牲于异国他乡,其中包括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同志。大部分志愿军牺牲后,遗骨就地埋葬于朝鲜。

那么,毛主席为何为这名“701”团长破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前排右一为邓仕均

一、出生入死的邓仕均

这位代号为“701”的志愿军团长,本名叫做邓仕均,1916年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两河乡友谊村五组。

父亲名叫邓元高,母亲则是程九英,夫妻二人生活一贫如洗。如同许多贫苦孩子一样,少年时期的邓仕均没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七八岁时就和父母下地干活。

稍微长大些后到地主家放羊放牛,做一些零活贴补家用。因为长期受到地主老财的压迫,邓仕均十分痛恨这些阶级敌人,他渴望自己快点长大,带领父母走出这破败腐朽的小山村。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1932年,这一年12月,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苍溪被解放后,红军发动群众展开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同时建立起苏维埃和群众组织。

此时的邓仕均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他赫然发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儿童团,为主力部队站岗放哨、刷标语。

后来根据地扩红,邓仕均瞒着父母,他与一位叔叔、堂弟,三人徒步30多公里赶到歧坪镇参加红军队伍。

加入红军队伍后,领导认为邓仕均岁数不大,加上长时间营养不良,还没一支步枪高,便让他担任勤务员和通信员。

在一次战斗中,邓仕均居然冲上前线和战友们向敌人发起进攻,一颗流弹瞬间击穿他的右脸颊,鲜血直流。邓仕均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最后和战友们拿下这处阵地。

后来他又当过护理员、司号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邓仕均都全力以赴。1935年2月,经过长时间的考验,邓仕均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与此同时,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邓仕均所在的部队编入右路军。1935年9月中旬,邓仕均所在的部队与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进行战斗。

9月17日凌晨,我军攻破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

1936年11月,邓仕均参加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第一仗。当天傍晚,数万名红军攻入山城堡,将大部分敌人压缩于山城堡西北的山谷中。邓仕均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冲在最前面,他所在的部队共歼敌军一个多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日战争掀开帷幕,红军主力被编为八路军,邓仕均所在部队被分入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役。

此后,115师主力转移,邓仕均所在的队伍留在晋察冀军区,被编入四分区第5团。1938年,3万余名日军兵分九路进攻晋察冀边区,邓仕均所在连队奉命驰援,在南坡村的日军形成对峙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晋察冀画报中的邓仕均(左一)

战斗过程中,邓仕均率领连队攀上悬崖,消灭日军一个小队。战斗进行到第二天清晨,八路军大部队顺利发起进攻,消灭300多名日军。

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著名的百团大战,邓仕均率领部队趁着夜色渡过温河,向正太铁路的重要目标磨河滩火车站发起进攻。

经过五个小时激战,邓仕均不顾多处负伤,打退日伪军十余次进攻,率领部队打死打伤200余名日伪军,并带着连队趁着夜色突出重围。经过战后清点,全连150余人仅剩下17人。

百团大战结束后,邓仕均所在的五团一连荣获“血战磨河滩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他本人被授予晋察冀边区“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3年秋,邓仕均在一场战斗中负伤,被紧急送往花木后方医院。当时的日军为了全歼八路军主力,进行史无前例的疯狂扫荡,后方医院里的大部分伤员与工作人员已经紧急转移,身患重伤的邓仕均此时掉队。

日军得知消息后开始漫山遍野搜查,妄图活捉这位八路军的英雄团长,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这时,正带领附近乡亲们转移的当地妇救会会长戎冠秀发现了这位英雄团长,戎冠秀搀扶着邓仕均向半山腰的山洞走去,耐心等到敌人退去。

1944年,邓仕均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于是返回原部队。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在河北省阜平县柏崖村召开,戎冠秀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母亲”的称号;邓仕均荣获“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的称号。

大会最后一天,戎冠秀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正在台下的邓仕均这才发现眼前的这位大娘救了自己,他快步走到讲台上,紧紧抓住戎冠秀的手说: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的那个八路军。

摄影记者让他们站在一起,记录下了这个历史的瞬间。

会议结束后,邓仕均亲自把戎冠秀扶上骡子,返回部队后他还给戎冠秀写了一封信:大娘,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您,保卫我们的晋察冀边区!

一年后,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却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随即爆发。这时,已经升任解放军三纵七旅19团一营营长的邓仕均,率领部队驻扎于河北省满城县大楼村。

身为营长的邓仕均,经常帮助老百姓扫院子、种地,和大家伙一起说笑话,他开朗亲切,全村老少都非常喜欢这位解放军营长。

那时的满城县已经属于解放区,许多曾经有娃娃亲等封建婚约的当地女青年都已经解除,其中就有一位参加妇救会的苑秀珍同志。

苑秀珍幼年生活相当凄惨,加入妇救会后,她力所能及地为八路军解放军大部队做军鞋、搞一些宣传。

大楼村村长发现邓仕均还是单身一人,就热心做媒,把苑秀珍介绍给了这位解放军营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1947年初,20岁的苑秀珍与32岁的邓仕均喜结良缘。

婚后,苑秀珍随丈夫到部队生活,邓仕均则帮助妻子学习文化、读书看报,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4月,苑秀珍在河北唐县李家庄生下了大儿子,那时的邓仕均正在前线打仗,四个月后才回到后方。见到儿子他说:我们四川苍溪老家有个地方叫歧坪镇,那也是我参加红军的地方,不妨就给儿子取名为邓其平。

此后,苑秀珍跟随丈夫参加解放太原、西渡黄河、进军大西南、千里追击西北马匪等战斗,这个小家庭一路从山西、陕西转战到宁夏、甘肃,部队打到哪里,苑秀珍就抱着儿子跟到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志愿军战士

1950年3月,已经升任团长的邓仕均率领解放军第六十三军187师559团进驻陕西省马兰镇,夫妻俩总算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1950年11月中旬,六十三军准备开赴朝鲜前线。临别之际,苑秀珍抱着儿子,挺着已经怀孕8个多月的大肚子送别即将出征的丈夫。

她多么希望丈夫留在自己身边,但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苑秀珍依依不舍地再三嘱咐丈夫到了朝鲜一定要注意安全,多给自己和孩子写信。

谁知这一走就是生离死别,苑秀珍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两个孩子也失去了父亲……

二、不惜一切代价抢回邓仕均的遗体

告别了妻子与孩子后,邓仕均率部队从陕西咸阳乘坐火车,经潼关、洛阳、郑州、徐州,抵达山东曲阜,全团统一换上苏式武器,补充剩余兵员,进行一个多月的训练。

1950年12月中旬,朱德赴山东兖州召开十九兵团团以上干部大会,邓仕均参加会议,聆听朱总司令的教诲。

两个月后,即1951年2月初,六十三军从山东乘火车出发,经天津、山海关、沈阳抵达辽宁凤凰城集结待命。

2月14日,六十三军悄悄渡过鸭绿江。时任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全军各师长各团长先抵达前线,勘察地形,接受战斗任务。

当时敌军飞机整天在天空中盘旋,发现志愿军目标就狂轰滥炸。加上朝鲜都是山地道,路崎岖狭窄,邓仕均乘坐的卡车攀上一个大坡时突然遇到一个死弯。司机对地形不熟,反应不及时,失去控制的车辆立即坠下山沟,车上乘坐的人当场牺牲两个,邓仕均和警卫员陈明月相继负重伤。

傅崇碧得知邓仕均出了事情,立即派自己的警卫员李树深过来了解情况。经过这场意外,邓仕均和警卫员陈明月因伤留在后方休养,他几次要求重返部队,因伤口未愈不能成行。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后,正在养伤的邓仕均听说559团打得不太好,此时六十三军军部已经准备提拔他担任189师副师长。

邓仕均觉得到了师里参战机会更加稀少,因此不顾自己的伤情,立即带着陈明月往朝鲜南部寻找部队。返回部队后,邓仕均领着559团接受新的任务:担任穿插迂回作战,掩护东线志愿军主力部队进攻。

1951年5月15日,559团全团向首尔东南方向穿插前进,于5月17日渡过北汉江。5月19日清晨,全团抵达石山里,突然遭遇美军一个团的猛烈攻击。

邓仕均率领全团与敌军激战一整天,敌我双方损失很大,三营长光荣牺牲。

5月19日傍晚,189师师长徐信命令邓仕均:立即甩开当前的敌人,继续向敌人纵深迂回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傅崇碧军长

邓仕均立即带领一营、二营向敌人纵深穿插。天黑后,559团剩余官兵撤到洪川江北岸,邓仕均立即率领全团迅速抢修工事,准备阻击敌人。

1951年5月22日晚7:00左右,邓仕均带领二营先头部队首批撤出阵地。正当这几人通过一个狭窄路口时,突然遭遇敌人炮火猛烈进攻,其中一发炮弹就击中了邓仕均。

被击中后,他立即喊着:明月,明月,我挂花了。

陈明月立即跑到邓仕均的身边,发现他的左大腿被炮弹击中,鲜血止不住地流。就在这时,敌人又是一阵炮弹打来,其中一发炮弹落地飞起来的弹片瞬间击中邓仕均的头部,这位英雄团长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幸存的陈明月赶紧返回原部队找人找担架,恰巧碰到从前线撤回来的刘波政委,陈明月赶紧向他报告:701已经光荣牺牲!

刘波心情十分沉重,立刻命令陈明月:带着几名同志抢回邓团长的遗体,如果条件不允许就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就地掩埋,但一定要做好标记。

陈明月率领同志们返回邓仕均牺牲的地方,找朝鲜老百姓要了一块门板,将邓仕均的遗体抬到一片开阔地,这里距离洪川江北岸并不远,因为江水湍急,于是决定就地掩埋。

陈明月清楚地记得,邓仕均遗体是头朝北脚朝南埋入小土坑,遗体右边还有一棵小树,他用铁锹在这棵小树上削掉一块树皮作为记号。

做完这一切已经是23日早晨,陈明月返回部队后,发现189师师长徐信就站在北川江边。徐师长一脸怒气,详细询问陈明月邓仕均牺牲经过。

5月23日黄昏,陈明月接到通知,立即赶到师部报告,徐信师长亲自布置任务说:北京毛主席传来最新命令,一定要把邓仕均的遗体抢回来,抢不回来我要你们的脑袋!

陈明月带着30多名志愿军战士回到埋葬邓仕均遗体的地方。到了地方后,陈明月赫然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美军坦克,无数大灯全部开着,一片灯火通明,任何活动目标出现在这里,必将会成为敌军的活靶子,根本无从下手。

万般无奈之下,陈明月用步话机向陈师长报告情况,徐信让他们在原地待命,30多人一直等了两个小时才接到命令原路返回。

这时天已经接近黎明,陈明月回到师部发现徐信师长和傅崇碧军长都站在江边靠西的位置,二位领导似乎一夜未睡,一直在等待陈明月等人的安全返回。

看到陈明月返回驻地后,徐师长亲自说道:为什么让你们在原地待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抢回邓仕均的遗体是毛主席的命令,让你们返回之前,我们必须请示北京中南海,得到毛主席的同意才能决定。

由于邓仕均的遗体没有抢回来,此事也就作罢。

不久后,志愿军第十九兵团专门召开邓仕均同志追悼大会,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亲自致悼词。

1951年下半年,许多部队家属与朝鲜战场上的亲人取得联系,唯独邓仕均的妻子苑秀珍没有丈夫的任何消息。

又过了几天,十九兵团留守处的领导找苑秀珍谈话,这时她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

邓仕均牺牲的消息对于这个小家庭而言犹如晴天霹雳,苑秀珍忍不住失声痛哭,一想到自己才20来岁,上有两个家庭的老人,下有一对年幼的子女,她陷入无边的悲伤和无助中,每天都以泪洗面。

1951年10月,苑秀珍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她要亲赴朝鲜寻找丈夫,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由于邓仕均是全军闻名的特等战斗英雄,还是老红军、老八路,最后经过志愿军司令部和十九兵团领导共同批准同意苑秀珍入朝的请求。

1951年深秋,苑秀珍带着三岁的儿子经西安转车回到阔别五年的家乡河北大楼村,她把儿子放到外婆身边,只身入朝。

这年冬天,在上级的安排下,苑秀珍毅然踏上朝鲜的土地。在朝鲜的日子里,兵团首长、军、师各级领导先后接见苑秀珍,向她详细介绍邓仕均牺牲经过,还介绍部队抢救遗体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邓仕均之子邓其平

领导们一再鼓励苑秀珍一定要坚强。许多朝鲜老百姓听说苑秀珍的丈夫在前线牺牲,都一起来安慰帮助她。

经过这么多人的开导,苑秀珍终于走出死胡同。离开朝鲜前,她向兵团首长保证:仕均同志是为保家卫国牺牲的,我一定要抚育好两个孩子,让他(她)们继承父亲的遗志。

结语

回国之后,苑秀珍信守诺言,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2012年10月,邓仕均之子邓其平与夫人回到四川苍溪,拜见家乡的亲人,并且找到了已经80多岁的陈明月,向他详细询问父亲邓仕均牺牲经过和遗体埋葬地点。

邓其平和妹妹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接回父亲的遗骨,让他的忠魂永远安息在四川苍溪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