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看到这四个字,许多人都不寒而栗。这好像是武侠小说中涂了毒的暗器,只要一碰就会中剧毒,让人望而生畏。但你想不到的是,这个名称却和一种古树挂钩,而且在海南不少景区、山林就有这种植物。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为桑科(Moraceae)见血封喉属(Antiaris Lesch.)植物,是常绿大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热带地区,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该植物通常具板状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叶呈椭圆形至倒卵形,表面深绿色,其茎干、枝、叶等都含有剧毒的乳白色汁液。
见血封喉的乳汁含有剧毒,一经接人的伤口,乳汁由伤口进入体内引起中毒,主要症状有肌肉松弛、心跳减缓,最后心跳停止而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人相似,中毒后20分钟至2小时内死亡。
云南西双版纳民间有一个关于见血封喉的说法“七上八下九倒地”,意思是说,中了见血封喉的毒,往高处只能走七步,往低处只能走八步,但无论如何,走到第九步,都会倒地毙命。
根据《海南树木奇观》记载,过去,海南的猎人将此树的汁液涂在箭头上,以猎取鸟兽,据说中箭的鸟兽只要擦破皮流点血,会在3分钟内死去。见血封喉树液有毒,所含的α-见血封喉苷和β-见血封喉苷,在医药方面有研究利用价值。所以,这是一种剧毒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温馨提示,由于见血封喉毒性较大,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割伤树枝,在修剪前更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在温室栽培展示时也应该用牌示加以说明,并栽植在游人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