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模范机关建设为主线,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聚焦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四大赋能行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国家档案局新一轮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结果中,市档案馆位居全国第一梯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实施组织赋能行动“强合力”,强基固本筑堡垒,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
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牢牢抓住党的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突出深学细悟,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年度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各支部累计开展集体学习264次。创新开设兰台大讲堂、青年讲堂、“每日一学”等学习平台,组织党员常态化制度化精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根基,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重视品牌引领,打造多元矩阵。充分挖掘、培育支部自身特色亮点,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构建起档案业务指导、档案修复修裱、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等11个特色党建品牌矩阵,促使党建实践载体更加丰富、辐射效力更加强劲,进一步推动业务工作创新发展。三是丰富共建形式,增强基层活力。创建“联学、联创、联建”党建互联互学机制,探索“1+1+N”党建互联共建模式,先后与10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打造共建“朋友圈”,扩大党建“同心圆”,做到党建搭台、业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强动力”,以改革试点开题破局,助力数字青岛建设“挂挡提速”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释放党建引领驱动力,找准找实档案工作参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探索以信息化转型赋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一是以档案服务模式变革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聚焦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目标要求,以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为突破口,提出“打造全市一个档案平台”的应用场景和工作目标,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107家市直部门(单位)接入试点开展工作,为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大集中、服务数字青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破解了多年来全市“金宏办公系统”“行政审批系统”2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归档痛点、难点,分别实现电子文件“一键归档”,打通“不见面审批”最后一环。二是以档案智慧化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提档升级。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档案智慧化转型升级,2003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数字档案馆、2015年首家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评,在此基础上,率先启动智慧档案馆建设并于2023年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提升档案服务能级,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安全高效保管利用。三是以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擦亮“幸福党建”底色。坚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树牢“架文档之桥、连百姓之心”服务理念,以乡村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深化国家、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联动”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将利用服务向民生领域延伸,全域实现“网上申请、远程办理、就近取档”的“家门口”式档案利用服务,查档便捷度提升20%以上,为民服务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三、强化文化赋能行动“强实力”,激活档案当代价值,用档案文化“软实力”做强城市硬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切实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一是资政襄政,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升级改版《资政参考》,推出“解放前青岛城市沿革”“青岛城市规划”等专刊,更加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更为精准有力地发挥档案资政辅政“思想库”作用,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建立“三区两级”档案文史专班,举办青岛里院学术系列研讨会,牵头组织全市花体德文档案抢救开发,发起成立“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联盟”,编发文史档案专报,为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城市更新目标夯实了基础。二是丰富馆藏,档案征集特色鲜明。完成“数字时代口述档案采集标准化”的应用研究,做好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青岛自贸记忆、老字号等9个系列口述档案录制,开展工商展览、城市记忆、特色学校校史等6个系列专题征集,结合“城市记忆工程”开展30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及地标性区域系列专题拍摄,着力构建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三是赓续血脉,红色资源凝心铸魂。深入挖掘青岛党组织发展、工商业发展等红色档案史料,举办“曙光1923—1949中共青岛组织创建档案文献”专题展、“工商记忆”展等34个档案主题展览,生动展现青岛波澜壮阔的城市变迁和发展历程,大力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四是创新举措,思政教育启智润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依托主题展览,采取“开学第一课”“志愿讲解员”“思政微课堂”等形式,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展厅变成“思政课”讲台,将展览内容变成“思政课”教材,让更多师生走进档案馆,办好“档案馆里的思政课堂”。采取公益讲座、理论宣讲、移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先后走进青岛大学、海军潜艇学院、青岛二中分校等院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推动红色档案走进校园、走上讲台。
四、实施人才赋能行动“强活力”,靓党徽展风采,持续强化干部作风能力建设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盯培养一批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档案事业相适应的专家型干部、工匠型人才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在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一是深化作风建设,锤炼过硬队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倡导“快准实严”工作作风,提出《树立良好作风的十条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实行采购工作前置审核、协同监督等机制,出台重大项目内控管理7项措施,全方位健全监管体系。开展流程再造行动,共梳理完善制度、流程312项,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二是突出源头活水,全面落实“青苗干部起航工程”。开展“启航、导航、竞航、护航”行动,推进年轻干部从“满足当前基本选人用人需求”向“重视长远战略培养”转变。开设“青年讲堂”,由青年用“青言青语”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成果。创办《兰台新青年》,为青年干部创造发声舞台。开展“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先后赴杨家山里党员教育基地、市纪律馆等地参观见学。发挥“三支人才”队伍优势,创新成立历史研究、档案信息化、档案影像、档案安全、档案修复等5个专业工作室,以课题立项、重点攻坚方式,开展档案专业学术研究,推动更多年轻干部更快走上国家和省级人才平台。三是聚焦实干实绩,深化“靓党徽”活动成效。深入开展“靓党徽”行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工商馆展厅布展项目、国家和省档案科技项目攻关、“十四五”档案进馆工程等重点攻坚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能。深化“双报到”工作,依托社区建立“宜丰志愿服务工作室”,发挥党员干部“举旗手”作用,带动凝聚起一群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