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
以下观点整理自杨瑞龙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95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4235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在“坚定信心”的前提下,同时也直面当前经济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这种信心的基础在于,过去一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推动中国宏观经济实现了总体平稳运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韧性依然强劲,经济趋稳的物质基础扎实,为未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信心基础。
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面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短期因素是由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主要是内需不足,具体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双重疲软。中期因素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下降导致的经济下行,集中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尤其是楼市下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一步对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了市场预期的走弱。长期因素则源于结构性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传统增长动能逐渐减弱,包括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工业化红利的衰减,而新增长动能尚处于培育阶段,潜在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此外,国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经济下行的风险,特别是“特朗普2.0”贸易政策可能对中国外贸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影响。
针对上述复杂形势,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方针,体现了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会议尤其强调了“稳”字,同时以更积极的姿态实现“以进促稳”。为实现明年及后续年度的总体经济目标,会议推出了短期、中期及长期相结合的“政策组合拳”,形成了清晰而有力的政策取向。
一、短期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全方位扩大内需
针对当前内需不足的突出问题,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需求管理政策,全方位扩大内需,逆周期政策突出“超常规”特征。
首先,在财政政策上,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表述在以往“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财政政策力度与强度。具体而言,会议明确指出需突破传统的3%财政赤字率约束,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将上调至3.8%-4%左右。此外,为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将增发超长期国债,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与使用规模,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并推动重点领域的投资与支出。一般来说,在逆周期调节中,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刺激总需求。
其次,在货币政策上,向市场传递了更加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从过去多年地位的“中性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政策取向的重要调整。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调整旨在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共同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此外,为确保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效果,会议强调了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系统配合,特别是要保持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经济政策及与非经济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避免政策间的“合成谬误”,确保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放大政策效应。同时,会议强调要完善政策工具箱,提升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执行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内需不足的挑战。总体而言,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在逆周期政策的强度、力度与速度上均有所突破。
二、短中期政策:从政策驱动的复苏向市场自主复苏转变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对明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应对政策作出了安排,并通过一系列短中期政策的实施,逐步实现从政策驱动的复苏向市场自主复苏的转变,其核心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稳定预期,以实现经济的内生稳定增长。
1、提振消费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提振消费需求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提振消费需求既需要出台一系列短期政策,如通过财政起到向居民家庭发放消费券、“以旧换新”促消费等,更要出台一系列中期政策提振消费,包括收入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及民生的改善政策,也可以通过消费结构调整等途径提升消费质量。
2、稳楼市稳股市
资产价格的变化会限制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家庭的消费行为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对经济基本面形成了显著拖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了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弱化,再加上股市一直在低位运行,资产价格的下行拉低了企业的投资需求,弱化了家庭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及相关税收收入,导致地方政府财政亏空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稳增长就需要稳楼市、稳股市。
3、稳外贸外资
过去几年,在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中我国进出口增长、进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一直表现得相对稳定,为我国经济趋稳作出了贡献。同时,扩大外资规模及引进外资的质量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非常重要。未来实现“以进促稳”的目标需要继续发挥外贸外资对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特别是特朗普2.0版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冲击,可能明后年给中国外贸和外资引进带来了不确定性。为应对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了自主开放、单边开放、制度性开放和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构建。其中特别是单边开放和制度性开放,充分表明了我国坚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这无疑能够进一步对冲特朗普2.0版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
4、稳定预期
市场中的每个行为人都是有理性及判断力的,他们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根据已有的信息、经验和判断,对未来的情况或结果进行预测和估计,这就是所谓的预期。毫无疑问,预期在宏观经济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会影响市场主体未来的选择行为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从而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效果。预期也会影响市场主体对未来的信心,一旦市场预期趋弱并形成负向循环,不仅会削弱宏观政策的效果,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预期管理也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稳增长需要稳预期,稳预期关键是要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宏观管理部门需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向市场发送确定性政策信息,避免政策频繁调整所导致的不确定性。此外还要进行一些制度上的改善,比如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稳预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5、防范风险
会议特别强调防范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将贯穿2025年乃至随后几年。当前面临的一些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下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与楼市相关的金融风险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以及地方债务风险等。
三、中长期政策:深化改革,推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提高潜在增长率
稳增长既可以通过逆周期调节政策刺激总需求,推动实际增长率逼近潜在增长水平,也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挖掘新增长动能提高潜在增长水平。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一系列中长期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人均GDP在2021年达到1.2万美元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经济增速通常会面临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中国当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由这一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规律。如何突破中低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发挥旧动能的余威,同时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旧动能主要包括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和工业化红利,这些传统增长动能依然具有余威,需要进一步发挥,而新动能的挖掘则尤为关键,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振消费能力与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稳固供应链产业链并提升结构性效益、挖掘结构性人口红利、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这些新动能一旦得到有效开发与释放,与旧动能的余威形成协同效应,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5%左右的增长率是完全可行的。这也从根本上支撑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韧性充足的物质基础。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和新增长动能的培育,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会议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抓手,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特别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等。通过这些举措,有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消费水平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2、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是构建“微观放得活、宏观管得住”高效经济治理体系的必要途径。无论是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是高质量经济发展都必须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前提。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在微观上“放得活”,在宏观上“管得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即到2029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鉴于这一改革目标的艰巨性和系统性,必须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刀真枪”推进改革,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3、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区域战略及绿色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在未来几年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总体部署来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方针,并围绕这一方针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政策组合。短期内,重点在于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以应对当前需求不足的挑战;中期内,政策聚焦于提振消费需求、修复资产负债表以及稳定房市股市与外贸外资;长期来看,则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以及城乡融合与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潜在增长率的提升。一个好的政策能否产生好的预期效果还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文章仅作为学术交流,不代表CMF立场。
刘元春:突破传统定势思维,构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新体系
张斌:信贷和投资在逆周期政策中的引领作用
【视频】刘元春、刘青等:2024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CMF专题报告发布
王晋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时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雷达、陈亮:世界历史进程的演进与中国对外开放的世界意义
李三希:立足中国国情推动数字经济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