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城市设计转向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城市场景营造和精细化设计阶段,老城基于自身特定文化基因,面临特色凸显和价值持续提升的发展诉求。通过引入场景理论,利用其关于“特定文化环境”的多维度系统研究方法,分析场景化更新设计模式及其价值,探讨融入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方法。以成都音乐坊片区更新设计实践为例,探讨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思路,构建以人群需求为导向的金字塔型“主题—融合—应用”三维度场景营造体系,形成“人群—需求—空间”的场景化设计模式,创新空间更新图谱。并结合精细化场景设计,将场景设计策略在不同维度进行实践应用。
本文收录于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原标题:《基于场景营造的老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原作者:季洁,清华同衡城市更新与治理分院 城市设计室
00
引 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城市设计正在由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空间增长性设计转向内涵品质提升、逐渐转向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城市场景营造和精细化设计管理的任务。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也面临发展动力的转变,引人注目的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由各种舒适物设施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和生活方式。
很多老城核心区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正在面临城市更新和片区价值二次提升的发展诉求,在更新过程中探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结构和场景优化是重要的命题。同时老城核心区往往具有城市最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元素,具有不可取代的人文价值,街区的特色和个性已经成为最能体现城市竞争的重要元素和新的发展动力。如何在更新过程中识别并保留其独特魅力,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以人需求导向为核心的特色新空间,也是老城更新的核心议题。
成都音乐坊位于成都老城核心,锦江之畔,依托成都音乐厅及四川音乐学院的独特资源,是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战略中的世界级“音乐之都”核心区,也是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的重点建设区域,重点打造以音乐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同时音乐坊面临片区内音乐产业能级不高、音乐产业载体不足、音乐产业人才流失、音乐氛围不足等痛点问题,必须聚焦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音乐特色文化基调的产业发展、空间营造和老城活力升级。场景营造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视角,为老城更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以成都音乐坊为例,探讨场景化城市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应用,以及基于场景营造的老城核心区更新策略。
01
场景化城市设计的理念及特点
1.1 场景理论概念
1.1.1 场景理论是关于“特定文化环境”的多维度系统研究方法
场景理论(the theory of scenes)由 芝加哥大学Terry Clark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提出。以舒适物(amenity)为导向的要素组合能够形成蕴含多元文化价值观与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特定文化环境”——场景(scenes)。不同场景蕴含着特定文化价值因素,文化价值观因素又吸引着不同群体,从而催生并形成高级人力资本与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推动着城市更新与发展。
1.1.2 以舒适物的组合形式创造的各类场景形成人群聚集和特色空间
场景理论强调不同舒适物设施与活动集合形成场景,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创新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和聚集作用。舒适物概念来源于经济学,与“消费”有密切关系。我们也发现老城特色街区中,以前不怎么起眼的地方,现在被各种主题餐厅、咖啡馆、画廊、公园、沙龙、俱乐部、博物馆等舒适物,以组合形式创造出各种主题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新的特色空间。
1.1.3 场景研究框架体系由“主维度—子维度—场景要素”构成
具体划分为3个主维度、15个子维度以及5大场景要素,以定量分析的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依据。15个维度是将场景分解成一系列离散元素的工具,多维度场景,是多元场景要素的组合,非某个特征而是全部特征构成了独特的场景。
场景理论的逻辑思维是各种城市舒适物、文化活动、特色人群在空间上的聚集,形成各种特色场景,体现不同的地方文化,同时由新消费、新业态、新需求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作用下,孕育了特色的在地产业,彰显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多样性创意人群循环往复的产生新的消费、生产、生活,在特色场景营造与提升经济活力之间,构成良性循环。
图1 场景理论逻辑思维(作者自绘)
1.2 场景理论在更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2.1 以人为核心的多维度策略方法体系
场景理论应用于城市更新设计领域是目前理论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在更新过程中,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运用场景理论关注三方面特征和价值:
1)人的需求与体验:在更新核心区,有突出的文化要素积淀,包括文化特色空间、功能需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是特色价值的体现。场景营造强调人的感知和体验,注重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力求创造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城市空间。
2)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老城核心区的更新中,场景营造不仅注重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强调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元素和活动,使区域焕发新的活力。既有的建筑改造和场所提升,融入场景特色,突出特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3)多维度策略方法:老城核心区涉及多样的地缘人群,多元的利益主体,场景营造不仅涉及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是一种多维度的策略方法和治理手段。
1.2.2 关注城市空间整体性与场景特色性
场景化城市设计是一种将城市空间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设计手法营造出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城市空间的设计理念。核心理念在于将城市空间视为一个舞台,通过精心设计各种场景,使城市空间充满活力和魅力。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关注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试图创造出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城市空间。关注城市的文化传承,将文化元素与空间设计手法相结合,打造具有魅力特色的城市空间。
1.2.3 基于群体性人文特征体现美学风格
场景化更新设计是基于群体性人文特征,并体现特色美学风格的设计,凸显地方特色的手段。“要将地方精神纳入城市更新设计中,对群体性地方情结和城市文脉的赓续展开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前者形成了城市意象的记忆基础,后者则构成了经验体系的稳定内核。只有尊重群体城市记忆、延续城市传统文化体系关键内核并体现一个地方整体文化特征或美学风格的城市规划,才能有效抵抗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
02
基于场景理论的老城更新设计体系
2.1 人本化研究视角,构建人群需求导向的“工作+消费+生活”全场景
城市进入新消费时代,关键词是圈层化和需求驱动,城市需要以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空间和体验与使用者共情。在成都音乐坊片区更新设计中,围绕特色人群需求,从音乐与工作、消费、生活的全场景营造出发,打造特色化、体验式、高品质的音乐核心区。音乐+产业,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共享音乐创作空间、音乐协作平台, 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吸引标杆企业。音乐+消费,塑造音乐交互空间、沉浸式剧场、生活音乐美学,精准置入多学科交叉,创意空间,吸纳顶尖人才。音乐+生活,依托音乐式艺术酒店、音乐殿堂式大厅、音乐式会议厅,定制产业配套等共享基础设施,提高创新效率。
图2 “音乐+”全场景构建分析图
2.2 构建金字塔型“主题—融合—应用”三维度场景营造体系
构建场景研究框架体系,由“主题维度——融合子维度——应用场景要素”构成。问题导向,针对音乐坊片区发展的四大核心痛点问题,具体划分为2个主维度、3个融合子维度以及4个应用场景要素,构建金字塔型“2+3+4”九大场景。特色导向,围绕音乐产业,构建“创新创业、休闲消费“两大主题场景;融合智慧、生态、绿色理念,凸显“音乐+”的融合场景;民生导向,构建片区教育、医疗、共治等各类支撑的应用场景,并形成更新规划策略。
图3 “主题—融合—应用”三维度场景营造体系
2.3 创新空间场景图谱,探索“人群—需求—空间”的耦合模式场景理论概念
通过精准评估目标人群画像,区域特色人群和圈层化聚集,以人群需求为导向,空间载体回应“四类人群”的差异化产业与生活诉求。挖掘片区内四类人群,包括以四川音乐学院教职员工、音乐专业学生为主的艺术师生人群,音乐从业者、展演艺人为主的艺术家人群,艺术教育培训客群、乐器消费、商业消费客群为主的泛音乐消费者,原住居民与热爱音乐氛围的新增居民为主的艺术生活家。
图4 四类音乐相关人群需求分析图
应对片区四类人群产生八类差异化需求,包括持续创作需求、自我展示需求、创意转化需求 、交流互动需求、生态环境需求、消费休闲需求、品质服务需求、社区认同需求。针对产业人才流失的问题,通过创建音乐生态服务链条,满足艺术人群的核心需求,吸引泛音乐消费者,留驻音乐艺术家,服务艺术生活家。
探索“人群—需求—空间”的耦合模式,创新片区音乐特色空间图谱。形成“4类人群—8种需求—9种创新场景”的模式关系,以原住居民+艺术人群需求为核心,提供特色化高品质服务设施,通过跨业态、跨形态、跨情境的组合,营建未来9类创新场景模式。
图5 “4类人群—8种需求—9种创新场景”的模式图谱
03
多场景融合的老城核心区更新策略
3.1 组合型音乐产业落位,挖潜存量产业空间,打造音乐主题场景
在音乐坊片区,针对音乐产业空间载体不足、结构不优、场景显示度不高等问题,开展“拓空间、优产业、亮场景”行动。
3.1.1 场景理论是关于“特定文化环境”的多维度系统研究方法
组合型产业落位,产业方面围绕一主两辅三大核心业态,扶植数字音乐、音乐渠道、音乐版权等服务业态。引入包含数字音乐、音乐平台、音乐综艺、音乐视频、版权交易、音乐衍生品等各类业态,全方位为音乐产品生产链提供服务。
知识创新时代,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形态。空间上,激活基于存量低效资产,联动四维村、入口节点整体提升,打造数字音乐创作与体验为数字音乐门户。拓展音乐产业空间载体,以百脑汇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打造数字音乐体验展示基地。引入新产业,以技术基建吸引数字音乐头部,与科技多维度融合发展示范。
图6 “数音慧谷”数字音乐门户业态分析图
图7 “数音慧谷” 创新创业场景空间效果图
3.1.2 潮人经济升级,打造“乐动核心”先锋音乐消费新场景
加快音乐建筑载体建设,提升产业主体能级,创新潮人经济消费场景。服务成都青年,面向国际潮流,创造青年生活目的地;持续吸引艺术前沿力量、品牌、内容与人与空间实现有机融合,支持每一个好玩的人,做自己的产品和内容,来输出自己的品牌和文化态度。融入创意设计、概念展陈、先锋品牌、潮流品牌售卖等业态。
强化音乐消费场景营造,整合现有城市音乐厅及户外黑胶剧场,依托闲置用地更新,打造沉浸式时尚体验+智能展示网红地,塑造音乐新地标,以未来音乐天幕结合裸眼3D技术,构建音乐坊标识空间。
图8 “乐动核心”业态分析图
图9 先锋音乐消费场景效果图
3.2 植入特色舒适物空间,更新艺术生活新形态,构筑音乐融合场景
公共空间是老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品质是更新策略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提高其舒适度和便利性;植入特色舒适物空间,通过引入音乐人群需要的活力功能,融入艺术设计元素,提升公共空间的景观品质。
强调滨水公园与音乐功能结合,依托九眼桥酒吧街改造及滨水公园节点提升,引爆锦江夜色经济热点,成为国际级艺术消费中心城市的最佳代表场景。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融合,汇聚音乐酒吧、室内外结合表演空间点,打造沉浸式音乐体验业态,融合露营、互动体验的露天音乐演艺场地及城市音乐主题公园。构建成都新文化地标,强调商业景观,全方位展现九眼桥项目的新场景、新产品和新内容。
图10 音乐露营公园周边特色舒适物空间分析图
结合现状公园改造,构建未来生态融合场景,打造“国乐之光”音乐露营公园。将音乐与露营功能结合,彰显音乐国际风范的沉浸式音乐体验空间,举办小型音乐会,打造高端滨水音乐展示体验节点。
图11 音乐露营公园融合场景空间示意图
3.3 精细化特色空间塑造,创新音乐特色风貌应用场景
在音乐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打破传统的空间利用模式,引入新的功能和业态,采用复合空间的处理方式,使空间更加灵活多样;在建筑改造设计中,可以运用现代艺术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凸显音乐建筑风貌,增添区域的风貌特色。
音产中心位于片区焦点区域,是音乐地标载体建筑。目前存在建筑风貌特色不足、现状公园场地空间利用低效等问题。通过联动音产中心南侧场地及现状公园,打造共享音乐+休闲运动公园。
图12 音产中心音乐特色风貌应用场景效果示意
精细化景观及建筑改造设计引导,塑造音乐特色创新空间。全要素盘活音产中心建筑空间,改造更新立面,激活底层界面,活用屋顶空间。对音产中心的整理立面进行更新,利不同视觉元素,营造引人注目的城市场景,增加音产中心的吸引力和辨识度。设置开放式底层界面,通过开放一层建筑的消极界面,使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更换适宜的构件材料,提升建筑交流性与美观度。通过增设室外平台与屋顶绿化,扩大建筑的社交与互动界面,融入绿植与景观元素,为街区营造更具活力的怡人空间。
公园改造策略,运动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增设地下停车,补足惠民设施,形成全天候活力空间。布置运动场地,公园加入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满足市民日常活动;植入音乐装置,场地植入音乐互动装置,美化街角空间,创新游客体验功能;同时增加停车供给,通过改造提升,补充完善市民停车设施。提升公园功能及品质的同时,将消极空间复合利用,提升整体空间利用效率。
04
结语
基于场景营造的老城更新是以人为核心的多维度、综合性的设计方法,在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存量更新时代,能够有效地凸显地方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区域品质。本次研究立足项目实践,研究基于场景理论的更新设计体系,创新空间场景图谱,通过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人群需求,匹配创新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引入多元活动与业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以探索更加系统、精细地解决老城核心区更新的问题,期待老城更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持久成为人们向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J] .城市规划,2019,43卷第12期
2.Terry Nichols Clark,李鹭.场景理论的概念与分析—多国研究对中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7,38(01): 16-24.
3.孟丹诚,徐磊青.基于场景理论的健康社区营造[J].南方建筑,2021(03):36-44.
4.刘泉、陈瑶瑶、黄丁芳、李云鹏、钱征寒,智慧街道三元融合场景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华强北未来街道概念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3年第2期
5.[加]丹尼尔.亚伦.西尔、[美]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
6.朱直君、高梦薇,“公园城市”语境下旧城社区场景化模式初探——以成都老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 2018(04):43-49.
项目技术服务团队
技术总负责:邢琰
项目负责人:季洁
主要参与人:赵谦、李伟、刘雅芳、刘少轩
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