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刘伯承怒责华野陈唐兵团,其在刘邓大别山之行扮演何角?且看深度剖析,解放战争关键之际众英杰军事博弈大揭秘!

一、刘伯承罕见怒责友军

1947年8月下旬,刘邓南下大别山,一边急速行军,一边回头打追击的国民党军。

刘伯承敏锐地察觉到,后面的国军越来越多,似乎后方出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在此时,刘伯承留在后方牵制国军的十一纵司令王秉璋和政委张霖之联名发来急电,告了华野陈唐兵团一状。

告什么呢?

华野陈唐兵团所辖之十纵,突然放弃在黄河沿岸阻击国民党追兵的阵地,北渡黄河找地方休整去了。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第五军,摆脱了华野牵制,准备全军南下,来追击刘邓大军。

刘伯承一口凉气从脚后跟抽到天灵盖,要是这么个打法,刘邓大军前有河流挡路,后有强兵追击,还挺进大别山,半路就要被敌人消灭光了。

刘伯承遂于8月22日急电陈士榘、唐亮,语气十分严厉,大违刘帅平时谦和宽厚的作风。

刘伯承没有纠结于宋时轮十纵北撤黄河是对是错,而是集中火力对陈士榘、唐亮开火,说他们以各种理由,在鲁西南地区打转,而没有深入河南牵制国民党军主力,先放过了王敬久兵团(整编第三师、五十八师),又放过了吴绍周兵团(整编第八十五师、五十七师),现在又准备把邱清泉第五军也放开让他们南下。

刘伯承的指责中有一条非常厉害,说的甚至有点越界,说陈唐兵团有打圈子避战的方针。

话虽短,却值得注意。

要知道,陈士榘、唐亮分任华野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是野战军领导。刘伯承批评华野的纵队没有问题,但是批评陈唐这个级别的,而且还指责作战方针有问题,此话可以说没有给陈毅粟裕留面子。

没有逼到生死关头,刘伯承也不会说出这种话。可见当时刘邓大军已经危险到什么地步了。

那么,陈唐兵团真的做错了吗?是故意避战吗?显然不是。都是多年老革命,陈士榘唐亮职居高位,久经考验,不会做出这种国军才干得出来的事。

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1947年7月华野七月分兵后,陈士榘唐亮二位受陈粟之命,指挥华野三纵、八纵、十纵开赴鲁西南作战。

当时华野挟孟良崮战役新胜之威,各纵都非常有斗志,陈唐亦如此,准备到鲁西南大干一仗,谁知实际打起来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上将陈士榘一家

孟良崮战役国军虽然送掉了张灵甫七十四师,但四十多万国民党军大部分主力没有什么损失。

陈唐兵团到鲁西南之后,打济宁、兖州、汶上、菏泽等地,相当于以弱攻强,华野特纵的炮兵也没带多少,来来回回都没打下关键的城池,部队往返跋涉,非常疲劳。

以此疲惫之师,别说牵制国军强大的中原主力,就是和邱清泉第五军单打独斗,都有点勉强。

客观地说,陈唐兵团没有做错。

那么问题来了,在谁都没有做错的情况下,为什么南进大别山会失利?难道是中央制定的挺进外线计划有问题?

非也。

中央没错,刘邓没错,陈唐也没错。谁都没做错,居然会产生重大损失,太怪了。

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事,可能没做错,但不一定就是对的。

二、七月分兵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刘伯承怒批陈唐,引发了更大的风波。

毛主席对华野支援刘邓不力大动肝火,没好意思发电批评陈粟谭,而是揪住宋时轮十纵北撤黄河发电批评。

说“宋时轮十纵自动北渡,致受损失,是一大失误。”

表面上讲的是十纵受了损失,其实暗指刘邓大军被尾随追击受损。但是考虑到大局,毛主席并没有全面扯开,去追究刘邓失利的真正原因,刻意缩小范围,把真正的原因压住了。

怕陈唐背上沉重的负担,毕竟鲁西南和中原的仗还要靠他们,现在不是秋后算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