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辈子没进过银行的78岁老人,却突然被告知欠下银行3000元钱!

为了还清欠款,这么多年她省吃俭用,衣服是缝缝补补,生病了也不敢去医院,终于攒下了这笔钱。随后,老人主动请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收款。

当她从床底下和柜子里,颤巍巍地取出几沓皱巴巴的钞票时,银行行长也不禁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这些钞票面额虽小,却象征着她这七年的艰辛。那么,老人为何会欠下这笔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苦难折磨老人心

陈月英出生在广西岑溪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她的丈夫杨旭永曾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为人正直善良,在村民中颇有威望。

2001年的一天,杨旭永像往常一样在田间辛勤劳作,突然就倒在了地里。

送到医院后,医生说是急性脑梗,已经回天乏术了。

噩耗传来,陈月英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泪如泉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让陈月英一下就没了主意。可看着面前的几个孩子,她默默擦干眼泪,撑起了这个家。

从此,赡养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

儿子们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本以为生活可以慢慢好起来了,却不曾想厄运再次降临。

2010年,小儿子不幸染上重病,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还没从丧子之痛中缓过劲来,二儿子杨昌杰又被检查出患有肾积水。

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面容,陈月英心如刀割。为了给杨昌杰治病,家里四处借钱,东拼西凑了不少,却还是杯水车薪。

眼看儿子的病情越来越重,走投无路的杨昌杰来到岑溪农村商业银行梨木支行,申请了2000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治病的钱是有了,可杨昌杰还是没能战胜病魔,2012年,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更令人唏嘘的是,二儿媳也离家出走了,留下年仅8岁的女儿无依无靠。

"娘,我欠银行的钱,你一定要想办法还上啊。"

临终前,杨昌杰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虚弱地说。陈月英泣不成声,连连点头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丧子之痛,儿媳离去,年幼的孙女需要抚养,还有那2000元的债务......

一系列打击接踵而至,但陈月英没有被击垮。

她擦干眼泪,挺直腰杆,毅然扛起了所有的重担。

从那时起,陈月英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还清儿子的欠款,不能让他在天之灵还为这事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年还债不言悔

为了给儿子还清欠款,这位78岁的老人开始了艰难的奋斗。

每天天不亮,陈月英就起床干活了。不论刮风下雨,她都要去地里种玉米、红薯,在院子里喂鸡喂鸭。

太阳晒得她皮肤黝黑,风吹日晒让她的手布满了皱纹,但她从不喊一声苦。

儿子欠下的钱,对别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陈月英而言,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还债,她把省吃俭用发挥到了极致。一年到头,她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

吃饭也是能省则省,一个馒头、一碗粥就能凑合。逢年过节,别人家都忙着置办年货,她却只能看着干瘪的钱包叹气。

日子虽然清贫,但陈月英从没抱怨过。

她常常笑呵呵地安慰自己:"只要还清了欠款,儿子在天之灵就能安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就此放过她。陈月英渐渐患上了关节炎和食道疾病,疼起来钻心剜骨。

可是看病要花钱,她只能靠一些草药凑合着应付。

2013年和2014年,地里收成不好,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眼看还款日期将近,陈月英急得团团转。

她只能托村民帮忙给银行捎个话,说自己一定会还上欠款的。

银行的人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并没有上门催债,耐心等待着陈月英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6月,陈月英终于攒了200块钱。她走了20多公里山路,颤颤巍巍地来到银行,把钱交到工作人员手里,这是她第一次还款。

2016年9月,她又带来300元。就这样,陈月英一点一滴地积攒还款的钱。

7年时间里,她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三餐不离青菜、红薯、粗粮。

家里的衣服破了,她就一针一针地补,补丁摞着补丁,直到彻底补不了才舍得扔。

岁月让陈月英的脊背日渐佝偻,但却压不垮她诚实守信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11月,欠款和利息加起来正好3192元,陈月英终于凑齐了这笔钱。

她请村干部帮忙联系银行,把钱交到银行行长贤军手里。

贤军来到陈月英家中,看到她从床底、柜子里一点点掏出皱巴巴的钞票和硬币,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钱大多是小面值的,但每一张都被陈月英细心地折叠好、展平,那是她对儿子承诺的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月英把钱小心翼翼地递给贤军,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泣不成声。

贤军紧紧握住老人的手,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他眼里,陈月英不仅还清了欠款,更重要的是,她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诚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心接力助脱贫

陈月英的故事,是无数农村家庭的缩影。他们原本就生活在贫困线上,一旦遭遇变故,就会雪上加霜,甚至陷入绝境。

在农村,像陈月英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并不鲜见。

医疗资源的匮乏,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让许多农民朋友在病魔面前显得那么无助。

一场大病,就能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月英的不幸遭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究竟该如何完善?困难家庭的困境,又该如何化解?

有人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让农民看病不再举步维艰。

也有人呼吁,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因病致贫的悲剧不再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的爱心人士则用实际行动,为陈月英伸出了援手。

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陈月英和孙女发放了低保、养老金等补助,累计达28600多元。

银行员工们也自发为老人捐款,给她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陈月英的孙女还在上学,大家又凑了15600元助学基金,让这个苦命的姑娘能安心读书。

爱心接力,让陈月英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

她激动地说:"社会还是好心人多,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帮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陈月英老人七年如一日地坚守承诺,诠释了诚心的真谛,她是普通的,但也是伟大的。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让我们向陈月英致敬,向所有诚实守信的人们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