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5年的一个周六早晨,北京的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办公室灯火通明,仿佛今天还是一个工作日。事实上,这是中国正式迈入双休的第一天,只是许多人忘记了。

报纸还特别报道了这件趣事——一大早,几十个单位的职工依旧穿戴整齐,匆忙赶往公司。这一看似荒诞的现象,却标志着休假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而这一天已经整整等了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年7天假期到隔周休息:新中国的假日初体验

时间要追溯到1949年,彼时新中国刚成立,全国上下百废待兴,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哪有多少时间休息?那时候的假期,全年才有7天法定节假日,春节休三天,劳动节一天,国庆节三天。

想想看,那时候的劳动人民,没什么周末概念,更别提什么旅游了,能有个大年初一的团圆饭,已经是相当奢侈的享受。

当时的假期安排可谓简单粗暴,就是为了集中精力搞生产。新中国刚成立,各行各业都在起步,想要大干快上,节假日只能是个“小插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年代,老百姓一心想着国家建设,也没什么“周末意识”,工作日里没日没夜地干,到了周末,更多人还得加班。

特别是一些工矿企业的工人,休息时间更是稀缺,工厂机器一旦开动,就得不停运转。可以说,那个时候大家的观念是:节假日?算个啥!

那时候,单位组织的文艺晚会、工厂内的表彰大会,反倒成了工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工人们不仅没怨言,还觉得有劲头,毕竟新中国刚刚成立,大家心气儿高,干劲足。至于节假日?休息的概念还真没多少人挂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后的冲突:要休息,还是要效率?

到了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开始腾飞,但问题也随之浮现:工作效率是有了,但大家的休息时间还远远不够。

于是,国家开始考虑怎么在保持工作效率的同时,给老百姓多一些休息时间。这时,呼吁双休日的声音逐渐增多。

但企业主们心里却犯了嘀咕:休息一天还可以理解,再休一天,效率岂不是要下降?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发现,除了日常的8小时工作制,他们每周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那时候的“每周一休”,在很多行业里依旧是奢侈的梦想。

每到周末,工厂机器还在隆隆作响,办公室里加班的身影从没断过。就算是那些已经享受单休的行业,面对繁忙的工作量也常常让员工们累得筋疲力尽。

城市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个人的娱乐需求、家庭生活的平衡感也随之而来,但现实是,大家依然只有一天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开始试水。1980s末,某些单位开始推行“大小周末制”——隔周休息两天,也就是第一周上六天班,第二周休两天。

这一制度是双休日的“前奏曲”,从中小型国企到部分机关单位逐步实行。但这种尝试虽然看似人性化,却未能大范围推行开来,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在企业主看来,少休一天还可以商量,但再少两天,产量和效率势必大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大改革:双休日终于来了

1995年,这个标志性年份终于到来,双休终于来了!这也是国家为缓解劳动者的身心疲劳、提高生活质量而做出的重大制度调整。

这一决定一经推出,社会反响强烈,一方面,企业老板们开始感受到压力,觉得少了两天工作时间,企业如何维持利润?另一方面,工薪阶层则欢天喜地,终于盼来了双休日,家庭、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但现实中,这种“喜迎双休日”的氛围并没有一下子普及开来。刚开始那几个月,许多企业依旧不习惯新制度,甚至有些老板私底下还要求员工偷偷加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们表面上是休息了两天,可实际上,很多人依然习惯性地往单位跑,有的甚至“忘记”了这周还有一天休息时间。

这在当时成了一个不小的笑话,电视台新闻里还特别播出了一则关于职工周六照常上班的段子,勾起了无数观众的会心一笑。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双休日带来的好处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双休日制度不仅给了职工们更多的休息时间,也让城市经济逐步迈入了“休闲消费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黄金周的诞生:假期不再“只管休息”

双休制度实施的风波尚未平息,1999年国家又推出了“黄金周”。这个制度的出台堪称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一年里只有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次大休息,而黄金周制度的出现让这三大假期成为了七天长假,假期的总数也从原先的104天增加到了114天。

有人形容,第一场“黄金周”简直像是给老百姓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平时忙得没时间喘气的上班族,突然多了整整七天假期,去哪儿玩成了他们最操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票、火车票、景区门票,一时间供不应求。交通部门简直要忙疯了,火车站、机场挤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满是背着行李箱的“赶路人”。

对社会经济来说,黄金周不仅仅是增加了一段时间的休息,它直接催生了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时期的中国,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兴起,黄金周成为了推动内需的“神来之笔”。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黄金周制度不仅拉动了旅游业的增长,还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的人纷纷利用这段假期走亲访友,小城市的家庭也会选择去更发达的地区旅行。甚至一些远郊地区的农家乐、民宿,也因为这几天的假期,迎来了城市游客的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黄金周虽然带来了繁荣,问题也随之出现。景区爆满,交通拥堵,甚至旅游景点的服务能力都达到了极限。

到了2007年,中国的节假日制度再次迎来调整,清明、端午重新回到了国人的视野,被列入法定假期。

参考资料:

中国节假日演变史 初期一年仅7天法定假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