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近日,成都市体育局(运动成都)走进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盟)探索体教融合的新路径,该校将体育“玩”到极致,谱写出了“以体树人”的新乐章。
乒乓球桌遍布校园
体教融合新典范
走进电子科大附小校园,体育设施“见缝插针”随处可见。除了遍布全校的乒乓球桌,安装在墙壁上的篮球架、排列在走廊的棋桌、新打造的AI体质健康测试室等,都为校园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运动健康氛围。在新校区,综合体育馆更是已经拔地而起,成为学生健身的新主场。
“除了必备的体育场,我们学校五个校区都在开发利用校园边角、楼顶等空余场地,配置了乒乓球桌829张,设置了136个篮球架(筐),目前有上万件体育器材供学生使用,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场地小运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了学生的运动需求。”电子科大附小党委委员、副校长苟雪梅介绍,之所以“主打”乒乓球,是因为乒乓球是国球,运动基础好、氛围好,深受同学喜爱。同时,乒乓球对学生的视力改善、预防“小眼镜”也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位于中心城区,相较动辄几百上千平方米的篮球场、足球场,显然小巧、方便移动的乒乓球桌更适合学校摆设。
也正是源于这样深厚的体育底蕴,电子科大附小一直走在体教融合改革创新前沿。电子科大附小致力于打造“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新学堂”,创新提出“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塔状育人目标,把学生健康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课程丰富多样
专业师资保驾护航
良师出高徒,电子科大附小雄厚的体育师资力量,是该校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电子科大附小,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就不是一件稀罕事儿。目前该校体育教师多达54人,都是体育院校毕业生或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组成,其中多数都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一级裁判员,30余名教师取得各级专业教练员资格证书。此外,该校还与省乒协、市乒校、市足协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校外高水平运动员担任学校教练。自从将体育定位为“第一学科”后,该校从2015年就开始尝试“体育教师班主任制”,如今已有14名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
为了实现“健康第一”,该校还增加了锻炼时间。目前,该校通过设置体育课加上每天时长一小时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延时服务体锻课,确保了学生每天校内户外活动时间至少能达到3小时。此外,春秋两季运动会、各类班级赛,则让校园体育比赛成为“常态化”。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武术等各种竞技运动广泛开展,让学生“天天有比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开阔了思路,坚韧了品格。如今,学校的“小眼镜”“小胖墩”显著减少,近视率低于成都市的平均水平,2024年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达到92.2%。
家校合作紧密
共同推动体教融合
电子科大附小“以体树人”的特色办学模式,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学校举办体育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运动会,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亲子关系。通过紧密的家校合作,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一个多赢举措,不仅丰富了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还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在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创新更多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的可行举措。(图/文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