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下午,2024澜湄区域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在腾冲举办。圆桌论坛邀请到40多位来自澜湄及周边区域的中外青年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AI for Science)主题,就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跨学科、跨地域交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了讨论。圆桌论坛由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谷保静主持。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等11位在国际组织任职的院士、专家,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出席并与青年代表进行交流,鼓励青年科学家成为突破创新与干事创业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畏艰难、抓住机遇,以全球视野积极寻求广泛合作,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青年科学家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涉及能源、农业、食品、气候变化、医疗、生物多样性、城市治理、地球科学、遥感研究、空气污染、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同时,来自中国的多位青年科学家重点分享了通过开展城市健康与人类福祉、深时数字地球、未来地球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汇聚各方力量、协调全球数据、共享全球知识,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贡献力量的实践案例。

创新引领,青年助力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正在改变知识分享、研究方法的模式,持续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未来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来自清华大学的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眭亚楠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于人类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的研究,他表示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在建立模型、改变算法、提升算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来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青年科学家陈建鼎及其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可再生能源计算和组织计算机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郭贤谈到要促进技术共享,发挥人工智能作为合作桥梁的作用,凝聚更多青年科学家力量,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科学家Soukanh Chithpanya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各领域研究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来自清华大学的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鲁玺指出依赖资源向依赖技术的转变正在发生,信息科技在能源流动和资源管理中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放信任,青年助力营造区域合作新典范

开放信任合作是澜湄区域融通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青年科学家应开展跨学科和跨地域的协作,促进知识交流和文化互鉴,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做出青年贡献。

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国际科学理事会“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项目执行主任刘宇鹏提出建立全球合作伙伴网络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关键,并建议推出澜湄区域小而美合作项目。来自缅甸信息技术大学的青年科学家Khin Pyae Phyo San谈到区域网络在知识共享方面的优势,提议加强农业与跨境合作以及联合研究。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委员赵默雷强调通过地球数据的全球共享,支持开放科学倡议,建立区域合作网络,为实现SDG目标贡献力量。来自缅甸仰光计算机大学的青年科学家Theingi Aye女士希望澜湄及周边区域青年科学家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共同研究、促进人员交流、联合人才培训,凝聚力量共同应对挑战。来自云南大学的青年科学家杨云介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云南省医疗和卫生服务的实践案例,与澜湄及周边区域合作情况,强调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交流讨论,与会青年科学家共同发起了《澜沧江-湄公河和东南亚地区青年科学家倡议》(见下图),号召青年科学家开放合作,鼓励创新;携手共举,应对挑战;建立网络,促进交流;为澜沧江-湄公河和东南亚地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与会青年科学家表示,此次圆桌论坛的举办为澜湄及周边区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为建立深厚友谊开展交流合作创造了机会,未来将在倡议的框架下继续开展深入探讨、交流与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澜湄区域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是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澜湄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内容之一,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主办,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青年科学家专委会、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