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西行,对于二十世纪的很多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写生之路,他们通过西南西北写生获得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创新,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岭南画派也不例外。
12月18日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推出“西行漫记——岭南画派西南西北作品展”,展览展出岭南画派三位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与赵少昂在二十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间各自踏上西行之旅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他们在西行路上取得的非凡艺术成就。展览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二楼3号展厅,共展出52件(套)馆藏作品,持续至2025年3月16日。
展览现场
一、岭南墨香绘出西行印记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背景下,艺术家们走出书斋,掀起了第一次到西部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热潮。关山月1940年来到西南抗战文艺的重镇桂林,开启了长达六年的万里西行,辗转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旅行写生,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并临摹敦煌壁画,创作大批作品,在各地举办画展;黎雄才于 1943 年从韶关取道桂林,开启他长达五年多的西部漫游,先后赴广西、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写生,继关山月之后,他于 1947 年也造访了敦煌,饱览山川之胜又汲取传统艺术营养;抗战时期,赵少昂曾在桂林、重庆、成都等地写生、办展、教学,西南游历也是他艺术生涯中重要的阶段之一。
关山月
1947年作
纸本白描
86.5cm×37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塞上冰河
关山月
20世纪40年代作
纸本设色
95.5cm×45.1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嘉定河畔
黎雄才
20世纪40年代作
纸本墨笔
28cm×33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依旧是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关山月甚至到了古稀之年还远赴西部各地进行写生创作,除实地写生外,他平时也常以积累的速写稿为基础创作西部题材作品,很多大画即来源于此;黎雄才 1988 年曾远赴西南云贵高原探访珠江之源,沿途写生创作。到了年事已高不方便外出写生的时候,则以一种“卧游”的方式,将以前的壮游印象忆写出来;赵少昂虽移居香港,却对西南的秀丽河山念念不忘,以前积累的写生稿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图式来源,他以速写为基础创作,重溯“旧游印象”。
三峡暮色
赵少昂
1962年作
纸本设色
61cm×83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桂林暮色
赵少昂
1969年作
纸本设色
113cm×68.5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祁连放牧
关山月
约1963年作
纸本设色
48cm×57.5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昔时游峨眉
黎雄才
1987年作
纸本设色
82.7cm×110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行云流水出巫山
关山月
1991年作
纸本设色
61.3cm×246cm
作者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二、艺术回望重现西行故事
西部的壮丽河山和民风民俗提供给关山月、黎雄才与赵少昂三位画家开阔的视野和新鲜的体验、重拾面对客观真实世界的能力,激发了创作新面貌的形成。西部万里壮游的写生与创作也是他们在中国画坛声名鹊起、走向艺术高峰期的起点。
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的大事记展墙上,运用旧照片与旧报纸原创性地梳理了三位画家在二十世纪40年代西行活动的丰富历程。这一展示不仅内容详实、信息量丰富,观众将有机会从中了解画家们的艺术积累以及与其他地区艺术家、评论家的互动交流。展出期间还将举办内容丰富的导赏活动和邀请岭南画派研究学者举办讲座活动,为广大观众朋友深入浅出地讲述画家们在西行之路上的艺术实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大家在看展的同时了解他们在西行过程中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此次展览,衷心希望观众朋友们可以随精选院藏画作一起踏上西行之旅,在艺术中漫游,身在岭南,却可体会祖国西南、西北锦绣河山的不同魅力,也能感受到岭南画派立足于“写生”、践行“笔墨当随时代”、用艺术彰显时代精神的创作特点。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