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都知道河南的省会是郑州,然而最初在新中国成立时,郑州并非河南的省会。

那时开封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八朝古都,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在建国前都一直具有河南省会的性质,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也将开封作为了河南省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

短短两年后,河南省委就先后在1951年,1952年两次致信中央,建议将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希望中央能做出指示。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在中央的领导都在犹豫不决时,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河南发展命运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

交通不便令难达,黄河水悬多隐患

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过那么多朝代的检验,为何会在新中国成立后“地位不保”,将省会的位置拱手相让呢?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步入近代以来,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区的开封,在地理位置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反观郑州,地理上更加靠近河南省的中部位置,西靠中岳,北望黄河,东、南两面,尽为平原。而且纵观历史,也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名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开始修筑卢汉铁路和汴洛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

随着这两条铁路在1906年和1908年的全线通车,以及后来汴洛铁路延伸为陇海铁路后,京汉,陇海两条线路都在郑州交会,铁路网络的形成给原来这个交通不便的中原小城瞬息之间成为了由中部地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四

而开封与之相比,则逊色许多。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开封地区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水患问题。

流经开封地段的黄河,因为泥沙的不断堆积,早已成为了高出开封市区很多的“悬河”,经过测算,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高达十几米的落差。在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下,一旦黄河决堤,那么开封市区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五

而翻阅历史记载,黄河在开封决堤形成水灾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在1194到1949年之间,黄河仅在开封境内泛滥成灾高达338次,几乎每两年就要决溢一次,而开封城池被洪水弥漫的次数达到15次,其中数次洪水漫灌全城,民不聊生。

在这样让人震怖的数据面前,不解决“悬河”问题,就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根本不能安心对开封进行城市开发。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削弱了开封在省会选址上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六

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在全国设立工业基地和拟定重点建设城市。郑州因为自1948年解放起,经过6年的迅速发展,依托城市周围丰富的矿产资源,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座拥有50多万常住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且已经是当时河南的经济中心。

此外,郑州的纺织工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一五”计划开始之前,国家就已经在1951年和1952年分别建立的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和国营第二棉纺织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七

“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国营第一棉纺织厂投产的同时,还加紧增建了国营第三棉纺织厂。这一系列重大的投资下来,郑州一跃成为了中南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市。

而开封境内的矿产资源相比郑州来讲,十分贫瘠,一直以来都是以输出农副产品为主,加上黄河水患让人担忧,所以最终将郑州定为了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而开封没有进入名单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八

除了地理和经济原因外,在河南省和中央的考虑中,省会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一省的政治中心。如此就需要将省会设立在一个能够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本身处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且交通更加便利的郑州,相比原省会开封来说,无疑能够更有效地联系全省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如此看来,郑州便成了新省会选址的不二之选,省会自汴迁郑已是大势所趋。

为谋社稷千百年,由汴迁郑克万难

1952 年 8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经过深重考虑后,向中央致函,表明希望将郑州作为新的河南省会。10月毛主席亲自前往河南视察,他先前往开封,随后又达到了郑州,然后由毛主席亲自做出指示,同意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可以说,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响应并提上日程,离不开毛主席的密切关注和高瞻远睹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九

得到中央回执的河南省委立即行动起来,省会迁移不论对郑州市还是开封市来讲都极为重大,是整个河南省都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件大事。

从确定迁郑计划到具体实施,这中间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涵盖面广,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全省各方面都十分重视,因此必须将各项工作都认真且优异地完成。

经开会讨论决定,关于这项工作,具体分为两部分进行:

其一,省委、省政府成立筹建处,负责包括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部队营房等省直建筑工程,以及迁来或新建的一些高校、医院建筑。

其二,郑州市负责为省直机关服务的工程建设,如电信、银行、邮政等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的电力供应、人员培训、绿化、道路建设等。

这些任务不仅繁杂而且每一项都十分重要,其中仅仅要在郑州加盖这些新的办公建筑,就涉及了市政规划,土地征用,原住民安置,施工队的承包,建筑材料的调拨和供应等各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

既要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又不能损害群众利益,这中间需要统筹调配的工作量十分巨大。

1953年7月,这些政府机关在郑州的新盖建筑工程正式动土施工。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实施,都秉承着“照顾经济条件、实际需要及将来发展远景”的原则。

工地上的建筑工人都知道自己正在建造的是什么建筑,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十分具有劳动热情。在施工期间,曾腾涌出200 多个模范小组和模范人物。

也正是这些劳动者夜以继日地竭尽心力和满腔热血,才保证了省直机关郑州新址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一

在这项工作进行初期,为了能够使郑州的城市建设布局更为合理,统一。我们还曾邀请苏联专家穆欣帮忙,对郑州的城建工程做了总体规划。

只是苏联专家的设计看似十分壮观,却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民情。因为在他的方案中,道路和建筑基本没有正方向的,全都是斜向东北、西南等。与我国千百年,坐北朝南的房屋建筑习惯相违背,不利于居民日常的居住和工作生活。

1954年春,来郑州视察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点明了这个问题。他强调指出,我们学习苏联决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二

在他的要求下,工程队紧急停止施工,重新进行了市政规划。并就其他如工程进度不理想,工地环境差,领导班子杂乱不利于指挥等问题,作了统一处理。在这场会议后,工程进度明显加快,最终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务。

随着省会迁郑日期日益临近,郑州市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加速进行。供应工作是筹备欢迎省会迁郑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供应的要求下,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分工。

合作社,饭店,菜市场,食品公司,煤建公司,包括私营企业等都安排了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对市场又进行了一次整顿,继续贯彻明码实价,树立新的商业经营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三

关于交通管理、公共卫生等工作,市公安局、卫生局协同有关单位,在群众中已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为了满足省直机关迁郑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除原有影剧院外,又新建了河南人民剧院、郑州剧院和德济路戏院。

一切准备就绪,1954年8月8日,河南省委初步确定了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

9月23日,省委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移,计划迁移计划持续到10月底,将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 7000 名工作人员全部迁往郑州。

10月14日,开封市举行欢送省领导机关迁郑大会,时任开封市长姜鑫致欢送词。

姜鑫表示,“开封市的全体干部和人民,要认识到省会迁往郑州所代表的政治意义和建设意义……省会迁走了,对我们当然会有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心生罅隙……我们要更加团结,支援郑州的后续建设,以极大的热情去拥护这一功在千秋的重大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四

半个月后,也就是10月30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等省级机构由汴迁郑。至此,郑州这个近代的新兴工业城市代替开封,正式开始履行省会的责任。

11月3日晚上,在郑州市举办了省、市直属各机关及各界代表参加的联欢晚会,现场大概有1400 多人参与。

会上,时任郑州市市长的宋致和,省政府主席吴芝圃等发表讲话。他们都号召省直机关的所有干部和郑州市的干部团结一家,积极配合,一起为新郑州、新河南,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五

龙腾虎跃正此时,中原崛起看今天

无论迁会计划方案安排得多缜密,必要的影响依然不可避免。

对郑州而言,这次迁会确立了郑州在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关于这一变化对郑州带来的深刻影响,当时的郑州市副市长王均智特意在《河南日报》上撰文。王均智讲述了1948年郑州解放后,郑州城区经济,民生,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变化,并展望了此次成为省会之后,会带来的可预见性的变化与好处,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省会迁到郑州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中,给郑州创造了一个最重要,也最为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可以将郑州纳入省委、省府、军区及其他省级领导机关的直接领导,同时也增加了郑州与其他兄弟城市,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六

人们都说郑州是一座火车拉出来的城市,这话是十分贴切的,铁路的修筑为郑州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第一次重大机遇。而此次省会的变迁,则是对郑州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战略性,决定性意义的第二次重大机遇。

王均智表示,“它(郑州)是和全省四千余万城乡劳动人民有着紧密地联系的; 我们直接为省会服务,就是间接为全省人民服务,为省会服务和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完全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七

而在另一边,作为省会迁出城市的开封,这次省会地址的变动对它而言同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中央决定将省会从开封迁出后,开封市就做好了接下来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维持社会稳定的准备。

比如一些城市人口会因此而暂时流失,进而导致城市的购买力有所下滑,部分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营业额下降,劳动群众的收入降低等,这些可预见的困难和影响。

为了尽量降低此次迁会对开封的影响,在省会迁郑的同时,在1954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郑州专区改名开封专区,专员公署驻开封市,以加强开封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时间来到21世纪后,随着 “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 “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开封市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八

在省会迁郑工作完成之后,《河南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从提高省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增强周边城市如洛阳、新乡等地的经济建设,到加强城市建设,加快提高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等多方面,多维度的阐述了这次迁会对河南带来的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郑州成为新的省会后,不仅加强了河南省政府机关对全省的领导,还拉近了河南省与全省其他地区以及同北京之间的联系。从整体看来,也让河南省的城市发展与布局上更加均衡与合理,有利于河南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向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结语

回望历史,它总是会在一些关键的节点,做出方向性的取舍和判断,车轮滚滚向前,无论前方通往何处,结果是好是坏,都无可阻挡。而一时之间的表现,也无法在时间的尺度上轻易定论,当时促成的结果,对未来而言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九

但不管怎样,河南省会由汴转郑,作为全国大省,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决定。 如今郑州成为新一线城市,GDP也跃居全国十五强。面对当时无法解决的悬河问题,开封市也开展黄河治理,打造生态开封。

两地人民,都充分享受到了改个发展,经济腾飞的美好成果,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城市建设越来越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十

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无论怎样发展,最终的落脚点依旧是站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无论一个城市的身份是什么,定位是什么,只要它努力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那么这座城市就永远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更上一层楼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