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系列
开栏语
非遗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截至2024年底,柳城共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区级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市级传承人15人,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及民俗等。即日起,融媒体中心开设《非遗故事》栏目,结合影像动态的方式,持续挖掘和探索柳城非遗传承故事,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腐竹,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被称为“素中之荤”。柳城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客家人祖祖辈辈拥有沿用传统铁锅制作腐竹的独特技艺。
2017年,柳城县大埔镇正殿村村民韦珊与丈夫依托这一祖传技艺,将原本的一锅一灶家庭式生产工艺进行升级迭代,专业生产传统铁锅腐竹。
由他们自主改良设计的超大平底生铁大铁锅,既相连又独立,只需要一个灶台加热就能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的生产。并且,经过他们的创新研发,腐竹的水份点控制在8个水分点,保存时间提高到了三个月以上。
最原始的腐竹工艺最考验手头上的功夫,并且得靠丰富的经验积累。温度、成型腐皮的掌握都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豆浆要在80度左右的温度里煮成皮,温度不够,豆皮就起不来;温度太高,豆皮就老了,卖相又不行。
传统铁锅手工腐竹在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包括选豆、脱壳、泡豆、磨浆、滤浆、洗浆、煮浆、起皮、裹浆、晾晒等十几道工序。并且第一道工序选豆很重要,必须选用广西本土自留种的小黄豆、黑豆作为原料,豆子要颗粒饱满、均匀、没有虫害、没有霉变、没有杂质。沿用石磨磨、柴火烧、铁锅煮、手工拉、日头晾晒等老工艺,制作过程零添加,保持豆的原汁原味,做出的腐竹豆香味更醇厚。
往往越简单的材料越考验工艺。如脱壳的豆肉一定要放入池中浸泡,豆肉软化了才能放入石磨研磨,豆皮要在特定的状态下才能最佳拉挂出成型,这些也得凭经验。
生产出来的腐竹还要经过一道独特的“挂浆”工艺,就是当豆浆煮到再也结不出薄膜时,把豆浆熬成糊,再让已烘干到七八成的腐竹裹上一层豆浆糊,这层浆浓缩了豆浆各种营养物质,像给腐竹裹了一层糖衣,制作出来的腐竹甘甜可口,豆香浓郁,口感筋道,嚼劲十足且色泽自然,与一般的豆制品相比,每100克腐竹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7.4克,营养素密度非常高,味道更胜一筹。
每一片腐竹都传递了传统工艺的独到与价值,每一道工序也都凝聚着手工匠人的心血与智慧。2023年10月,腐竹制作技艺(柳城客家腐竹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韦珊作为柳城客家传统手工腐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民间技艺的传承,守住了祖先的历史、守住了时间的记忆。
以上内容为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属柳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主管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 吴再丽 罗红高 陶燕英
责任编辑:张琳
值班总编:冯艳芳
责任监制: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