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光旖旎的秀峰山脚下,天山小学犹如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这里不仅有着媲美城市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有温馨宜人的校园环境。走进这所美丽的学校,电脑钢琴等现代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悠扬的琴声和周围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所乡村小学不仅是泉州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泉州市推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推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旨在让每个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环境,并自202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将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乡村温馨校园692所,基本覆盖全部乡村中小学;择优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100所,覆盖所有县市区;入选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教育部典型3所(占全省1/5),省级典型11所,确认市级典型13所,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各校通过“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营造,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全覆盖 擦亮温馨校园底色

泉州市以温馨校园全覆盖为目标,统筹安排硬件设施和软件文化环境建设。根据《泉州市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在过去两年泉州市各级政府和社会乡贤投入超5亿元用于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造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标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实施教室照明、校舍安全、体育设施升级等项目,不断夯实乡村学校发展条件保障。此外,各校还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域文化浸润校园环境,让温馨校园的内涵深入人心。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温馨校园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师生感受到温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山小学即是泉州温馨校园的典型之一。叶友超校长表示:“以温馨校园创建为契机,我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室、实验室、自习室、活动室、音体美器应有尽有。”多年前,天山小学的硬件设施十分简陋,部分教职工宿舍甚至都没有一片完整的玻璃窗,如今重装改造的宿舍焕然一新,还配备了空调、热水器。在提升硬件的同时,结合当地乡土资源,将生态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成长。“该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奖学金颁发仪式,获奖的学长学姐现身交流,榜样带动的力量不可估量。”驻村的眉山乡副乡长戴进福介绍。在邦岑小学,苏成奎校长自豪的打开教职工宿舍门展示着,雅致时尚的公寓型小套间令到访嘉宾啧啧称道。“老师愿意来,来了留得住,是要下功夫的,近年来我校教师流动几乎为零……”苏成奎介绍。

创建特色校 做足温馨校园成色

在全面推进温馨校园的基础上,泉州教育系统还通过温馨校园特色校的创建,深入挖掘各地乡村教育的文化资源,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特色,在全省率先将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在完成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培优创建50所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并安排市级经费给予奖补。2024年再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50所,并继续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四都小学为例,该校积极传承南音文化,实施“校园魅力南音”计划,通过“走教”模式将非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师资问题妥善解决,让南音文化成为校园的独特旋律。黄晓文校长感慨道:“四都小学的小朋友们不仅唱南音,做南音操,还能用南音讲述家乡故事,乡土文化根植在他们的心中。”作为温馨校园特色校,邦岑小学的快乐教育令人印象深刻。该校则专注于“阅读+运动”的特色发展方向,通过开发“1+1+2”课程体系,将阅读与运动相结合,使每一块走廊、每一个平台都成为学习的空间。学生们在课间可以阅读经典诗文、参与多样的体育活动,校园内“悦运动 阅快乐”的氛围浓厚。文斗小学凭借泉州市田径运动传统校的优势,发展体育特色教育,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长的乐趣。而天山小学则以乡土资源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乡村美学与现代设施于一体的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让乡村学校不仅有现代化设施,更要有独特的文化。温馨校园特色校不仅仅是硬件的提升,更是对乡村教育个性化和本土化的探索。” 泉州市教育局规划科有关负责人表示。

泉州市的温馨校园建设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公平和希望。在秀峰山下的天山小学,孩子们沐浴着阳光,在美丽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在四都小学,悠扬的南音成为孩子们校园生活的背景乐。这一所所温馨校园,为乡村学子打开了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也点亮了他们美好的未来。

(图片由王述明 郭文娟 陈桂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