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山川与田野,也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希望之火。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深入挖掘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各帮扶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感人故事、创新举措、显著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为下一步驻村帮扶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今天起,本报特别推出“乡村振兴·帮扶故事”系列报道。通过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展现乡村振兴的广阔图景,记录这一征程中的感人瞬间,感受那份来自泥土的芬芳与希望。
湖滩村位于七里河区南部山区,前段时间的降雪过后,一些陡峭的山路依然有积雪留存。12月9日上午,记者进入该村时,由于路面积雪车辆难以前行,于是向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湖滩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李燕求助。
“你们等着,我一会下来。”一会儿的工夫,李燕孤身驾驶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就到了冰雪缓坡地段。她说:“我去年8月开始在湖滩村驻村后,专门给车安装了雪地轮胎,以防雪天路滑,影响进村。”瘦小的身材、一副黑框眼镜、一双厚实的棉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俨然一个弱女子。
冬日的湖滩村宁静祥和。村委会大院里,与堆积起的雪堆一样醒目的,是有关“一亲三心”的公示牌及村务管理的宣传牌匾。村道旁,“恬静驿路·山水湖滩”湖心亭休闲广场、“云上湖滩”野奢营地、湖滩罐罐茶屋等特色农文旅景点星罗棋布。
采访中,乡村医生何世俊说,“李燕现在把我们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解,谁家的老人病了,孩子考上学了,有的比我们还清楚。李燕很泼辣,也很能干,村里人都叫她‘湖滩一姐’。”
在工作日志中李燕写道,“我虽在城市长大,但对农村、农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初到湖滩村,这里有茶马古道的悠远、有鸟语花香的清新、有朴实可爱的乡亲和孩子。但繁杂的村情户情、协调村民的意见诉求、处治雨后山路滑坡塌方的危险、冬季生火取暖的‘技术活’却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道难题。我时常想,既然党组织把我派到这里来,就要靠实际行动让群众认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不仅要记在本子上,放在心头间,更要落在行动上。”
李燕不仅这样说,还利用工作空余时间走“乡村路”,敲“农户门”,听“农民话”。入驻湖滩村后,李燕和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山乡,走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做到了“户情一口清,政策问不倒”。湖滩村76岁的张和莲说:“我家是低保户,平时与女儿(残疾)为伴,李燕经常来我家,有时还带着慰问品,还帮我交电话费和电费,像我的亲闺女一样。”
单亲母亲王惠明供养3个女儿上学,其中两个大学生,日常生活很拮据。李燕和工作队员多次向帮扶单位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为她们成功申请了连续3年的助学金,每年发放2000元,以缓解其经济压力。村民韩有地家人连续大病住院,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李燕和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向帮扶单位提交了专题报告,为韩有地发放了6000元临时救助金。
李燕介绍说,湖滩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37户1379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主要依靠种植百合和中药材。驻村工作队通过落实种植奖补资金,鼓励村民积极种植百合、中药材等商品性好的作物。在此过程中,还通过单位集中购买、个人亲友消费等方式,积极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及单亲家庭销售百合、洋芋、李子、羊等农副特产品,以拓宽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今年,我们先后帮助村民销售百合1200多斤、洋芋近2000斤、李子180斤、羊4只、中药材25斤……”李燕说。
记者还了解到,近两年,湖滩村为27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4.7万元,为脱贫户、监测户、两女户、留守老人、老党员等发放“暖心煤”23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湖滩村成功创建成市级“和美乡村”,“云上湖滩”野奢营地、湖滩罐罐茶屋等特色农文旅景点建成营业,实现了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双升级”。2024年,湖滩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
采访最后,李燕真诚地说:“我与湖滩村村民接触后,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愿意走在湖滩村的田埂地头,嗅着泥土的芬芳与村民聊生产、盼收成,也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克服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