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界一直盛传“十八罗汉”的典故,是指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质科学工作者,个顶个的超强大脑。100年前,他们当中的刘季辰、赵汝钧,在南京菊花台、江宁方山等地创立“雨花台砾石层”层型剖面,揭开了“雨花台组”研究的序幕。
- 阳光映照下的揭幕现场
100年后,“雨花台砾石层”学说已演化并称为“雨花台组”。2024年12月15日,“纪念雨花台组创名100周年暨雨花台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南京六合米家洼雨花石地质公园隆重举行。活动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指导,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文化策划咨询设计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土地学会、南京雨花石协会主办,雨花石地质公园承办。
指导及主办、承办单位领导,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省文史研究馆、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学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六合区政府横梁街道工委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
- 嘉宾留影
这是一次事关自然文化遗产雨花石的百年回眸,具有里程碑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期待。
上午9:28,“雨花台组”创名100周年巨型纪念石揭幕仪式正式举行。仪式由雨花石地质公园董事长王道林主持。江苏省政协原常委、省自然资源厅原副厅长、省地勘局原局长、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潘正勤,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霍雅琴,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王泽九,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詹庚申共同为纪念石揭幕。
阳光灿烂的公园内,嘉宾和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九旬王泽九何以下江南
“雨花台组”创名百年纪念石揭幕、研讨会活动,引起全国地质领域、藏石赏石界人士的关注。一些从北京等地专程来宁与会的专家学者,会议前一天就先行到来,“寻路探石”,做起了调研。
- 研讨会现场
揭幕后召开研讨会,江苏省政协原常委、省自然资源厅原副厅长、省地勘局原局长、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潘正勤,中国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霍雅琴,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王泽九、办公室副主任尚新,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詹庚申、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李季,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原院长刘建东,中石协文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姜达政、副主任兼秘书长任家启、秘书薄艳艳,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束有春研究员,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院长夏同法,江苏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潘道宏、秘书曹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钱迈平,南京地质博物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晓丹,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主任科员倪海海,南京市国土资源学会秘书长周荣根,六合区横梁街道宣传委员刘荣平,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秘书长张晓鸣,南京雨花石协会会长戴康乐、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存新,文艺评论家张澜涛,雨花石地质公园博物馆馆长谢荣新、副馆长张琴等出席。
在研讨会上,拄着拐杖走入会场的90岁长者王泽九先生,令人肃然起敬。这位全国地质领域泰斗级人物,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秘书长等职。长期担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
- 九旬专家王泽九讲话
平时已很少出门的王老,这次初冬离京下江南,家人有些担心,毕竟年事已高。但他丝毫没有犹豫,因为雨花石地质公园的发展是他惦记的大事。
王老精神矍铄,面目慈祥,十分儒雅,尽显学者风范。他的讲话干货满满,生动翔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新建了大量的地层单位。其中有11个阶层被确定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层界的影响力。‘雨花台组’是众多地层单位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区域性地层单位之一。”
他说,“雨花台组”中的雨花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是南京、仪征著名的特产。这些雨花石大多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期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溢,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根据文献记载,“雨花台组”还含脊椎动物、植物和孢粉等化石。
- 与会者聚精会神
王老还动情地说:“‘雨花台组’的研究,对探讨长江两岸,特别是南京地区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这次会议的召开也会对发掘和展示雨花石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雨花石地质公园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专家学者共话“雨花台组”
会议当天,气温有所回升,雨花石地质公园内大片的绿植在暖阳下尽情呼吸,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带着孩子来淘雨花石的家长络绎不绝,团队游的引导旗迎风飘扬,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息。
- 姜达政主持研讨会
专程从北京前来的中国观赏石协会霍雅琴副秘书长首先讲话,她说:“我谨代表寿嘉华部长、代表中国观赏石协会,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雨花台组’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地层单元。它不仅是研究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的重要地层,也是链接自然与文化、科学与教育的重要桥梁。
“‘雨花台组’自1924年创名以来,吸引了众多地质工作者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但截至目前,对这个地层单元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争议。所以,建议未来能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不断加强对这个特殊地层单元的系统研究,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如岩石学、地貌学、古生物学),以及区域的对比研究(如长江流域不同区段的同期砾石层)等,为建立这个砾石层的地层层序序列,准确揭示雨花台砾石层与长江形成、演化的关系,提供更为扎实的研究支撑。”
- 霍雅琴发言
细心的霍雅琴看到公园挂的雨花石展览名称“我从长江来”,颇有感触。她说:“这个砾石层从长江来,所以它跟长江的历史形成演化到底是什么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综合的对比研究,来提供更扎实的研究支撑。雨花石地质公园博物馆成立以来,王道林董事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心力,用心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对珍贵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詹庚申发言
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詹庚申受常务副理事长祖耀升委托致辞,他说:“这100年,是地质科学探索不断深入的100年,也是‘雨花台组’地质遗迹价值不断被认知、被珍视的100年。如今,雨花石地质公园的‘雨花台组’作为南京地区保留的唯一矿坑遗址,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史书,默默地记载着地球的沧海桑田,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变迁。也正因如此,这里荣获了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科普研学基地’称号,这是对雨花石地质公园在地质科普教育领域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
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潘正勤原先没有讲话的计划,“气氛这么热烈,我还是忍不住要讲一讲。”他挥着手说,脸上洋溢着诚恳之情。
- 潘正勤发言
他说:“能够将‘雨花台组’砾石层的保护成果呈现于世,我们必须衷心感谢民营企业董事长王道林。他在完成一项极具情怀与深远科学意义的壮举,他在矿山整治规划中坚守己见,守护了这一自然文化遗产。若无他的坚持,便不会有今日的盛景。同时,也要诚挚感谢到场的各位领导与专家,感谢六合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予的大力扶持。”
潘正勤还以“非遗文化历史传承”“科学精神不断探索”“集聚资源循序建设”“产业支撑持续发展”为切入口,为雨花石地质公园建设与‘雨花台组’地质遗迹保护并驾齐驱,为六合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助力。
“赓续长江文明”倡议振聋发聩
研讨会的学术交流触角广泛,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钱迈平制作了PPT,图文并茂谈到六合区地质遗址众多,包括灵岩山雨花台组地层剖面、玛瑙涧古河流沉积、赤山组古沙漠沉积,以及丰富的雨花石产地,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加上秀美的风光。作为优质旅游资源,要划出一定的保护区,禁采砂矿,而且要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合理规划。如在地质遗址建科普基地、小型地质博物馆、地质展览馆,把周围邻区的旅游资源整合串联起来,吸引游客。
- 钱迈平发言
江苏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潘道宏发言说,上半年经南京市国土学会推荐雨花石地质公园,被省土地学会作为第五批江苏省土地科普基地并授予牌匾。这是省土地学会探索矿地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又一成功案例。
- 潘道宏发言
周荣根、束有春、戴康乐、张澜涛、刘建东、周晓丹也分别作了发言。他们认为,地质遗迹与文化遗迹的诞生相辅相成,对“雨花台组”和雨花石的研究要注入文化元素,结合“两山理论”推进。在文化与地质遗产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使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相互交融。
- 周荣根发言
- 束有春发言
- 张澜涛发言
- 戴康乐发言。左为周晓丹
- 刘建东发言
大家对民营企业家王道林多年来斥资建园的家国情怀给予充分褒奖。
横梁街道刘荣平在讲话中说,雨花石地质公园自2022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在环保部门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下,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新增丰富的植被与绿化举措,极大地完善了地质公园的整体建设架构,使其在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它在发展中要全方位地释放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以及其他多元价值。
- 刘荣平发言
王道林也畅谈感言,他说:“特别感谢中国地质学会在雨花石地质公园研学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支持!‘雨花台组’创名100周年,对于公园来讲是一个很难得的契机。今天的活动,旨在强化人们对于自然遗迹的保护和可开发利用意识。正在推进的‘国家长江文化公园’建设,也给了雨花石文化与长江文化融合发展的良机。我们将乘势而上,不负期许。”
- 王道林畅谈感言
为此,他代表雨花石地质公园向社会发出《保护雨花台组 赓续长江文明》的倡议,提出“在精心保护雨花台组遗址的同时,秉持科学、创新、可持续的理念,更要深入探寻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遗址的独特作用与价值。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整合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打造以雨花台组遗址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在学术研究领域,加强对雨花台组遗址的深入挖掘与研究。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研基地,为考古、历史、地质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实地考察场所。为‘雨花台组’下个百年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 公园生态好,鸽子情深深
两年来,雨花石地质公园发挥地学科普作用,吸引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关注地学、了解地学,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为保护地球家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事实上,“雨花台组”创名100周年巨型纪念石揭幕仪式活动,又一次为南京的“文化名片”雨花石拓宽了发展渠道。让雨花石获得“重生的力量”。
- 鸟儿飞翔在公园雨花潭
在雨花石地质公园,那些石头那些树木那些鸟儿,或安静或摇曳或翱翔,恒久地存在着,它们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并不是没有情感的物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四季轮回中与它们相伴,共同迎接一个又一个地球的春天。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