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是红军长征中的“加油站”,有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岷县以长征精神为引领,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探索出具有岷县特色的“红旅融合、产业兴旺”文旅发展新模式,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重温红色地标 感受时代脉搏
岷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甘肃时地域较广、活动时间最长、过境部队最多的县,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1935年9月17日,在傍晚最后一缕晚霞的伴随下,毛泽东等部分中央领导随红一军团翻越达拉梁,到达麻子川旋窝村,在村民沙子贵家的四合院里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院落虽小,却铭刻着红军在岷期间,开展的扩红建政、筹集粮款等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革命活动,筹军粮、做军鞋、送儿上战场……红色的火种在这里有了燎原之势。今天,这座农家小院已经成了岷县及周边地区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一件件馆藏文物通过实景展现,诉说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艰难征程。红军曾经住过的老宅、木楼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但伟大长征精神早已流入人们的血液,生长在人们的基因里,如今的49万岷州儿女以壮士断腕、抓铁留痕的拼劲完成了贫穷落后向绿色宜居宜游的重大转变。
多措并举 提升红色景区“软硬”实力
2023年10月,全程48公里的岷县“红色公交”专线全线开通。“红色公交”专线采用“常规+定制”模式运营,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旧址、甘肃省工委旧址、红军大学、红军医院、张明远将军故居等6个红色景点串起,为有效满足乘客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学习服务,打造红色文化体验之旅提供了便利条件。“很方便,沿途可以欣赏风景,也可以了解岷县的红色历史,‘绿色’养眼,‘红色’长知识,真的不错!”外地游客吕晓红激动地说。
2024年3月,投资200万元的岷州会议纪念馆文旅融合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00万元实施了二郎山战役旧址、岷州会议旧址、红军医院、红军大学等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县级财政资金150多万元修缮了毛泽东长征旋窝旧居……
在打造基础设施硬件的同时,岷县还积极深入开展服务软实力提升。不断强化讲解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景区讲解水平;优化景区宣传册,为游客提供最直观、便捷的速览手册;持续开展研学旅游、社教活动、背诵古今诗词免门票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以细节化服务为切入点,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了红色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县文旅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做旺红色旅游 助力经济发展
6月的岷州大地气候凉爽,到处绿意融融,一批批旅游团队纷纷来到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文旅融合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后,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商机。
“游客中心建成后,游客越来越多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筹集资金,开了农家乐,生意还不错!”如愿吃上“旅游饭”的十里镇三十里铺村村民杨诚乐呵呵地说。
近日,麻子川镇绿源村返乡青年马的利的农家乐很是热闹。“麻子川有深厚的红色资源,县上把旅游产业也很重视,我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现在游客也多,月收入有一万多元。”马的利说。
今年来,麻子川镇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依托,立足资源优势,鼓励群众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让20余户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踏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岷县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依托县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开展为游客服务的新业态,在景区及周边带动发展地方特色农家乐,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据了解,各景区共开办特色农家乐、餐饮店10余家,民宿4家,文创商品、地方特产销售店10余家,红军商店(小卖铺)20余家,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余人,年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亿元。
文字: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曲婷婷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