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鼠,俗称“耗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啮齿类哺乳动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初最先被认知的伴生动物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鼠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老鼠的身影,如鼎鼎有名的《诗经·魏风·硕鼠》,就以老鼠为喻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无度。然而,在漫长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对老鼠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表现为对老鼠的崇敬,另一种则表现为对老鼠的憎恶,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老鼠相关的词往往都带有贬义。

说到人类对老鼠的憎恶,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毕竟那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谓家喻户晓。翻阅《汉语大词典》,扑面而来的也都是对老鼠的厌恶之情。据不完全统计,词典中收录的带“鼠”字的成语共有5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含有贬义色彩,如“蛇鼠一窝”“贼眉鼠眼”“鼠目寸光”“投鼠忌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贬义词;仅有“鼠入牛角”“穷鼠啮狸”“鸱鸦嗜鼠”“相鼠有皮”等少数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的成语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带“鼠”字的成语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含有褒义色彩的。由此不难看出,老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多么的恶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为什么这么不待见老鼠呢?首先,老鼠长得过于猥琐丑陋,常见的老鼠的皮毛大多为黑褐、棕褐、棕黄等颜色,暗淡无光,不讨人喜欢;老鼠的头又小又尖,眼睛不仅小,还往外突出;此外,老鼠的尾巴还很长。老鼠外观的尖、小、长等特点全部踩在中国人的审美雷区上,靠这样的长相想获取人们的芳心可谓难于登天。

其次,老鼠一般在夜晚活动的生活习性,常给人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贼头贼脑的感觉;而且老鼠胆子很小,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被吓得立刻仓皇而逃。中国人向来以光明正大为正道,老鼠这样的个性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再次,老鼠还糟蹋粮食、传播疾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认,全世界约有20%的农产品损失于鼠害,平均每只老鼠每年糟蹋9千克粮食;老鼠还会咬坏衣物,破坏建筑、堤坝、森林、草原等;老鼠还能传播30多种疾病,尤其是鼠疫对人类威胁很大,我国汉代文献中就记载有鼠疫,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自然对老鼠没有什么好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人们讨厌老鼠,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有崇拜老鼠的一面,人们最熟悉的当属生肖“鼠”。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动物中,老鼠居首位,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独特的地位。长辈们也多认为鼠年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会非常开朗、机灵、乐观等。关于老鼠位居生肖之首的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神话传说,相同的是这些神话中的老鼠的形象都是正面的,它们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深受人们爱戴。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有“敬仓神”“老鼠嫁女”等习俗,都体现了古人敬鼠的心思。老鼠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使得灭鼠工作非常困难。面对老鼠的猖獗,古人无可奈何,只得转而采取敬鼠、媚鼠、拜鼠的方式,希望老鼠能够“嘴下留情”,将粮食减产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也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文化心理。也正因如此,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呈现了迥然不同的双面“鼠生”。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4.12B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