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二天指方位之神(天的意义与神相同)。平安时代以后传入日本的密教在东、西、南、北四方之外,加上四维、上下及日月而产生了十二尊守护神这样的组合。若将尊像名与方位列举来看的话,各是风天(西北方)、水天(西方)、罗剎天(西南方)、阎魔天(南方)、火天(东南方)、帝释天(东方)、伊舍那天(东北方)、毘沙门天(北方)、梵天(上方)、地天(下方)、月天及日天。本作品传存于东寺(教王护国寺),与同存该寺的五大尊(五大明王)像五幅一起,正月时用于宫中的仪礼,是件传存有序的作品,从中可明显看出日本绘画所受中国唐和五代的影响。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在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于784年决定从长冈迁都到山城国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国都的名字。
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中唐和晚唐,那时中国佛教流行天台宗和密教,所以日本也流行天台、密教两宗。日本佛教虽然是从中国移植的,但传到日本后逐渐日本化了。日本佛教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当时的佛教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国家的,他把东寺(在京都)改为教王护国寺,还将高雄寺改为神护国柞真言寺。这种浓厚的镇护国家思想是日本佛教的特色之一。
平安时代以后,每年正月于宫中举行祈求玉体安稳(指天皇身体无恙之事)、镇护国家、五谷丰穰等大规模密教仪礼。这也称作“后七日御修法”。提倡者虽是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但真正被实行应在空海去世之后,是东寺历代最高责任者所需从事的例行事务。通常,在寺院内设置真言院的常设道场,并以两界曼陀罗为本尊,其旁配以五大尊及十二天像。其画像前后曾经过多次传摹。
由于大治二年(公元1127年)东寺宝物仓库失火,原本的画像被烧毁,本作品即于当时重新再加以制作的。这段经过在记载了东寺历史源由的《东宝记》中有详细的叙述。根据其记载,当初乃东寺长老胜觉命觉仁按照弘法大师样本所描绘。然而,却被鸟羽院指斥为“疎荒”。故而据说重新叫来美作法眼,以仁和寺圆堂本为底本而完成制作。这件再制作本被认为即是本作品。
在十二幅之中,制作手法虽略有不同,不过,其左右对称具均衡感的姿态与细密的描写、醇郁的色彩与截金纹样的组合等特色(截金指将金、银箔切成小块,装饰于绘画或雕刻作品上的技法),在很多方面显示了这个时期对浓厚装饰美的偏好。可以说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作品。
【作品名称】唐密十二天像法相图
【作 者】佚名
【作品类别】绘画
【创作年代】平安时代(日本)
【作品材质】竖轴 绢本 设色
【作品尺寸】144.2cm×126.6cm
【文物现状】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1 月天像
1 月天像 规格:纵144.2厘米 横126.6厘米
月天的梵文为Chandra,外表做菩萨形。原本为印度教神祇,后来被列入密教十二天之一,成为佛教的守护神,为住空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宿众之主。
这幅月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坐于毛毡座上的姿态是其特色。月天左侧的佛右手捧着月兔,在其它的画作中,可见到月天手捧月兔,或者乘坐白鹤的例子。
2 日天像
2 日天像 规格:纵144.2厘米 横126.6厘米
日天梵名为Surya,以菩萨形现身。原为印度教神,后来被列入密教的十二天之一,成为佛教的守护神。为星众七曜诸执游空一切光神之主。
这幅日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坐于毛毡座上的姿态是其特色,也有乘坐三头到七头白马马车的例子。
3 西北方:风天像
风天是守护西北方之神,为风神无形流行神之主。
本幅风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风天是守护西北方之神。风天即风神,面呈老相,右手持幡杖,宝相花卉纹与唐草纹给人一种高贵的印象。赋彩厚重,纹样醒目,笔致洗炼,加上风天身后的二重圆光,仔细地描绘出风天像的独特性。从风格特征来看,有学者认为本图应该是1040年的作品。
4 西方:水天像
水天是守护西方之神,水天为川流江河大海龙众之主。
本幅水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水天彷佛从深色的背景中浮现而出,就像水的精灵一样优美,其衣着色彩柔美如花朵一般。水天膝盖的部分,周围以明色晕染,又以截金手法的纹样装饰。这些特色,都显现了符合佛画最盛期的典雅之趣。
5 西南方:罗煞天像
罗剎天是守护西南方之神,为罗刹食血鬼众之主。
此幅罗煞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罗剎天是守护西南方之神。右手持剑,左手呈剑印。本图三尊像的构图简明而描写风格独特,前方的两名侍者,眼睛细长而别具魅力。罗剎天的火焰光背与衣着上的鸟兽纹样,也使得本图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6 南方:阎魔天像
焰摩天是守护南方之神,为五道冥官太山府君司命行疫神诸饿鬼等之主。
本幅阎魔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阎魔天是守护南方之神,右手手掌向上,左手持人头幢。阎魔天以慈悲相表现,身上披挂的华丽装饰品,都用金银箔加以妆点。
7 东南方:火天像
火天是守护东南方之神,为火神及诸持明神仙众之主。火天经常以表情严肃的老人形象呈现,本幅的火天却显得温和而亲切。
本幅火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火天是守护东南方之神。火天经常以表情严肃的老人形象呈现,本幅的火天却显得温和而亲切。
8 东方:帝释天像
帝释天是守护东方之神,为苏迷卢等一切诸山所摄天鬼之主。
本幅帝释天,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分别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帝势天是守护东方之神。本图之截金纹样与华丽的色彩特别出色。此外,值得注意之处是,前方侍者的衣着上有着粗细变化的描线,和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的《释迦金棺出现图》有着非常类似的表现。
9 东北方:伊舍那天像
伊舍那天又称大自在天,是守护东北方之神,为魔众之主。
这幅伊舍那天像,是宫中真言院为了每年正月所举办的“御七日修法”活动,于大治2年(1127)所绘制的十二天像之一,原为教王护国寺所藏。十二天,分别是八方、天地以及日月的守护神,伊舍那天是守护东北方之神,右手持三叉戟,左右持血杯。本图用色丰富而截金华丽,乃是平安时代后期佛画的优秀之作。
10 北方:毘沙门天像
毘沙门天又称为多闻天,是守护北方之神,为药叉吞食鬼神之主。右手持宝棒,左手持宝塔,在毛毡座上呈结跏趺坐。这是教王护国寺旧藏的十二天像之一,由于从相关文献可知其制作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作品。用色丰润而截金纹样华丽,显示出院政期的喜好,是一幅优美的毘沙门天像。
11 上方:梵天像
梵天是守护上方之神,为色界静虑一切诸天之主。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只手臂,口中不断地诵读《吠陀经》。特别在北印度,他常常有着一绺白胡须,代表他几近永恒的存在。
东寺旧藏的十二天像,绘于大治2年(1127),全12幅之中,仅梵天与风天两幅绘制地特别仔细,尺寸也特别大。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两幅有可能是逃过长久元年(1040)大火之灾的留存品,但一般还是认为,画风的差异乃是因为画师不同所致。
12 下方:地天像
地天象征大地,与梵天呈对比,别名坚牢地神,为地上诸神及树下野沙诸神之主。这幅地天色彩丰富,装饰凝练,乃是院政时期的代表作。
在十二幅之中,制作手法虽略有不同,不过,其左右对称具均衡感的姿态与细密的描写、醇郁的色彩与截金纹样的组合等特色(截金指将金、银箔切成小块,装饰于绘画或雕刻作品上的技法),在很多方面显示了这个时期对浓厚装饰美的偏好。可以说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作品。
跨 | 界
关|注|美|好 | 分|享|价|值
人 文|美 学|图 像|艺 术|文 本
践 行 时 代 人 文 使 命
文化策展|项目推广
出版|评论|IP
联系管理员|YOUGUAN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