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刘 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2月18日

第 09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润河镇中心学校冬季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进行跳长绳展示。

王 彪摄(人民视觉)

“我们用20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证明题:从体育抓起,让孩子们有喜欢的运动,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也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站在舞台上,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校长吴雄,话讲得很有底气。

2004年,不满20岁的吴雄来到这所位于偏远山区的学校。彼时,学校里连一块超过20平方米的平地都找不到。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运动空间,吴雄带领师生一点点填平坑坑洼洼的土地。从最初用土石块铺成的“运动场”,到如今拥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运动场所,体育活动成了塘房小学的标签,为山村的孩子们提供了出彩的机会。

12月14日,蔡崇信公益基金会2024以体树人教育研讨会暨第五届以体树人校长年度盛典在浙江湖州举行,包括吴雄在内的10名校长因在树立和推广体育教育上的实践,入选“以体树人”校长。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体育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以体树人”校长的故事,诠释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内涵。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我当校长之初,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孩子们不喜欢来学校,躲学、厌学现象非常严重。”吴雄说,山区孩子经常在家干农活、体力好,为了把孩子带回学校,他选择从体育入手,开足体育课、举办运动会,让孩子们从体育活动中找到自信,鼓励他们把积极的心态用到文化知识学习上。

“我希望每一个乡村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生长在山高水远的地方而自卑,而是通过拼搏和努力,有能‘走出去’的能力,也有回到这里的决心。”吴雄说。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国社会关注,曾被认为是“副科”的体育课成为每天一节的“必修课”。从“课间10分钟”到“课间15分钟”,很多地区通过延长课间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认为,校长是履行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青少年从课堂中引到阳光下、操场上,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19年7月,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启动“以体树人校长计划”,通过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并资助10名标杆校长,弘扬以体树人理念,促进体教融合更好发展。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海市介绍,基金会在早期推广体育教育时,曾尝试过邀请专业教练上体育课、捐赠体育器材等方式,但发现效果甚微。通过与学校的接触,他们意识到,校长才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如今,“以体树人校长计划”已累计吸引4000余名校长参与报名,资助51名校长,影响师生超过250余万人。

“在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上,校长有很大的权力,换个角度看是很大的责任。”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校长孔国娣说。

面对学校体育存在的师资短缺、场地不足、活动时长不够等问题,孔国娣提出了很多“破圈”的创新思路。比如引进了多个校外俱乐部,提供了更专业的训练途径,带动了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把学校的庭院、平台、屋顶、连廊全部开发成体育运动场地,走出教室便是运动场……目前,宜城小学每年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大小比赛有1000场左右,浓厚的体育氛围让师生都动了起来。

做好体教融合

师资、场地、器材……除了硬件和软件,学校体育的开展还面临着传统意识的转变。在学校跑跳打闹有没有安全问题?上体育课会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一些学校为了规避风险,把占用体育课和大课间变成了常态。

面对家长的担忧,浙江省湖州市练市小学党支部书记徐辉把家长请进学校,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运动,通过举办“操场上的家长会”,将家长参与体育运动与学校的全员体育赛事模式融合,形成家校体育联赛制度。目前,学校开设了乒乓球、网球、船拳、曲棍球、棍网球等14个体育社团,每年举办赛事达300多场。

吴雄也表示,在推进“体育兴校”之初,也有不少老师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开展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

“这种质疑很有代表性,学校必须平衡好体育活动和学习二者的关系。”吴雄说,“我们崇尚越自律、越自由,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才能去玩儿。”

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九小,九成以上的孩子都会独轮车,大部分孩子都能跑10公里。校长侯明飞把学校打造成一个随处可活动、随时可运动的游乐场——独轮车、吊环绳索、梅花桩、大汽车轮胎、大滑梯、攀岩设施……遍布校园的运动设施,真正实现了体教融合。

“没时间、没空间、没地方、没有体育老师,这些都是借口。”侯明飞认为,学校要合理安排文化课、动手课和体育课,让学生的左右脑随同身体共同发展。大部分孩子在增加运动后,考试成绩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更出色。

创新教育理念

在当天的活动上,许多知名运动员也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分享对体育教育的看法。

中国女子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说,体育带来最大的好处是挫折教育。“体育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输,今天赢了不等于明天能赢,保持敬畏,这是以体树人的意义。”

“姚基金”发起人姚明认为,体育能让孩子“长出”领导力,教会孩子们自我导航、自我管理。学校体育的目的不是产生一两个体育明星,而是培养一大批健康的、对未来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

体操奥运冠军李宁也表示,体育竞技不仅教会孩子技能,更教会他们自我生存和创造的能力。

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和他的母亲也来到了现场。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周冠宇直言,没有父母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我的父母会和我一起赛车或者陪我训练,当他们融入我的爱好,我的热爱不会被打压,也无需克制,他们成了我的好朋友。”

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健儿取得突破性成绩,以潘展乐、郑钦文为代表的运动员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对此,基金会发起人蔡崇信说,体育是很好的教育场景,希望更多人意识到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用以体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下一代,就能够继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