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聆听/文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于2024年12月13日在北京换文签署了《关于修订和延长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议定书》,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图源: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被视为中美关系的“晴雨表”。自1979年签订以来,已经连续运行了45年。
但是随着中美竞争成为主旋律,美国国内反对续签该协定的声音逐渐增多,中美科技合作,正面临着“是否全面脱钩”的严峻考验。而这一协定的续签,对于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的交流、以及经济领域和资本市场都有深远影响。
协定签订以来中美知识产权转让的成就
自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首次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中美科学家通过该协定下的近100项议定书和附件进行了广泛合作,在诸多合作领域中,知识产权转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的知识产权转让:协定为中美两国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再创新,进而实现了知识产权的转让与共享。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某大型通信企业曾与美国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开展5G通信技术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技术交流、联合研发等方式,共享了部分核心技术和专利。美方企业向中方转让了一些关于5G网络优化算法的关键技术专利,中方企业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开发出更高效、更稳定的5G通信解决方案,并申请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这不仅提升了中方企业在5G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全球5G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知识产权合作:中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知识产权转让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新华网报道,美国某著名高校的科研团队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研发技术。通过《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的合作项目,该高校与中国的一所顶尖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将相关技术引入中国,并与中方科研人员共同进行临床试验和应用研究。
在此过程中,中方科研人员对该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和技术创新,同时也为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企业间的专利交叉授权与合作:一些中美企业之间通过专利交叉授权的方式实现了知识产权的转让与共享,促进了双方技术的共同进步和市场的拓展。
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的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与美国的一家电池制造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在电池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美方企业将其拥有的高性能电池专利技术授权给中方企业使用,帮助中方企业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中方企业则将自身在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利技术授权给美方企业,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以中美2011年签订的清洁能源合作协议为例,在该协议下,两国学者的科研成果包括300多份同行评议出版物,26项专利申请和15项产品发布,有力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联盟与技术标准制定中的知识产权共享:在一些全球性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中美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协商和合作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共享和转让。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消息,中美两国的多家半导体企业共同参与了某项国际半导体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贡献出来,形成了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中方企业通过参与标准制定,获得了相关技术的授权和使用许可,提升了自身在国际半导体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美方企业也借助中方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半导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实现了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互利共赢。
双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得到了越来越有效的法律保障。中国先后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所有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中国政府也加强了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有效遏制了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流通。例如,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海关不断加强与美国海关及相关执法机构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阻止了大量侵权货物进出境,保护了美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按照国际规则和自身承诺,逐步扩大市场准入,为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知识产权运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美国的众多科技企业、文化企业等能够在中国市场合法地开展业务,其知识产权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促进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另外,中国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美国知识产权的案件时,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保护美国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司法领域也开展了一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讨会、培训等形式,增进了双方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理解与共识,提高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中美双方通过建立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沟通与协作。
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双方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享侵权信息等方式,共同打击跨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美海关之间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在货物进出口环节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的查验和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侵犯对方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两国市场的流通。
近十年双方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行为
美国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实施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关键技术、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正常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应用,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思科诉华为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对华为提起诉讼,在长达77页的诉状中,思科指控华为侵犯了其多项网络设备的专利权,并且非法复制了其软件代码,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源代码,以及其他技术文档和材料,还指出华为的某些产品在软件上与思科的产品高度相似,甚至包括了思科设备中的专有错误信息。
对华为的指控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八大类、二十一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所有领域。有专业人士认为,思科此举真实目的是通过诉讼打击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遏止华为的增长势头。
此外,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但在美国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9年6月中旬,美国国会一名参议员提交了一份修正案,若该修正案最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华为在美国已经申请的专利将等同于无效,这无疑是对华为知识产权的严重漠视和公然侵犯。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曾多次呼吁,不要将知识产权政治化,但美国方面仍有部分人士意图通过政治手段介入华为的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华为寻求向美国电信运营商Verzion收取10亿美元专利费,却引发了美国的政治干预,试图通过立法等手段剥夺华为的合法专利权益,这种将知识产权问题作为政治工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市场规律。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开展业务合作,这使得华为的知识产权在美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市场回报,同时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华为的商业利益和创新积极性。
(二)美光诉福建晋华及相关企业
据网易消息报道,2017年12月,美光科技向美国加州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台湾联华电子利用此前从美光离职的两名员工,拿到了芯片技术,并将其“分享”给了福建晋华。
而福建晋华则收集证据后反击,于2018年1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美光无中生有,称美光旗下生产的10余款固态硬盘和内存条侵犯了福建晋华的专利,并要求美光赔付各项损失共计1.96亿人民币。
然而,2020年6月,台湾联华电子突然承认窃取美光机密的罪行,这一行为致使福建晋华陷入被动。
专业人士指出,美国为遏制中国芯片发展,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这种行为是其在科技领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
(三)格芯诉台积电
2018年8月26日,美国晶圆代工厂格芯向中国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后者侵犯了其16项专利,声称此项专利涵盖了半导体制造的基本原理,并且涉及了台积电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7nm技术,还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展开调查,并发布有限的排除令和限制令,禁售依赖这些专利生产的处理器.
(四)美国公司诉中微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及中微半导体反诉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6年4月12日,美国某公司在美国纽约东区的联邦法院对中微半导体的一家晶圆承载器供应商展开了专利侵权诉讼,并于同年11月初获得美国纽约东区地方法院针对该供应商的初步禁令,禁止其出售供采用了美国公司专利技术的无基座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使用的晶圆承载器。
2017年7月,中微半导体向福建高院正式起诉美国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指控其某型号的MOCVD设备侵犯了中微的晶圆承载器同步锁定的中国专利,要求其停止侵权并主张上亿元侵权损害赔偿。
有专业人士评价,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到中国高科技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对手,特别是行业巨头提出诉讼时,正由过去的妥协、让步到据理力争,在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强。
(五)摩托罗拉诉海能达
2017年,海能达在美国的两家全资子公司收到美国伊利诺伊州法院送达的诉状,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指控海能达其部分产品侵犯了摩托罗拉公司的商业机密和专利版权。
2020年美国法院进行了一审判决,认定海能达侵权成立,并判处海能达向摩托罗拉支付侵权损害赔偿合计7.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海能达不服并申请案件重审,2021年法院对先前判赔金额进行了调减,由7.65亿美元调减至5.43亿美元,但要外加利息与律师费等费用。
(六)美国公司诉岳阳某生物科技公司等
据iprdaily中文网消息,2017年10月25日,美国某公司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岳阳某生物科技公司、宜昌某药业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一审法院于2021年5月31日做出一审判决,判决金额合计1100万元。随后原被告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院提起上诉,2023年12月14日,最高院做出二审终审判决,判赔金额2000万元。
(七)美国对14家中企发起“337调查”
据央广网报道,2017年5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14家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在美销售的电子设备及其组件的特定可折叠插座发起“337调查”,原因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企业指控上述产品侵犯了该公司专利,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排除令和禁止令。
(八)美国对大疆罚款事件
美国政府以大疆涉嫌违反美国的专利法和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对其罚款近20亿美元。
图源:W侃科技
然而有专业人士指出,美国政府在这起案件中采取了双重标准,针对中国企业的执法方式明显不同于对待本国企业的方式,且美国政府一直在通过技术封锁来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此次对大疆的罚款也是美中科技竞争和贸易争端的一个缩影。
大洋两岸不可撤销的关键纽带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环视当下,中美具备在科技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有利条件。
从科技发展本身来看,它促进了两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交流与探索。尽管处于战略竞争时代,但双方科研人员可借此分享诸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路,加速全球科技突破进程。
在经济层面,协定有利于两国企业拓展市场。美国企业可凭借技术优势在中国新兴科技产业需求中寻找商机,中国企业也能学习美国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应用模式,推动双方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助力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
据《财经》媒体报道美国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在对待中美科技合作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担心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美国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又认识到中美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虽然有像鲁比奥等反对声音,担忧所谓的研究合作风险,不可否认若长期失效该协定对美国也有弊端。
针对《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该协定本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安排。
对于中国,它能促进中国吸收美国的尖端技术和宝贵经验,进而加速中国科技领域的进步。而对美国而言,此协定意味着其技术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实质上为美国科技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英国《自然》杂志引用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科学顾问约翰·霍尔德伦的观点,指出这一协议是互惠互利的,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将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
[引用]
① 关键时刻,延期6个月…….博闻财经..2023-08-24.
② 美媒:中美科技协定再续签六个月,官方尚未正式发布相关消息.环球时报.2024-03-09.
③ 中美加强科技合作合乎民意、顺应趋势.光明网.2023-12-09.
④ 中美这份协定是否续签?美大使回应.澎湃新闻.2023-12-16.
⑤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影响几何?.财经.2024-12-14.
⑥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背后的知识产权博弈.企业专利观察.2024-12-14.
⑦ 为“海关蜀黍”点赞!美国公司涉嫌侵犯中企芯片产权,在上海被扣下.每日经济新闻.2018-04-27.